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村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都江镇打鱼村扶起精神气)

都江镇打鱼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时刻谨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打鱼精神。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悲喜,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海燕村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都江镇打鱼村扶起精神气)(1)

(图为村级爱心助学基金会金秋助学合影)

主题教育转思想,激发内力强自信。一是切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一补三强”思想扶贫工作落实,通过强补“政治之钙、宗旨之钙、能力之钙”,筑牢“四个意识”,增强宗旨观念。二是设立感恩墙、光荣榜、制定上墙村规民约一系列的宣传标语,营造自力更生,感恩奋进,脱贫光荣的比学赶超氛围,不断增强自信、塑造典型、树立民风,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三是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劳力就业、自主创业,全面提升贫困群众致富、创富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四是继续开展农村净化、优化、美化整治行动,提高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提升全村文明形象。五是创建村组微信群18个,微信群由网格员和片区村干部联手管理,及时将惠民、扶贫、就业、村务等信息发布。一年来,群众从在群上对相关扶贫政策、就业政策、村组干部号召的不理解、不理睬,到现在群众主动在微信群学习政策,咨询有关事项,甚至向身边的人推介微信群、解读政策,实现农村实地与网上的双向服务。微信群人数也由最初的300多人到现在1000多人,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加入了微信群,每户至少有1人在群内并主动参与相关活动。

海燕村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都江镇打鱼村扶起精神气)(2)

(图为干部帮群众搬运建筑材料)

不忘初心担使命,带好队伍聚能量。一是采取“444N”工作模式,即4名片区队长,将打鱼村分成4个片区,选出4个片区队长,队长对所负责片区全权负责,统筹调度;4名小组长,从各个片区网格员中选出1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协调片区日常业务工作;4名村干,从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中选派业务能力强、公道正派,群众威望高的4个人,协助小组长、队长抓好所负责片区的外围工作;N名网格员,片区网格员在队长、小组长统筹下具体抓好片区脱贫攻坚工作落实。2019年3月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整个工作队按照“444N”工作模式运行调度顺畅,队员斗志昂扬,信心倍增。二是村支“两委”干部履行好主人角色,不忘主体责任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村委会紧紧围绕支部开展工作,共同协调推进完成好研究好的目标任务。三是划分网格任务初期,充分考虑寨情寨况、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干部村干特长、能力等实际,精准安排网格任务,开展工作过程中,网格内部一旦发现问题,队长和村党支部书记都会及时研究,迅速派人协助争取第一时间解决,让网格员开展工作有底气。四是为切实抓好短板问题销号,高质量打赢打好“百日攻坚战”,打鱼村创新组建4个短板突击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得到联通公司1.2万元、农村公路局2万,镇级5万元短板销号资金,解决22户住房保障安全问题。目前已完成13户住房保障短板销号,剩余7户预计10月底前完成。

(图为干部晚上入户走访群众)

海燕村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都江镇打鱼村扶起精神气)(3)

聚焦聚力抓产业,创新方式解难题。一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广“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大力发展金钩、花椒种植、稻花鱼、生态猪养殖等“七小”庭院经济,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创造收入,增强脱贫信心。三是创新销售方式,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为解决种植大户种植销售人手紧缺问题,创新在321国道边打略茄子种植基地设立无人售菜点,主要售卖茄子、辣椒、白瓜等时令蔬菜。一个电子称,一张蔬菜价格表,一个微信收款二维码就是菜摊的全部装备。6月份菜摊开售以来,共销售蔬菜4000斤,合计收益6000元

海燕村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都江镇打鱼村扶起精神气)(4)

(图为院坝会现场)

村庄整治有抓手,扫除贫困占高地。一是成立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及驻村干部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及卫生责任区。二是组织召开村干、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对卫生清洁工作进行宣传引导,建立村民组环境卫生整治评比奖励机制。三是在村宣传栏设置环境卫生曝光台,对随意乱扔乱倒垃圾的人和事及时进行曝光,遏制破坏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卫生清洁的良好氛围。

— END —

图文:都江镇党建办谢广林

编辑:县融媒体中心李银燕

审校:县融媒体中心韦荣整

编审:县融媒体中心 蒙家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