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要义(生态文明关键词)

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要义(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要义(生态文明关键词)(2)

“五位一体”,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天事业总本布局的简称,其全称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这一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并在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中得到反复重申。

国顾政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两手抓”的要求,即“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也就是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这既可以视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明确回答,也可以视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此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在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十九大的报告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了这一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内涵,这就是: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的说来,从“两手抓”(“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直到“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既反映出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逐步完善,也反映出我们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较于以往的总体布局,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凸显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新的战略定位。这在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表述中看得十分清楚。

首先,报告明确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就使得这一总体布局的内涵更加丰富、全面。这是以往历次党代会报告中从来没有过的。

第二,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就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这更是在以往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没有出现的表述。

第三,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被明确界定为融入与被融入的关系。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文献中更是第一次出现。

这表明,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刻融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战略任务提出来的。

与此同时,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还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告诉我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为的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大目标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这两大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可谓不言自明。

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十八大以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深入基层考察、出国访问等多个场合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反复强调“五位一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极端重要性。譬如,2013年在参加金砖国家第五次会晤时以及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天学发表演讲时,都在讲到中国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时特别强调,为了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

此外,上述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系列重要讲话对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的定位还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项建设的简单相加,而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项建设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项建设的关系不是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入的五位一体关系。这种五位一体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强大的思想动力与智力支持、和谐的社会条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分别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成果、制度成果、精神成果和社会成果。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以其倡导和创造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政治、生态制度、生态民主、生态文化、生态科技、生态旅游、生态社区、生态扶贫、生态康养等领域取得的实际成效,直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注人充满活力的生态特性;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以其弘扬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坚持的国策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包括坚持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无可替代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引领和导向作用。

正因为如此,所以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项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要求等在空间上全方位地融入其他四项建设的各方面、在时间上全流程地融入其他四项建设的始终。

总之,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系列讲话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思想、新表述,进一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目标明确了建设的领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既标志着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黎祖交 编辑 吕子乔)

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要义(生态文明关键词)(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