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1新高考语文(从2022语文新高考看)

2921新高考语文(从2022语文新高考看)(1)

感谢阅读,请关注!

2022全国新高考命题确实发生质的变化,决不仅仅是少几道客观题,而是透视出语文价值观的变革。以往强化技能考查,近年来强化逻辑力考查,今年强化语文核心素养考查。

语言技能指将知识训练成的技能,压缩与扩展语段,语病修改,语句衔接,语言得体等等,都是训练立竿见影的,跟数学技能训练相似。语言技能疏离核心素养,不仅在生活中极少运用,而且与人文素养无缘。

语文核心素养指以语言为载体的爱和思想,主要指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如果技能强化语文的工具性,核心素养就强化人文性。核心素养是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凡是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的作文,无不具有很强的表达力。

语文是文化的主阵地,理应考查文化素养。文化指认识自我的智慧,爱是认识自我的最高智慧,表达为思想。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是爱和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强调工具性,也就在高考中忽视人文性,多少语文素养深厚的孩子考不出高分,多少语文高分素养贫乏。

2921新高考语文(从2022语文新高考看)(2)

一 阅读价值观的变化:由接受性阅读到干预性阅读

阅读大致两类:接受性和干预性阅读。接受性阅读是指以文本为标准,要求准确全面接受文本信息。读者解读不可越文本雷池半步,文本信息就是标准答案。干预性阅读是指以读者经验为参照,对文本的鉴赏、评价、延伸、批判等,即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就是对文本“思维的思维”,读者与作者是合作关系,是文本的再创作者。也就是说,读者经验受到尊重,既可接受也可批判文本,最能反应读者的核心素养,特别是批判力、审美力和想象力。

如果高考要选拔有发展潜力的考生,无疑应选择批判性阅读。以往由于强化答案的标准化,突出考试的公平性,也就用接受性阅读的方式来考查。

今年高考变革显然反映近年来工具性与人文性博弈的结果,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不仅反映语言表达力,更反映发展潜能。爱的信仰提供高瞻远瞩的发展视角,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也是最高幸福的表达,为什么不能作为重点考查呢?

因此,考查核心素养就是开辟个性化的解读天地,既可肯定也可否定和发展文本,为创新思想和想象提供广阔天地,个性化和逻辑化就是标准答案,越有个性越富逻辑的答案越正确。

2921新高考语文(从2022语文新高考看)(3)

二 考查核心素养的命题形式:审美与评价

最能承载核心素养的是表达力,阅读要考查核心素养,最恰当的是考查表达力,阅读题必须是表达题,读与写结合是科学的考查方式,因此客观题减少,最终消失。

什么样的表达题才最能考查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那是审美和评价。审美聚焦爱和想象力,评价聚焦思想力,是较理想的考查方式。

原考纲也有鉴赏和评价的考点,但总认定太难,所以用客观题来考查。人们终于认识到,客观题不能考查鉴赏和评价能力。

审美力聚焦“为什么写“,分析这样写的审美效果,几年来都有这样的题,但今年的突破在于不仅题目量增加,而且一套9题开始解读综合的艺术效果。审美最能反映爱和想象的素养,而且也反映对语言的敏感性。

2921新高考语文(从2022语文新高考看)(4)

评价即思想,审美必需提炼出观念,才能表达,既是体验的深化又是逻辑的结晶,是创新力的标志。思想聚焦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尽管常评价审美价值,却与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因为文学即人学。

由此推断,未来两年,文学作品阅读的客观题必将消失,为核心素养考查开辟更广阔的天地。相应的改革是题量减少,书写量增加,而赋分更高,未来一题10分并不难见,就像数学的解答题。

今年一套题考查核心素养的是9、14、16、20、21等五题。9题考查综合鉴赏力,14题考查处事智慧,16题分析做人的道理,等等,都鲜明地体现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4题也是做人的智慧,与人文素养有关。

接下来,我们预测未来几年的命题变革,希望大家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