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博物馆领导(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

今年夏天,东莞市博物馆“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成为博物馆界的“顶流”之一。近日,一则拍摄“大唐宝藏”展的自媒体视频火了,短短23秒的视频在两天时间内实现流量破亿,吸引近千万人观看。

“大唐宝藏”展的传播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今年博物馆竞争最为激烈的5月,展览入选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同时,展览也让东莞市博物馆入选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如何让展览传播“多快好省”?7月18日,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在“博物馆头条”直播间中分享了自己的三点心得——一是要认识到传播是生命力,二是要把主流媒体、行业传媒、全民自媒体有策略地融合,三是要有内外兼修、才艺兼备的文化产品淬炼和不拘一格的传播思维。

东莞市博物馆领导(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1)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

以下为李历松的自述:

认识到传播是生命力,多快好省才是可能

做文化和做实业不同,文化的核心是传播,传播是文化的生命力。博物馆很多时候做展览没有意识到传播的重要性,不列充分的传播经费、没有充分的传播预案、没有充分的传播人力投入、没有充分地传播时空打造。

其实,一个好的展览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时间,也包含了展览本身空间的力量。一个展览如果没有奔着传播去打造生命力,没有解读好历史或艺术逻辑,没有系统的分析,这样的展览在时间、空间上是不耐看和不好看的。

所以,博物馆首先要认识到传播是一个展览的生命力,把展览建立在这样的认知上,传播的“多快好省”才有可能。

东莞市博物馆领导(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2)

自媒体在东莞市博物馆拍出流量过亿的短视频。

庖丁解牛的“解牛刀”——三个层次媒体策略融合

有了认知以后,技术也同样重要,就像庖丁解牛还需要“解牛刀”。

当下,主流媒体有最广泛的话语权、最有权威的影响力、最大的覆盖面,博物馆和主流媒体的紧密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以“大唐宝藏”展为例子,东莞市博物馆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紧密合作,组成了一个主办媒体、承办媒体的联合体,让博物馆和媒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一起策展的关系,展览做出来以后,媒体给了巨大的曝光量。所以,东莞市博物馆选择让主流媒体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展览的传播还包括博物馆行业媒体的传播,如博物馆头条、博物馆的自有媒体等,行业媒体让展览可以精准地投放在博物馆受众之间,使传播效率更高。比如“大唐宝藏”展和博物馆行业大V动脉影合作,仅动脉影一家媒体便带来了1000万以上的传播流量。

东莞市博物馆领导(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3)

博物馆行业大V动脉影在“大唐宝藏”展拍摄的视频。

此外,东莞市博物馆还和全民自媒体合作。东莞市博物馆充分鼓励每个自媒体加入,在手机时代,每个观众都是媒体本身,博物馆可以充分地鼓励和尊重全民自媒体参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东莞市博物馆不设限制,鼓励全民自媒体以各种方式来博物馆拍摄、传播,并且精心设置了很多打卡场景,让观众在跟文物的互动以及空间组合中,找到传媒的感觉和传媒的乐趣。

主流媒体、行业传媒、全民自媒体三个层次的媒体以不同策略的融合,达到了博物馆全覆盖传播的媒体作用,也达到了区域性,甚至广泛性和行业性的传播。

好展览是一座桥梁,一端是无穷无尽的传播力

本次的分享第一点关于认识,第二点关于技术,第三点关于展览本身。

在博物馆,很多策展人是做考古、做文物研究、做艺术出身的,没有学过传播,这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博物馆不分析传播,怎么会有好的传播?博物馆不应该把传播当成天然的,一个国宝、一个顶级艺术品自带流量,但这不是博物馆传播所带来的,只是物品本身既有的历史 IP存量的表达。

东莞市博物馆领导(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4)

“大唐宝藏”展第二展厅。

一个好的展览是重新再解构,重新再传播赋能,重新再进行文化产品淬炼,这才叫策展。举个例子,策展不是把梵高的画重新画一遍,而是把梵高画里包含的时空价值重新发掘一遍,然后告诉大家,展览是一座桥梁,桥的另一端是无穷无尽的传播力,展览重新再创造了一个新时空的“梵高”。

把对展品和展览的解读当成创作,是博物馆人和策展人的价值所在。希望博物馆和博物馆同行们多多研究文化产品的淬炼,带着不拘一格的传播思维传播展览。

带着新思维,带着好产品,展览传播的“多快好省”才有可能实现。

【记者】马新杰

【图片】龚名扬 黄伟兴

【作者】 马新杰 龚名扬 黄伟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