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九十应该怎么写(行百里者半九十)

自接触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以来,一直未得甚解,似乎对不成立的等式90=100÷2感到别扭。百度百科载: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能走完百里路程的人,比走完九十里路程的人少了一半。后人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改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去掉一个“于”字,意思就又可以理解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一千零九十应该怎么写(行百里者半九十)(1)

不难看出,想建立数学模型,关键是解决90=(100-90)的问题,表达出最后10里的重要性,下面从两个方面对其构建数学模型,以加深理解,请大家指正。

  • 一是最后10里极端重要。

加之行路人韧劲、耐力的考验,更显重要,高考冲刺、百米冲刺等等,莫不如是。所以,可以权数体现其重要性,由于前半程“半九十”,所以其权数为5/9,后半程的权数为5。设前半程为A,权数为a,后半程为B,权数为b,则等式成立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有诗和远方的,甚至五彩斑斓。但真正经过推演付诸实施的就会打一大的折扣,实施后半途而废的又占一定比例,最终咬牙坚持下来的,一生又有几件事呢?升学冲刺、创业展开实施、履职稳步推进,那一项不需要我们坚持到底呢?如打井半途而废者,何止半九十,岂不零九十了?

  • 二是最后10里对下一百里的接续具有极端重要性。

人生百年是分若干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却是连续的,线性的,所以正确的人生不应出现明显的分水岭,两个百里之间必须紧密衔接。若此,最后10里就承担着下一百里的接续任务,则公式一变化为:

Aa=B1b1 B2b2

序号1、2分别代表第一、第二个百里,其具体数值可根据大家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的认识具体设定。必要时,也可对韧劲等参数变量一并考虑。

一千零九十应该怎么写(行百里者半九十)(2)

如:我们经常听到,大学毕业后为工作苦恼的故事,究其原因,实质是两个阶段衔接问题。分析起来,首先,最少要追溯到高中准备阶段,甚至初中兴趣划分阶段。无论兴趣划分、文理分科、大学专业选择都要放到人力资源市场考察,对自己要有业内排序定位,对市场要有大小把握。其次,大学准备阶段,要有清晰的定位,如:继续考研、参加国考、企业招聘等,定位后就要为此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只为有准备的人敞开。

一千零九十应该怎么写(行百里者半九十)(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