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食物科普(大食物观供应链上的)

食品食物科普(大食物观供应链上的)(1)

这里让“南蕉北移”变成现实

食品食物科普(大食物观供应链上的)(2)

被称为“软黄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

食品食物科普(大食物观供应链上的)(3)

收割机在麦田里忙着收割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实习生 金萍 通讯员 贺洪强 孙海洋 文/图

“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大食物观”引发广泛热议。

“大食物观”背景下,怎样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有营养?黄河北岸的新乡市原阳县,用数字诠释了什么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1年,该县粮食总产量8.96亿公斤,蔬菜总产量3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8.7万吨。

近年来,原阳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四园三场”,发展现代农业、绿色产业,保障“菜篮子”“粮袋子”“肉盘子”的供给,通过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种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这个初夏,孙广岭的水果番茄“卖疯了”。原阳县蒋庄乡西王屋村的金豫河智能温棚产业基地,他3个大棚的番茄喜获丰收。

“这个水果番茄口感绵软,汁水丰富,甜度也高。”孙广岭说,这里日产番茄近1000斤,其中90%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售价达12元/斤。

这处产业基地共700亩,建有38座高标准智能温棚,种植了葡萄、水果番茄、彩虹西瓜、羊角蜜、饺子菜等几十种高价值特色水果、蔬菜。该基地采取智能化、精准化种植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避免使用除草剂、农药,有效隔绝多种病害、污染,确保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

如果说水果番茄不稀罕,那么北方种出的热带香蕉你见过吗?原阳县陡门乡回湾村的连栋温室大棚内,40亩的香蕉树让“南蕉北移”变成现实。

稀罕的食材还不只这些。今年年初,原阳县靳堂乡奶奶庙村的150亩羊肚菌,让本地餐桌也出现了餐饮业备受推崇的“软黄金”。据介绍,这些羊肚菌依照质量不同,每公斤售价高达400元至1000元,刚一成熟就被抢购一空。

“稻鳅共作”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万里黄河长,好米看原阳!

原阳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这里位于北纬34度黄金米源带,日照充足,狭长的黄河盐碱洼地,赋予了“黄金晴”大米高蛋白质、高氨基酸、低脂肪、弱碱性等4大特性,成就了其“中国第一米”的殊荣。

在“黄金晴”的主产区——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成熟的小麦等着收割,育好的稻苗也在等着插秧。该村以生态开发为宗旨,将农田打造成了集种植、养殖、餐饮、垂钓、旅游休闲、农事体验、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水牛稻生态农业观光基地”。

与水牛赵村相邻的菜吴村,则是采取“稻鳅(虾)生态共作”立体种养模式,营造了另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菜吴村支部书记吴振邦说,2012年,他和乡亲们成立原阳县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稻鳅生态共作生态基地。

“黄金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常年出口国外。”吴振邦说,稻田里的根线虫等水生害虫,成了泥鳅的自然饵料,而泥鳅除了吞食水稻害虫,还能为水稻根系松土,促进水稻生长。通过稻田养鳅,水稻不用化肥、农药,完全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和追求。

“大米每公斤卖到40至120元,每亩地产值高的超过1.3万元,每亩水稻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吴振邦说,靠着稻田养鳅,既改善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稳抓畜牧“芯片”业内地位凸显

在原阳县,有一个被誉为“河南省国鹅孵化第一村”的村子——路寨乡指挥寨村。该村形成了以鹅苗孵化、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全县养鹅产业的发展。

目前,指挥寨村已发展起90多家鹅苗孵化厂、两家屠宰厂,成为全省鹅苗孵化产业的“龙头”。

相比鹅苗孵化,种牛的繁育就显得“金贵”多了,尤其是种公奶牛。“目前全国优质种公奶牛仅70余头,而我们公司,平均每年都要繁育出2头种公奶牛。”河南花花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花花牛畜牧公司”)总经理王相根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是决定畜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花花牛畜牧公司在原阳县官厂乡小刘固村的大型良种奶牛繁育示范推广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目前,该公司存栏奶牛2000头,其中产奶牛900头,日产奶30吨至32吨,产量居全省第一梯队。

抢抓预制菜行业新“风口”

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今年4月发布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方案给出的愿景是,到2035年,“中原农谷”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其提到的“一核三区”发展战略,作为“三区”之一的南区,就是指的原阳县的部分区域。

原阳县依托自身生态农业优势,突出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精心培育和拉长食品产业链条,以现代农业为根基、以食品工业为支撑、以特色旅游业为翅翼,形成了食品产业集群三产融合发展的“原阳模式”。

在这里,形成了集交易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包装、分销配送、质检冷链于一体的链条式产业集群,拥有九多肉多、巴奴火锅、绝味鸭脖、姐弟俩土豆粉等70家知名食品企业。这其中,生产预制菜的食品企业就有36家,菜品达300多个,去年实现总产值45.35亿元。

“我们要打造全国最大的预制菜产业工业园,叫响‘老家河南,吃在原阳’的金字招牌!”原阳县委书记刘兵说,该县制定了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金九条”,与现有招商引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助企政策形成叠加效应,集中力量在要素保障、资金奖励、融资上市、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

目前,原阳县正在与全国预制菜龙头企业对接洽谈,着力形成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此外,不断招大引强食品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提高预制菜生产效能;新规划25平方公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构建郑新(原阳)现代物流园区、城市物流园和综合物流园、郑州都市区国际物流副中心(一区两园一副中心)区域物流枢纽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