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一个普通的日子,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一个普通农家,诞下一名日后并不普通、垂名千史的大人物。

据后世记载,这名不普通的男婴和其他历史上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物一样,在出生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气场和奇观异景。传说这名男婴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这名注定不凡的男婴就是日后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岳飞。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岳母刺字、抗击金兀术、屈死风波亭等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无论是语文课本、评书、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传颂着这位不该被我们忘记的民族英雄。就连构陷岳飞的宰相秦桧,也随着岳飞的事迹而让我们把他这个遗臭万年、遭人唾弃、低头跪地的反面形象牢牢记住。

个人认为,即使没有秦桧,在当时的状况下,也会有其他人揣摩着局势和圣意,挺身而出扮演秦桧的同样的角色。

因此本文不想描述岳飞和秦桧那一段“莫须有”的呜呼哀哉,而是试着探寻和演绎这段历史背后真正的两个男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回顾一下岳飞和BOSS宋高宗赵构在不可跳脱的君臣关系之下,在各自不同的理想驱动下,在诸多客观因素的辅助下,岳飞是如何从豪情壮气的吟诵“满江红”走向生命的终点,而同时高宗皇帝又是如何从对岳飞信之任之而变成任凭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迫不及待要了岳飞父子性命的。

1.一名典型的白羊座男人---岳飞。

性格决定命运。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2)

岳飞自然不例外。比起他的领导宋高宗赵构,作为臣子,他没有赵构自带的皇权加身庇护,他也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无论官阶高低,在赵构的眼中岳飞永远是自己游戏圈子里的一个下层参与者。

正因为如此,岳飞的性格在他与赵构相处的时光里,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更是决定自己人生走向的核心要素。

赵构错了,可以顶多假惺惺下个罪己诏,而岳飞错了,可能就再也没有写字和说话的机会了。

因此,先说说岳飞的性格。

据记载,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白羊座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3)

网上专门搜索了一下白羊座的性格特点,看到了如下的文字:

白羊座是黄道和春天的第一个星座。春回大地,万物的生机都体在白羊座的身上。

春天的气息赋予白羊座崭新生命力,生机勃勃,激情盎然。

白羊座的优点是当机立断,付之行动和速战速决。如果出生在这一星座,那么你会是一个朝气蓬勃、热情坦率、热爱自由、慷慨真诚、勇敢直率和固执己见的人。不足之处是,白羊座说话做事冲动不太审慎,很少注意留有余地。

白羊座喜欢自由,无拘无束和自行其是,而不愿意步他人之后尘。白羊座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热情洋溢。

就算白羊座的愿望受阻,也决不悄然收兵。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白羊座都不怕争执,但事后总是弃之脑后,从不记恨在心。在困难和危险的关头,白羊座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品格和勇气,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扬。

白羊座喜欢接受挑战,但容易给人独裁者的印象,这一点往往不利于白羊座的工作和与周围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看到搜索到的这段文字,我倒吸一口凉气,恍惚间不禁对星座学产生了五体投地的敬佩。对上面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做个核实,核实一下我确实没有进行私自修改或是补充,这些描述几乎就像预言或是总结一样,神一般的浓缩了岳飞伟大不凡而悲情的一生。

这段话足以概括岳飞的性格,几乎每一段话都在印证着我下面即将叙述的故事走向。

2.不同的命运注解。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靖康二年四月(1127年),北宋抗击金军的战斗终以失败告终。金军从汴京城撤出北上的时候,不但满载着金帛、珍宝,还丝毫不嫌累赘的带上了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这些“高贵”的俘虏,成为了金军衣锦还乡的见证,也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耻辱”。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4)

靖康之变后,五月初一,宋钦宗的弟弟,也就是宋徽宗的另一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5)

赵构对于这样一个称帝的机会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作为排名第九的儿子,面对尚在的父亲和年富力强的钦宗哥哥,之前的赵构一定没有想过当皇帝,顶多是参考历史,做好吃喝玩乐的本色工作,安保性命,富贵一生而已。

命运就是这么玄妙,宋朝第九位皇帝在被俘虏后,排名第九的弟弟补位当了皇帝。而赵构这个意外的皇帝,在最没有安全感的外患时期以特殊的角色登上皇权至高无上的宝座,注定让他这个也曾被金军俘虏的人,一个父亲和兄长都深陷敌营的人,心智上留下对金军不可磨灭的恐惧,也为日后他种种政治判断和军事决策埋下了种子。

在抵御金军的道路上,高宗赵构注定不会孤单,有一位英雄母亲姚氏,正在为他培养日后最重要的军事合作伙伴。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成为千百年来的一段佳话。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6)

从日后岳飞的戎旅生涯来看,岳母的刺字如命运的注解和预测,也如对岳飞无条件忠君报国的道德约束,让岳飞一生都谨奉这四个字,即使小人构陷、十二道金牌索命,都没有动摇,终成传奇英雄。

岳母去世的时候应该是很安详的,也对自己这个儿子很欣慰,没有什么比看到儿子如愿成才更让母亲高兴的了。但是岳母为岳飞无意中刺下的四个字只是一段美丽的过程,岳母没有想到,也没有看到最终的结局。

岳母如果知道自己刺字对命运的注解有如此大的作用,一定后悔当时没有给儿子多刺伤两个字“善终”。

客观来看,从流芳千古的角度来说,岳飞是善终的,但个人感觉不符合岳飞的终极目标。对于是否该反了高宗,岳飞喝鸩酒之前不一定没有后悔,而因为有母亲的四个字如紧箍咒般的牵引,他一定更宁愿希望自己像霍去病一样战死沙场,留下一段传奇让敌人胆寒、让后人敬仰。

他也一定羡慕嫉妒恨,为何霍去病遇上一位那么懂他、疼他的皇帝BOSS。

3.岳飞和BOSS的第一次不得好感的隔空对话。

高宗继位后,表面上风轻云淡的高宗内心一定是风起云涌的。他的波潮澎湃不是要复兴大宋收复失地的豪情,也不是要拼命把深陷敌手的父亲和皇兄救回来的家仇国恨。

相反,这些在曾经在金国军营被羞辱折磨过一小段日子的赵构来说,都不是现实的重点。赵构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想要什么。

他想要的不是失地,而是能踏踏实实的安居南部一偶,不再过金军追打流亡的日子;他想要的是守住意外的这份权利,最好父亲和皇兄活着但却再也不会回来把自己从还没坐热乎的龙椅上赶下来。

赵构登基后,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治国和军事战略,并予以落实。赵构采取听取了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很符合自己的想法,频频点头,三个字“我看行”

预备南行“巡幸”的赵构,当时的想法是准备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但25岁的肝胆青年岳飞不顾自己官职卑微直接给他上的一道书,却让赵构不开心了。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7)

据载,岳飞当时其略云: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这是高宗第一次知道岳飞这个热血青年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男主角的首次隔空对话,以悲惨的结局收尾。岳飞洋洋洒洒、可歌可泣的热血文字,最终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高宗当时看到这道书,相信当时一定还是对岳飞的忠勇和热情有所感动的,但高宗已然活在自己的现实世界里,面对自认不可战胜的金军,绝不是这么一篇文字所能改变的。

岳飞书中“中原之望,中原可复”的字眼,深深刺激着高宗,他知道,不但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也许自己也会失去现在的一切。俗话说,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落袋为安。他不会任由岳飞的冲动,毁了自己刚刚建立起的政治观和处事方略。

历史上无数的故事证明了一个道理,给不熟悉的高层领导写“万言书”掏肝掏肺的同志,往往不得好结果,即使当时赶上领导心情好,或者是为了树立自己兼听则明的形象而得到支持和表扬的,过不了多长时间,还得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白羊男岳飞毕竟也是千古神将,执着而乐观,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困难而放弃,也再多次重新参军之后,借助几次贵人相助和命运的垂青,慢慢事业有了起飞,随着一次次的胜利,在乱世拥有了一只自己的铁军。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8)

据载,1129年正式有了“岳家军”的响亮名号。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就连骄傲自大的金军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家军的非常规发展、壮大,在与金作战中的非常规胜利,在不断扭转着宋金战局,打破了之前一边倒的被动。同时,也让高宗对岳飞有了重新的认识,岳家军逐步赢得了一段若干年的辉煌期,岳飞也即将迎来与高宗最亲密的一段日子。

“当我们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余华

4.相见恨晚的第一次见面和“满江红”的豪情壮志。

俗话说,人怕见面,树怕剥皮。见面互相凝视着对方的眼镜,才能更好的增进感情。

无论是搞营销工作,处朋友,或是谈情说爱,能见面说,别发微信。很多矛盾,都是微信或者电话里产生的信息和情绪不对称产生的。

建炎四年(1130年)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家军取得辉煌胜利,五月下旬,岳飞神采飞扬的亲自押解战俘生平第一次去觐见宋高宗赵构。这时的岳飞早已忘怀了把他开除军队的赵构,他的热血的尽忠让他对面见皇帝BOSS,充满了期待和神往。他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感慨,期待着见面倾泻而出。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9)

两位主角这次的历史性见面用相见甚欢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他向高宗上奏的战略方案也得到高宗的高度认可,并赏赐岳飞财宝重器。这时候的高宗在岳飞的眼里就是懂自己的好领导,感激涕零,更坚定了为国献身的豪气。而岳飞却不一定能完全懂得这时候的高宗。

高宗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道理,一路败退的和谈是谈不成的,金军要的不是钱,也不是一点点土地,金军要的是自己的全部。上天此时恩赐他一个岳飞一样的牛人,恰逢其时,只有在岳飞的逐步胜利和形势逆转中,自己才有谈判的砝码,才能实现和金军南北分疆,和平共处的“伟大”目标。

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飞一鼓作气,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赵构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0)

正是在这个期间,岳飞迎来了人生最豪情满怀的一段快乐时光,也正式在这一时期,岳飞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只至今日,每每朗诵起满江湖的段落,我们仍可感受到那种空前的热血情怀和无法阻挡报国之心。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1)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书,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高宗赵构虽表示认可,却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两位主角的目标差距再一次现实的摆在面前,一时的相敬如宾、亲密无间,还是敌不过道不同的悲悲切切。

“道不同”的本质差异,也为日后岳飞的悲剧做了伏笔。

岳飞想不到,从1129年打响“岳家军”的名号,仅仅在12年的荣光之后,他就将被12道金牌拖回凡间,被一众小人踩入地狱。

5.岳飞距离胜利的距离和与高宗的亲密度成反比。

有时候不能把领导说的话太当真,领导是最善变的动物,也是最不能容忍下属善变的动物。

绍兴七年(1137年),一日赵构心情不错,把岳飞召至“寝阁”,亲密且神秘的跟岳飞说道:“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这是对岳飞的一种鼓励和奖励,也是朝廷对之前刘世光军事战斗屡屡失误的惩罚。

这个消息对于岳飞来说,如天降甘霖。此时的岳飞其实通过和赵构多年的接触已经开始有些懂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男人了。岳飞见到部队即将大大得到扩充,增加了收复中原的砝码,心情显得异常激动。无论是否发自内心,岳飞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在钦宗的眼里,这个帖子,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岳飞陈述的中原收复规划,而是当年那个热血青年居然没有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的提及自己最敏感的“迎还二圣”或者“皇兄宋钦宗”等事。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2)

这样表忠心的帖子,让赵构看的舒服极了。

不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似成定局之时,张浚和秦桧从中梗阻,极尽挑拨之事,高宗这个人天性多疑,尤其对岳飞这样热血男儿来说,生怕岳飞大而不可控,最终居然听从张浚之议,推翻了将刘光世军补充给岳飞的说法。 在和张浚吵了一架之后,岳飞胸中愤怒难平,上了一道辞职的帖子,不等BOSS批示,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3)

赵构闻知岳飞辞职,内心的五味杂陈,有一点犹疑是不自己做错了,但这种疑惑很快就让另一种想法压制住了。他庆幸自己没真的把军队都给了岳飞,这样一个小孩子脾气,说走就走,连招呼都不打的人,比皇帝翻脸还快,这要是天下军队集于一身,还有自己的天下吗?

赵构想到这里心里一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金军可怕,但金军要的是自己的土地,暂时无性命无忧。而岳飞却是一个要命的隐患,万一哪天带着兵的岳飞不爽,调转马头,别说我的土地了,命和大宋就都没了。

不过很快,赵构平静下来,权衡了一下当时的利弊,能抵御金军的只有岳飞了,长时间的交往让赵构还是相信岳飞谋反的概率其实很低,几乎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于是派专人连续数日的苦劝,还是把岳飞请了回来。

岳飞人是回来了,但心里多了一个疙瘩。赵构又用诚恳的眼神,赋予了岳飞抗金的重任,但心里也多了很多提防。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4)

人与人之间的嫌隙,都是慢慢积累下来的,总会在出其不意的一天,突然乌云压顶。

7.战神的最后一战。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兵临城下。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赵构左思右想,虽本意不同意岳飞出兵,但后来担心顺昌失守,全军败无止境,一泻千里,最终还是便命岳飞发兵救援。

兀术正听闻一生之大克星岳飞来驰援,心里大惊,他对这个率千骑就可战金军万人的勇者心怀敬佩和恐惧。可金兀术的下属给他讲了一个道理,他一下就释然了。

下属分析了当时南宋朝廷的形势,尤其是帝王和下属们,以及下属们之间的关系。也正式这一次,金兀术喜欢上了这个下属描述的南宋新宰相秦桧,他知道,这个人将助自己兵不血刃的成功。

当时下属针对岳飞来战能否成功是这样说的:

“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隔了两三日,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因为秦桧在朝中的步步设计,让高宗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想到背上母亲刺下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忠孝岳飞不得不听圣明,下令班师。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5)

岳家军战场上的勇猛善战、节节胜利,却被十二道金牌击打出“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讽刺乐符。

岳飞,不但是一个让外部敌军恐惧的人,也是让内部BOSS和同僚小人恐惧的人,这样一个内外都恐惧之人,等待他的也许真的只有一条死胡同了。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受命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

这一仗没有留下什么美谈,似乎成了一个走过场的过度事件,唯一需要记住的是:

这是一代名将岳飞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8.莫须有的风波亭,莫须有的罪。

很多人都说岳飞最后死于风波亭,风波亭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让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了莫名的悲伤情绪。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典故,不可考证。

但莫须有的罪名却是实实在在要了岳飞的命。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听到这个消息,高宗赵构开心的像个孩子,他等这个时刻太久了,无论议和的条件如何苛刻,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抓住这个机会。

金兀术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在给秦桧的书信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必然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本以为宋朝领导们会对这个要求嗤之以鼻,没想到这个条件让秦桧们很开心,也比较契合高宗开始打压手握重兵将领的想法。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岳飞在回朝工作后与秦桧、张浚之流势同水火,多次遭到构陷之后,面对并无公正之心的高宗,也只能暗自神伤,后来干脆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岳飞赋闲在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一点没有停下脚步。高宗和秦桧在这方面和岳飞一样,是很执着的人,他们已经坚定的要把岳飞作为“投名状”,促进宋金合议的成功。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后面岳飞入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赘述,这段也不愿多谢,码字的时候都难免心生对岳飞的怜惜,对南宋政府种种不堪的愤恨。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6)

绍兴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7)

9.后世敬仰,英雄不朽。

岳飞死后,金国大臣们饮酒相庆,欢呼道:

“和议自此坚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宋高宗对岳飞最后说的话(名将岳飞和BOSS高宗的爱恨情仇)(18)

回顾岳飞和高宗的爱恨情仇,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也算做个结尾。

感谢能坚持读到这里的朋友。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附:岳飞大事记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