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的诞生地。寺庙的位置原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9年)的大金塔,后经不断扩建,逐渐发展成为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1936年,美国记者福尔曼来到西宁湟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座著名建筑群的辉煌影像。本组图片是选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为大家呈现当年塔尔寺前集贸市场的热闹景象。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

塔尔寺全景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院之一,占地面积600余亩。从远处眺望,塔尔寺建筑依山傍水而造,因山起伏,蔚为壮观。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2)

骆驼队伍

塔尔寺前的大道,路边聚集着很多百姓,一支运货的骆驼商队沿着黄土大道浩浩荡荡地行进,队伍后面是骆驼蹄子踏起的滚滚烟尘。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3)

塔尔寺白塔

矗立在塔尔寺前的一排白塔,始建于清乾隆41年(1776年。八座白塔寓意着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宝塔形制相似,又各有其名。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4)

塔尔寺集市

这八座宝塔被称作如来白塔,从东到西依次为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和涅槃塔。当年塔前是一座热闹的集市。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5)

集市上的人们

这里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回族、藏族、蒙古族和汉族百姓在此和睦相处。我们只从集市的一角,就能看到不少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各族百姓。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6)

看热闹的人群

一群看热闹的百姓,戴着不同样式的帽子,穿着各色的服装。其中有一位穿着羊皮的藏族姑娘,长发及腰,身后装饰有半球形的银饰,非常漂亮。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7)

青草市场

偌大的广场上堆放着依靠畜力运输过来的牧草,很多百姓正围着草堆讨价还价进行交易。畜牧业是当时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方式之一,也因此形成了巨大的牧草交易市场。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8)

镜头之前

当几名身穿羔裘的藏族百姓发现照相师的镜头时,第一反应各不相同:左边的男子看着镜头神色泰然,中间的女子略显羞涩,最右边的干脆用袖子把脸遮了起来。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9)

藏族女子

两名穿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女子,戴着非常有特色的圆锥形的帽子 ,身上点缀着中空的银色半球以及写有吉祥文字的银盒,配饰繁复华美、绮丽无比。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0)

少女的笑容

一名藏族少女的肖像。长相标致,神态自然,无论是服饰打扮还是精神状态都能看到其生活的富足。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1)

集市上的父子

年轻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前来逛集市,人多拥挤,两个孩子很显然是走热了,都将帽子摘下来挂在胸前。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2)

塑料喇叭

一名藏族小伙子吹响手中的塑料喇叭,向面前的妇女展示这种小玩意的魔力。这种东西在当时属于非常稀罕的玩具了。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3)

交易

站在旁边的女子果然没有经受住诱惑,花钱把塑料喇叭买了下来。这个小玩具将会成为她孩子在其他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西宁有几座清真寺(1936年的青海西宁塔尔寺)(14)

塔尔寺外

塔尔寺的围墙之外,聚集着数不清的人,小桥上、山坡上到处都是人。人们站在高低起伏的地方,层层叠叠,非常壮观和热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