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

本期我们来了解和欣赏一下 F3H“恶魔”战斗机。这也算是50年代一段充满曲折的飞机诞生历程了。飞机的诞生源自于 1948 年美国海军航空署提出的发展一种舰载拦截机的招标书。在此份招标书中,海军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在性能上可以与即将进入现役的陆基战斗机相媲美甚至更为优秀的舰载拦截机。最终麦克唐纳公司在11家应标公司里拔得头筹,可能是战争刚刚结束,大家都急于开拓生意,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


麦克唐纳公司的理查德·狄根(RichardDeagen)设计了早期的方案,沿袭了XF-88比较别致的气动布局:两台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尖细的尾梁向上翘起,以给喷气尾流让道。这样的构型还用到了该公司其他战斗机产品的外型风格上,如F-4、F-101等等。但当时海军已经确定用威斯汀豪斯公司设计的J40加力涡喷发动机作为其新一代先进战机的动力装置。迫于海军的压力,麦克唐纳公司不得不放弃原先的采用两台发动机的设计方案,转而采用J40发动机的Model58单发昼间战斗机方案。该方案采用单发单座两侧进气带45°后掠角机翼的设计布局,但仍保留了双发方案的外形特征。1948年底,麦克唐纳公司的方案确定被军方采用,方案被正式授予军方编号XF3H-1,其中“H”代表麦克唐纳公司。有意思的是,道格拉斯公司还为海军设计了一款被海军命名为F3D“SkyKnight”的战斗机(后改称F-10)。而原先代表麦克唐纳公司的字母代号是“D”,1947年海军改以“H”代表麦克唐纳公司,所以“恶魔”与“骑士”常常容易被混淆。┃

此机型前前后后经历了XF3H-1、F3H-1N、F3H-1P、几代机型,但事故频频,最终给海军叫停,威斯汀豪斯公司的J40发动机成了拖累飞机的最大罪魁祸首。通常,F3H-1N 的失败对于“恶魔”项目是灾难性的。不过,好在麦克唐纳公司管理层在原型机首飞后不久就对 J40 发动机的缺陷给予了足够的警觉,并颇有预见性地考虑了在 J40 失败情况下的备选动力装置问题。1952 年 11 月,甚至在 F3H-1N 生产型首飞之前,麦克唐纳公司就已经向海军申请批准他们在“恶魔”上安装另一款发动机。由于之前已经作出在其同时期所有的海军先进作战飞机项目中必须使用威斯汀豪斯发动机的决定,官僚的海军一开始对于这项提议的态度十分犹豫。不过好在海军航空署最后还是宽厚地同意了麦克唐纳公司的请求,让其研究在“恶魔”上使用推力更大的艾利逊 J71 发动机的可行性,并赋予编号 F3H-2N,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艾利逊恶魔”。


于 1956 年至 1957 年间,一个新的“恶魔”在新的订购合同中诞生了。比较混乱的是,海军给这个“恶魔”取的名字是 F3H-2,注意这里没有后缀,也许是为了表明这个才是海军真正认为完善的飞机,但这样很容易让人把 F3H-2N 与 F3H-2 搞混,这也许也是后来美国防部统一作战飞机编号命名规则的一个原因吧。

1956 年第一季度开始,“艾利逊恶魔”进入海军服役。同年2月,F3H-2M 被送到位于加利福尼亚穆古海军基地(Point Mugu in California)的海军导弹试验中心(Naval Missile Center)。同年 3 月,F3H-2N 被交付给以加州海军航空站莫非特机场(NAS Moffett Field in California)为基地,从事飞行训练的 VC-3 飞行中队,而跟随 VF-14 中队搭载“福莱斯特”("Forrestal",舷号 CVA-59)号航空母舰在 1957 年 1 月至 7 月被部署在地中海地区的经历则是其首次出海记录。总计有 22 个海军飞行中队使用过该机。该机增加了挂带 AAM-N-6(1962 年 9 月起改称 AIM-7C)“麻雀 III”和 AAM-N-7(也就是 AIM-9B)“响尾蛇 IA ”(Sidewinder IA)空空导弹的能力。它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可以在机身两侧和机翼下 6 个挂点挂带 6,000 磅诸如炸弹、火箭或者“特殊外挂(其实就是核武器)”等的作战载荷。F3H-2 在外观上与先前型号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较短的獭尾型尾锥。到 1960 年 4 月 8 日,F3H-2 共计生产了 239 架。至此,“恶魔”的生产全部完结,总产量达到 519 架(不包括 2 架原型机)。

这种装有 J71 发动机的新家伙受到了当时飞行员们的极大欢迎。他们喜欢那具有动力驱动襟翼的大机翼(很多模型爱好者也非常喜欢),操控顺手,尤其是良好的高空和航母起降性能。不过,虽是如此,“恶魔”难掩其其它的不足:在不挂带任何外挂物的情况下,航程短且耐久性差;即使在装备了 J71 发动机以后,在有些场合仍表现出动力不足的问题。最终F3H-2 并没有按照预期的想法,成为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3)

1958年,旧金山,第121海军舰载战斗机中队(VF-121)的F3H-2“恶魔”战斗机被起重机吊到“约翰·汉考克”号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4)

1958年,旧金山,第121海军舰载战斗机中队(VF-121)的F3H-2“恶魔”战斗机被起重机吊到“约翰·汉考克”号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5)

1958年,旧金山,第121海军舰载战斗机中队(VF-121)的F3H-2“恶魔”战斗机被起重机吊到“约翰·汉考克”号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6)

1958年,旧金山,第121海军舰载战斗机中队(VF-121)的F3H-2“恶魔”战斗机被起重机吊到“约翰·汉考克”号

由于“恶魔”诞生的过程过于曲折,所以它加入海军的时间就相对较晚了,因而其服役时间也如匆匆过客一般短暂。没过几年,“恶魔”们便被沃特(Vought)公司(其实此时已经是 LTV 的一个下属企业了)的 F-8 “十字军战士”(Crusader)和自家的 F-4 “鬼怪”(Phantom)所取代。VF-161 中队是海军最后一个使用“恶魔”的飞行中队。1964 年 9 月,他们的 F-3B 被换成 F-4B。多数“恶魔”被封存或者被拆解。还有一小部分在其后几年内被用于多种目的的试验。在这不多的军旅岁月里,“恶魔”基本上没有获得实战的机会,只有在某些热点地区出现的纪录,比如 1958 年,“恶魔”不分昼夜地出动执勤,为在远东地区的中国金门岛和在地中海地区的黎巴嫩活动的舰队提供全天候的保护。

就像许多神话故事中的安排一样,“恶魔”虽然张牙舞爪,但在世上的时日却是无多,终逃不过被打入地狱的宿命。恶魔来袭,终归尘土!所以起名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部分内容摘自空军之翼 《恶魔来袭——麦克唐纳F3H/F-3“恶魔”简史 | 》


飞机的介绍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模型

模型的制作者KUba Chlodek是一位优秀的飞机模型爱好者,套件选用的是HobbyBoss出品的48比例。这套板件属于HobbyBoss近两年的产品,集合度精良,铆钉和刻线都较清晰,深受国内和国外的模友喜爱。KUba用了牛魔王的安全带改件,增加了细节。整体的喷涂是用君氏的硝基漆为主,旧化采用了AK和米格AMMO的旧化材料。给喜欢这个题材的朋友参考。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7)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8)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9)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0)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1)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2)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3)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4)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5)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6)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7)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8)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19)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0)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1)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2)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3)

我们下期再见。

f35c战斗机黑科技(恶魔来袭终归尘土)(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