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故事民间(民间故事老虎脱皮)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鄂尔泰、靖道谟等人著《贵州通志》,翻译时稍有改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老虎故事民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老虎故事民间(民间故事老虎脱皮)

老虎故事民间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鄂尔泰、靖道谟等人著《贵州通志》,翻译时稍有改动。

在唐代的费州(即今贵州思南县,因为州界有一条河,叫费水,故名费州),世世代代都住着很多人。不过,费州在最南边,于中原人而言,大家都觉得这些人没开化,所以也叫他们为蛮人。其实,对于中原东西南北四面的人,都是这样,当时统称为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其实哪里的人都一样,只是相较于中原地区,周边条件落后一些,文化不同而已。所以,大家不要因此搞地域歧视,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今天。

费州地区,很多人都姓费,这应该也是费州名字的来源之一。当地山多林子多,山林中常年有老虎出没。人们为了躲避老虎,都是建起小楼,下面不住人,上面才住人。住在楼上也能避免地面的蛇虫,还可以避免洪水。

唐代开元年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到公元741年),费州刺史叫狄光嗣(他是狄仁杰的长子),他的孙子狄博望在府衙里出生了。狄博望的乳母,有一个女婿,叫费忠,费忠力大无比,勇气过人,善于射箭,是个很厉害的人。

有一天,费忠从府衙里背了一些米,回到家中。他下午出发回家,但山路很难走,很快天黑了,他还没出山,到家里还有三十多里路。

山里慢慢黑了,仿佛还有虎啸狼嚎之声,饶是费忠艺高人胆大,到此时也不由得害怕。他赶紧拿出佩刀,砍了一个树枝,在树枝一头捆上干草,然后用打火石点着了干草,做成了简单的火把,拿在手中,用来防卫猛兽。

很快,费忠听到了老虎的吼声,似乎还不止一头。他赶紧把背上的米袋绑在树上,然后把帽子放在米袋上,看起来像个人一样。他自己则拿着火把,爬到了树上,利用树叶掩护自己,留心看着米袋子。为了腾出手,他把火把牢牢地卡在了树枝里,就在米袋上面。

刚爬到树上,老虎已经来了,居然有四头老虎,看样子是一家四口,一头公老虎,一头母老虎,还有两只稍小,应该是它们的孩子,快成年了。那头最大的老虎看到米袋子后,以为是人,但犹豫了一会,才上前拍了一巴掌,米袋粉碎,大米四溅。

发现米袋不是人后,四只老虎互相看了看,然后母老虎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最大的公老虎则留了下来,既然这里有火把,那么肯定有人,虽然它没看到费忠。等了很大一会儿,树上的人没下来,公老虎也没走。

再过一会儿,费忠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老虎忽然站起来了,然后脱了自己的皮,变成了一位老人,然后枕着自己的手臂睡觉了。

看到四只老虎只留下一只,又看到这个老虎变成了老人,费忠雄心再起,他不再害怕,甚至还觉得这头老老虎很容易打败。他看老人睡着了,慢慢下了树,忽然冲上去,掐住老人的脖子,还把刀放老人脖子上。

老人醒来后,看到费忠,连忙求饶,费忠则把腰带解下来,捆着老人的手,问他究竟是谁,怎么能变成老虎。

老人说:我本是北村人,姓费,因为做了错事,被天帝罚为老虎。天上有日历,日历上规定着什么人,在什么时间,要吃掉谁等事情。按照日历,今天晚上,我应该吃掉费忠。所以,我在这里等费忠,刚才看到米袋,还以为是费忠呢,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但还是去吃了,不料却是米袋。所以,我就留下来,继续等费忠。不料大意了,却被你给捉住了。

老人说完,费忠不太相信,老人说自己腰间有天上日历,费忠拿过来一看,果然上面写着今天老虎要吃费忠。

费忠看到后,说自己就是费忠,但他不想死,他还有老婆孩子,还有父母岳母。老人说:如果有同名同姓的人,可以代替你,如果我吃了他,你就能活下来了。如果以后被天帝发觉,我会主动认罪受罚,最多挨饿十天而已。

费忠一听,连忙说:南村也有一人叫费忠,是个农夫,可以让他代替我。老人听到后,点头答应了。

老人又说:你先拿着我的虎皮,放在树上,不然如果我直接穿了虎皮,就会变成老虎,然后吃了你。那样也不是我食言负约,而是穿上虎皮不得已。

费忠听到后,连忙拿着虎皮,上了大树,然后又下来解开老人双手。他又爬到树上,把老虎皮丢了下来。老人拿到虎皮后,从后脚穿进去,穿好之后,虎吼一声,果然成了老虎。他成了老虎,没看到树上的费忠,大叫几声,然后跑了。

费忠确定老虎走远了,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树上下来,加快脚步回到家中。他把事情跟老婆、母亲都说了,家人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总算人没出事。

从那天开始,费忠便不再出门,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唯恐被老虎吃掉。每天,他都会让家里人去外面打探消息,但一直没听说南村的费忠被老虎吃掉。

七天之后,南村的费忠白天去锄田,天快黑了才回家,结果被老虎吃了。以后,费忠才敢正常出来,他知道自己安全了。只是,他这么做,很对不起南村的费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