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1)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4)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5)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2)

尺子伸出桌面短,振动快,音调高。伸出桌面长度长,振动慢,音调低。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注意】①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②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 6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7)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3.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1)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设计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3)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与发声体近,响度大。【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4. 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

(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2)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3)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4)

(4)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在大体上没有区别,而在小的振动处有区别。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2章声现象(初中物理复习资料)(5)

音调看波的疏密程度,响度看波峰到波谷的距离,音色看形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