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1)

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常“打卡”博物馆,察看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展品,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作出重要安排部署。他多次强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2)

博物馆,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沿着的足迹,感受博物馆里蕴藏的“心”意。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3)

2012年11月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4)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5)

2020年1月20日,在云南昆明考察时,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详细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6)

△2020年1月20日下午,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

2020年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重温“西迁精神”。他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知其所来,方能识其所在、明其将往。红船精神、沂蒙精神、西迁精神......这些“精神”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蕴藏着爱国主义的力量。一直以来,视这些精神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推崇弘扬。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7)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8)

2014年2月25日,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2017年4月19日,到广西北海考察时,首站便是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说:“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9)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鉴往可知来的鉴(鉴往知来方寸间览千年)(10)

△5·18国际博物馆日,央视新闻与中国文物报社、哔哩哔哩网站跨界合作,推出“权来了!喻你一霁云讲国宝!”大型专场直播,在恭王府博物馆中讲解多件国宝背后的故事。扫二维码看详情

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博物馆中蕴含的历史智慧,鼓舞广大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编辑丨杨彩云 张亚楠 刘欣颜

视觉丨陆明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