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

游戏海报 火与剑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2)

火与剑中的哥萨克骑兵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3)

火与剑中的哥萨克车营

在游戏骑马与砍杀:火与剑中,在克里米亚汗国的北部,有着一个由骁勇战士组成的政权:哥萨克酋长国。这个国家缺乏足够强力的重骑兵、重步兵和反制骑兵的步兵,但是却有着足够优秀的火枪手,也很善于结成车营列阵。应该说哥萨克酋长国的称谓是为了平衡势力需要而发明的称谓,在历史上并不能算做一个完全具有法理依据的政治实体。但是游戏中的设定大致是准确的。而哥萨克这些马背战士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其实比火与剑所体现的时代更加开扩、更加悠久。

1.东斯拉夫人的历史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4)

生活在乌克兰的斯基泰牧民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5)

生活在东欧的哈扎尔人

在哥萨克生活过的土地上,在俄罗斯诞生前,生活着斯基泰、哈扎尔、哥特等游牧或者农牧民族,有着深厚的放牧和农耕传统,哥萨克人的经济结构与他们的先辈们一脉相承。到了公元8-9世纪,来自瑞典的维京武士们应当地斯拉夫人的邀请,来到广阔的东斯拉夫土地上成为了当地斯拉夫部落的首领,他们带来的西方海洋文化,和来自南方拜占庭的基督教文化共同塑造了罗斯文明的早期面目,最后他们被斯拉夫文化所同化,失去了本来的维京-瑞典文化特色。但是这些罗斯-维京小公国依旧长期受到佩切涅格人、波洛伏奇人、突厥人的袭扰,直到13世纪,蒙古人的压迫将几乎所有的罗斯小国都至于枷锁之下,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奴役时期。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6)

维京人和瓦良格战士

随着金帐汗国统治的崩溃,蒙古人、突厥人开始自相残杀,他们的势力开始日益减弱;而与此同时,从14世纪开始,西部新崛起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对俄罗斯地区施加强大的影响力,在这两个政权的影响下,立陶宛影响下的罗斯地区形成了今天的白俄罗斯地区,波兰影响下的罗斯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小俄罗斯,也就是乌克兰。虽然不同地区的罗斯人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文化和血脉上大致相连;而且面对持续的鞑靼侵略和周边强权的压制,东欧的大平原一马平川,很难对各路骑兵侵略进行有效的制止。在这样的背景下,哥萨克们登上了东欧历史波兰壮阔的舞台。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7)

东欧大草原盛产各种骑射勇士,迫使这里的居民发展出不错的骑兵技术

2. 哥萨克的登场

虽然有词源学家试图将鞑靼人和哈扎尔汗国、高加索等词汇联系起来,但是这个词汇的真实含义是突厥语里的边境自由冒险者。后来这个词汇成为了所有活跃在波兰-罗斯边境上的各族流亡分子、不法之徒的代名词。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8)

身穿哥萨克传统民俗服饰的乌克兰人

14世纪,哥萨克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了一份希腊文献记载中,主要用于描述黑海地区的商贸情况中的劫匪;1444年,一份文献提到了梁赞附近的哥萨克群体;到了1468年,一份俄文文献记载,莫斯科公国和梁赞公国曾经雇佣过一队哥萨克保卫自己的边疆;这些哥萨克的首领名叫伊凡-如诺,从名字看,这个人可能是一个鞑靼人,这说明了哥萨克的混血构成和复杂的民族背景。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9)

被波兰收编的注册哥萨克战士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0)

游戏中的还原

到了15-16世纪,哥萨克分出了两个明显的群体,有着各自显著的特征:城镇哥萨克们主要是定居在各个城镇或者自己建设的村落里,只为了自己家园、田庄或者宗族而战,他们往往有自己的土地、田庄或者封地,以务农为生,相对容易控制,他们往往被立陶宛、波兰或者俄罗斯所收编、利用,这就是在编哥萨克或者注册哥萨克的历史由来;但是那些自由哥萨克,就是和不同成分、不同族群的马匪在一起,骑着战马、赶着畜群四处游荡,过着不效忠于任何人的自由生活。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1)

乌克兰民间艺术中的扎波罗热哥萨克

和被政权收编或者有效忠关系的城镇哥萨克相比,自由哥萨克们的生活和信仰文化显得更加独立和自由,他们往往以个体为单位开展行动,在草原上游荡征战。和之前的内亚游牧部族一样,他们对于族群、对于语言和信仰看得很淡,他们寻找的是和自己生活模式相同的同道之人,这就进一步淡化了哥萨克对于单一国家或者政权的归属感。

即便如此,按照地域这些人还是划分出了乌克兰哥萨克、俄罗斯哥萨克和外族哥萨克,并在后来出现了相对统一的民族成分和语言文化。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哥萨克是乌克兰地区哥萨克的前身,它发展出了黑海哥萨克、亚速哥萨克、多瑙河哥萨克,乃至至今幸存的哥萨克群体:库班哥萨克。这些人至今依旧在使用乌克兰方言。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2)

战斗中的哥萨克

3.俄罗斯哥萨克的来历和组织

类似于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地位,顿河哥萨克是俄罗斯境内哥萨克战士的鼻祖,他们衍生出了西伯利亚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等群体,后来又出现了阿穆尔哥萨克和新伏尔加哥萨克等团体,这些人基本上是以俄罗斯人为主力了。而还有以巴什基尔人和土库曼人组成的外族哥萨克,就完全是外族战士、而不是斯拉夫人了。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3)

与鞑靼人战斗的哥萨克人

作为俄国哥萨克的来源,顿河哥萨克的组织和发展模式很具有典型性。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4)

哥萨克的聚落

1530年,在城镇哥萨克驻防的顿河中游的东南方向,出现了一股可观的流民势力。他们大都是逃避俄罗斯法律的逃犯、不堪忍受封建主压迫的农奴男女。这些人骑着快马,带着弓箭刀矛和骑枪纵横驰骋,他们鄙视农业生产,即使他们曾经是务农者,但是现在都以种地为耻;现在他们都是以抢劫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包括财物、畜群和女人。由于多数人无法忍受沙俄法律的压迫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相约自保,结寨自卫,互相承诺不出卖同伴,绝不回归过去的生活,结成了具有原始民主性质的自治组织。这些人还吸引了一部分克里米亚鞑靼人和诺盖人加入,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人的主体是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由于这些人聚合成了相当可观的势力,所以一开始他们遭到了诺盖汗国、喀山汗国、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米汗国的联合讨伐,由于哥萨克经常不分敌我的大举攻击四周的势力,所以四国都谴责对方导致了这些法外之徒的诞生。1570年,在对克里米亚鞑靼人开战期间,伊凡雷帝曾经以金钱和物资给养招引顿河哥萨克人,要求他们响应号召,对鞑靼人开战。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5)

哥萨克往往是东正教徒

虽然他们有着对东正教的高度狂热,发誓要打击俄罗斯的穆斯林和天主教敌人,但是另一面他们又经常深入沙俄腹地打劫,与沙俄保持着或敌或友的关系。沙皇有时会给哥萨克一些火药、补给作为收买;但是有时候也会派出军队镇压其中的法外之徒。但是当沙皇暗中利用他们去打击周边的鞑靼汗国时,沙皇又以他们是法外之徒为理由,宣布自己无法约束他们的行为。多数时候,哥萨克和沙皇都默认了,自己为沙俄充当边疆缓冲带的作用,防御鞑靼、波兰人的潜在入侵。

到了1650年,乌克兰的哥萨克已经足够组织20个军团,拥有者十分雄厚的人力资源;在组织上,每个哥萨克都是武装兄弟会的一员,他们用拉达会议的方式选举大小指挥官,比如黑特曼等头目。最大的法外之徒,在没有贵族、没有大人的社会里相反发展出了一套相对民主的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哥萨克都可以在拉达大会上发言,甚至可以揭露自己城寨的黑特曼(首领)的不端行为。而且哥萨克的习惯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的哥萨克,还适用于其他出现在哥萨克土地上的人们。在经济上,哥萨克们早期是不被允许拥有过多的私有财富的,个人也不被允许拥有土地,土地的所有权不归个人而是归集体所有。除了捕鱼、伐木,为了获取食盐,哥萨克还会在顿河下游晒盐获得这一重要的物资。到了17世纪,哥萨克们开始耕地,以农业作为重要经济收入。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6)

乌克兰哥萨克战士

由于早期的哥萨克没有过多的私有财富,所以他们被后人理想化为一人一骑、单枪匹马保卫俄罗斯和东正教信仰的浪漫骑士,但是其实顿河哥萨克晚至1670年才对沙皇宣誓效忠,而且他们很多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尽管对于宗教十分狂热,但是他们也不服从普世大牧首的指挥。但是到了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顿河哥萨克等群体出现了一系列分化,第一代无产的哥萨克到了此时都已经是有产的富裕地主,在态度上更加保守温和,乐于和沙俄结盟,并构成地方拉达的核心成员;而年轻的穷哥萨克则乐于反抗,更具有战斗精神。最后哥萨克领地里还住了很多单纯想逃避压迫,寻求保护的贫苦人。这一阶层划分打破了之前人们对于哥萨克的美好遐想。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7)

哥萨克

4.作为游戏背景的扎波罗热哥萨克

而作为游戏中重要的哥萨克力量,扎波罗热哥萨克在组织和生活模式上大致和顿河哥萨克相当,整个社会由黑特曼组织维系,但是最高权力机构是拉达。不过扎波罗热哥萨克和其他哥萨克组织还是有区别之处。首先是兵种和经济来源。扎波罗热的含义就是"激流上的居民",由于他们的基地和要塞---谢契位于第聂伯河的拐弯地带,所以他们在这里的林间空地和河心岛屿上建造了自己的小要塞和聚点。后来这里形成了一个类似首都和行政中心的存在,也是游戏《火与剑》将哥萨克酋长国的首都设定在谢契(Sich)的原因。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8)

扎波罗热哥萨克的船只

他们的水手会定期前往顿河下游以及黑海远征劫掠,打劫鞑靼人商船和突厥定居点,甚至有奥斯曼海军在黑海交战。事实上哥萨克不仅仅是优秀的陆地战士,也是十分出色的海军战士。他们驾驶着50-70名船员的小型加来船;他们用40个小时,就可以带着自己的舰队横穿黑海,来带君士坦丁堡、锡诺普、特拉布宗等大城市。他们在海上的英勇表现、无所畏惧地忘我战斗,甚至让土耳其海军司令惊叹为他们是海上最值得畏惧的对手。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19)

与奥斯曼舰队交战的扎波罗热哥萨克舰队

另外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扎波罗热哥萨克不像其他定居点一样,有着很多家眷一起居住,而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军事组织:这里的营地禁止女性进入,只有第聂伯河流域的青年男子们会在征战季节定期加入,然后再战场附近农耕,以解决后勤需求。所以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军营相当于哥萨克们的军事学院或者荣誉军团,有着极大的荣誉和权威性。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20)

生活在营地中的哥萨克战士

在16世纪中前期,波兰政府对于哥萨克的态度比较宽容。为了招引这些人为波兰服役,波兰-立陶宛推出了注册哥萨克的制度:只有被国家登记在册,哥萨克可以获得一面旗帜、行动自由以及赋税减少,还有可观的军饷,这算是一份荣誉收益。但是到了17世纪,由于波兰政府连年征战,很难按时给哥萨克发饷,而且哥萨克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东正教)和区别于波兰人的族群身份,被视为低人一等。最重要的是,哥萨克的效忠对象是波兰国王,而地方上的大贵族试图将哥萨克农奴化,这让挣脱了奴役枷锁,过惯了自由生活的哥萨克们难以忍受。这些因素,都是17世纪哥萨克大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21)

哥萨克骑兵在夜巡

由于长期和诺盖人、鞑靼人作战交锋,哥萨克也染上了很多游牧习气,比如他们也会使用鞑靼人的回马射战术,他们很少使用密集的成排冲锋的骑兵战术,而是习惯设伏,并用轻骑兵将敌人引入包围圈里;由于早期哥萨克携带了大量的牲畜,需要随时移动,所以他们也有着一套自己的车营战术。在夜晚或者交战状态中,会将大车首尾相连,组成车阵防御,从内向外密集地开火;一旦敌军阵型松动,哥萨克骑兵就会从车阵的开口杀出,突然击溃敌军。在武器上,他们装备者全身链甲、板链甲和护臂甲;相比于鞑靼人常用的弓箭,哥萨克也使用弩机和火枪、轻型火炮,这是他们能够压制鞑靼人的重要火力优势。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22)

哥萨克的车营战术

到了17世纪的大洪水时代,哥萨克更是成为了当时在各方势力间纵横捭阖的一方势力,灵活地游走于沙皇俄国和奥斯曼人、鞑靼人之间,为自己谋取最大化的利益;后来他们多次作为马前卒,入侵中国清朝的东北地区,成为了沙俄侵略远东、屠杀当地居民的急先锋。

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东欧草原上的自由战士)(23)

贼喊捉贼的俄国版雅克萨之战油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