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一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象形方言32)

中华文明中的象形字,既包含着自然形态,也包含着古人的思想意识,更包含着社会组织结构。只有当我们与古人的思想脉络相和时,我们才可能正真了解古人造字的原则。我们在研读象形字的同时,很可能就会解读出古人的思想意识。只有当我们能够用古人的思维逻辑去推理古人的哲学智慧,才可能正确解读出象形文字的本义。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五”的象形字的演变如下:

方言一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象形方言32)(1)

有人说,“五”是数字,按照上图,直到战国,一直用五横代表“5”。显然,在商代和创造“五”的象形字的时候,“五”肯定不是指数字“5”。

也有人说,“五”代表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说文》也解释为“五,五行也”。似乎“五”就是金木水火土。但是,中华文明中的五行说,往往用两种图来阐述五行说。

方言一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象形方言32)(2)

方言一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象形方言32)(3)

显然,“五”的象形字的演变图,与上两图,毫无关系。

在此,用前一篇讨论“夕”和“年”时提出的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五行说,解释“五”的造字原理。

所谓的原始的朴素的五行说,就是古人依据太阳的升起、落山、南移、北进和太阳自身的发光发热之间相互变化,演绎出白天黑夜,阴晴圆缺和春夏秋冬。

古人一开始只关注到一天的日出和日落,因此,古人就有了“阴”“阳”二字,“阳”就是早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太阳托起;傍晚,又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太阳拉下山的那一边。这就是古人的三元分散控制理论。

古人注意到阴晴圆缺的时候,感觉原来的三元控制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阴晴圆缺的现象,所以,把分散的三元素结合起来,并且加入月亮元素,就构成了新的三元控制理论“明”。本人称之为“三元连山控制理论”,其实,“明”已经是四元控制理论或者更多元控制理论,但是,为了便于与后面产生的宇宙运行规律相一致,所以,仍然称之为“三元连山控制理论”。

显然,“三元连山控制理论”,只能够解释一天和一月的运行规律。

古人又根据四季的变化认为在南面存在两个兽。一个兽叫“夕兽”,一个兽叫“年兽”。当太阳到了北面,我们处于夏天的时候,“夕兽”就将太阳吸向南面,因此,我们就由夏天变成冬天。当冬天太阳在南面时,“年兽”又把太阳推向了北面,所以,我们就由冬天变成了夏天。

宇宙就是在“太阳、阴、阳、夕、年”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就有了白天黑夜、阴晴圆缺和四季变化。图形如下:

方言一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象形方言32)(4)

太阳五行图

这种图形和“五”的象形字的图形非常相似。

为了区别于目前流行的五行说,我把这种“太阳、阴、阳、夕、年”构成的五行说称之为“太阳五行”。

“五”的象形字,象形于太阳一年四季的运动规律。本义就是:一切运动规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