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历史人物,正是那位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

众所周知,辛弃疾的文学造诣极高,诗词作品堪称一绝,后世人们经常将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但是,如果你以为辛弃疾仅仅只是一个填词水平很高的“文艺青年”,那就大错特错了。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2)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不仅写诗填词很厉害,在上阵杀敌、挥刀砍人方面更是猛得一批,是属于那种敢于提枪纵马,顶着敌方的箭雨,在万军之中直取对方上将首级的“狠角色”。

就这么说吧,辛弃疾的骁勇善战,即便是比起汉唐时期那些超一流的猛将也丝毫不逊色。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我们常说的“文武双全”,简直就是为辛弃疾量身定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生猛、文武全才的辛弃疾,究竟有什么来头呢?

别急,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3)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在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已是“靖康之耻”发生之后的十多年。那个时候,包括他的家乡山东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均已被金军占领,仓皇南逃的赵构在临安定都,建立了偏安的南宋朝廷。

生活在金国占领区的辛弃疾,家传身教,打小就在其祖父辛赞的悉心培养,文武双修,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接受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三观那是正的不得了。

再加上又亲眼目睹了金国统治者对于治下汉人的野蛮统治和残酷压迫,使得辛弃疾对金国有种刻骨铭心的仇恨,以至于年纪轻轻就立下要光复失地,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据说,关于辛弃疾名字里的“弃疾”二字,正是他祖父辛赞借鉴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霍去病而取得。

“去病”对“弃疾”,您感受一下辛家人对子孙的殷切期望,以及拳拳报国之心。

时间到了公元1161年,刚刚二十出头的辛弃疾,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青年俊才,满腔报国之情早已快要按捺不住。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4)

此时,金国君主完颜亮挥兵南下,大举进攻偏安的南宋,造成了北方地区防守空虚。一时间北方不甘心被奴役的汉人趁势起义,反抗金国的统治。

热血青年的辛弃疾自然也不可能闲着,他当即决定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带着招募来的2000多名兄弟,投奔了山东内地最大的一支起义军,耿京的队伍。

《宋史》记载: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

耿京非常的欣赏这位文采飞扬,且又武艺高强的年轻人,便将其留在身边做了掌书记,负责军中书檄文告的工作。加入起义军的辛弃疾很快就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强悍的实力。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5)

当时,义军中的义端和尚受金国朝廷许以高官的引诱叛逃,并偷走了耿京的印信。辛弃疾得知消息后,立下军令状,亲自带队急追了三天,重新抢回了印信,并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一刀斩了叛徒义端和尚。

经此一事,耿京对辛弃疾更是格外看重。

后来,在与金军一段时间的激战之后,辛弃疾敏锐地意识到了,仅凭义军的这点人马,很难独自对抗强大的金国。眼下义军之所以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因为金国正忙于同南宋开战,无暇顾及义军。等到两国战事平缓之后,金国必定会集中力量来对付义军,到时候面对恐怖如斯的金军铁骑,义军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早打算。于是,辛弃疾向耿京建议投奔南宋朝廷,还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做两方的中间使者,前往南宋都城临安说和。

在辛弃疾的努力游说下,南宋朝廷同意了义军的归顺,宋高宗赵构还亲自接待了辛弃疾,并授予了辛弃疾官职。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6)

然而,就在辛弃疾拿着南宋朝廷的任命,准备回去向耿京复命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义军中一个叫做赵国安的人,对于个人的前途以及义军的未来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家伙显然是觉得投奔“菜鸡”南宋没啥子前途,而且继续选择跟着耿京混,始终是屈居人下。

既然最终都要投奔一方,那么自己为什么不选择出价更高的金国呢?

想通这一点之后,赵国安很自然地捅了首领耿京,然后领着义军去投了金军。

老大被杀,义军投敌,自己辛辛苦苦忙活许久的事都打了水漂,得知消息之后,暴脾气的辛弃疾哪里能够忍?他二话不说,当即领着手下仅有的五十来人,直接杀向了拥有五万大军驻守的金军营地。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7)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8)

是的,您没看错,50对50000,山东汉子辛弃疾就是这么刚。

“50对50000,优势在我,干他!”辛弃疾领着手下五十名亲信,宛如开了挂一般,趁着夜色在金军大营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金军都被打懵了,一时间乱成了一坨粥。而辛弃疾则趁着混乱,在乱军之中成功活捉了叛徒赵国安,然后押着赵国安原路返还,突出重围。整个过程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毫无违和感。

经此一役,辛弃疾的大名响彻天下。大家都知道了这世间有一位堪比西汉“战神”霍去病的英雄将军——辛弃疾。

处置了叛徒,带回了义军余部的辛弃疾自然而然归顺了南宋朝廷。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9)

按照辛弃疾原本的设想,自己到了南宋之后,一定要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爱国心切,渴望着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他,给宋高宗赵构上书了《美芹十论》《九议》等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并不断请求朝廷组织北伐。但是,懦弱的赵构毫无进取之心,只想着偏安享受生活,所以对于辛弃疾的主战请求置若罔闻,假装没有听到。到了后来,赵构更是索性解散了北归的义军,还将武力值爆棚的辛弃疾打发到了江阴去干文职工作了。

郁郁不得意的辛弃疾无可奈何,只能寄情于诗词,写下了大量家喻户晓的诗词作品。现如今,已知辛弃疾的诗词作品有六百多首,是两宋诗词创作量最大的人。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网上的那个段子,“老子天天想着杀敌报国,你们却让我做个诗人?”

归宋之后的辛弃疾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担任地方官。刚正不阿的他公正执法,严惩贪官污吏,实行“厚民”政策,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赢得治下民众的衷心拥戴。除此之外,他还以雷霆手段平定了茶商赖文政的闹事,创立了战力爆棚的飞虎军,为稳定湖湘地区的治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打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做官,公正严明,造福一方百姓;

填词,信手拈来,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如此牛叉的辛弃疾,就问你服不服吧?

然而,堪称完人的辛弃疾,在仕途上却很是不得意。由于和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屡次遭到弹劾调任,甚至是罢官。再加上后来韩侂胄北伐失利的打击,心灰意冷的辛弃疾无奈选择了辞官归隐。

直到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秋,抗金战事连连失利的南宋朝廷,这才想起了闲居已久的辛弃疾。可惜,当任命的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家中的时候,68岁高龄的辛弃疾已然病重卧床,无法赴任。

同年九月初十,“一代人杰”辛弃疾满怀着悲愤与不甘,溘然长逝了。据说他临终之时还在高呼:“杀贼!杀贼!”

当真是壮志难酬,死不瞑目。

辛弃疾一生以抗金北伐、恢复故土为目标,可惜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都寄寓于词作之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引用在网上看到的一段对辛弃疾的评价作为结尾吧,“身怀文韬武略无处用,胸有大志无处筹,一生命运坎坷,可惜,可惜......”(全文完,谢谢阅读)

辛弃疾仕途简短介绍(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