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1)

文/朱晓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79师是我军序列中一支声名显赫、战功卓著的部队,曾被中央军委授予过“光荣的临汾旅”荣誉称号。

山西新军传人

179师前身是1937年12月在曲沃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为山西新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纵队在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遭受重大损失,重新整编后归八路军129师领导。1940年12月,决死3纵队兼太行军区3分区。1943年3月,3分区与八路军385旅合并。1945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3、8分区部队为基础,在山西长治苏店镇组成第8纵队23旅,下辖67、68、69团,旅长黄定基、政委车敏瞧。1946年1月,8纵番号撤销,23旅划归太岳军区建制。不久,调入4纵建制,改番号为12旅,下辖34、35、36团。1946年7月,12旅改为太行军区独立旅,下辖第7、8、9团。同年11月,再次划归太岳军区建制,恢复12旅番号。1947年1月,12旅改称23旅。同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第二次组建第8纵队,23旅归其建制,仍下辖67、68、69团,旅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1948年5月,23旅随8纵归华北军区1兵团领导。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79师,隶属18兵团60军建制,下辖535、536、537团,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2)

◆黄定基

535团前身为1940年3月由山西第5行政专署保安团改编而成的决死3纵队第7团,1941年1月归太行3分区建制。1943年9月,调归太行8分区。1945年12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8纵23旅67团。该团作风过硬,有朝气,上进心强,能连续战斗,能打攻坚战。

536团前身最早可追至1938年1月由景仙洲组织成立的临汾县民众武装模范自卫队,后编入山西新军决死2纵队。1940年3月扩编组成18集团军汾东游击支队,后为太岳3分区警卫支队、汾东支队。1945年12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8纵23旅68团。该团一贯表现虚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战斗积极性高,在正规作战中进步很快。

537团前身为1940年3月由决死3纵队游击10团改称的决9团。1941年1月归太行3分区建制。1945年12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8纵23旅69团。该团为军、师主力团,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沉着稳重,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彻底,尤其善于有准备的攻坚,作战时一般放于主要方向。70年代以来,179师对外开放,该团1营担负经常性迎外表演。

作为山西新军传人,179师前身部队英勇地战斗在晋南大地和太行山上,参加过百团大战。抗战胜利后,所属团队经受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锻炼。23旅建制编成后,自1946年1月至1947年1月,部队番号和隶属关系五次更迭转换,非常罕见。该旅先攻曲沃,后征豫北,回师晋南连克名城,席卷垣曲、二破曲沃、奇袭襄陵、爆破运城、扬威临汾,晋中速歼“亲训师”,太原血战小窑头,在华北内线作战中大显风采,成为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18兵团第一主力师。曾被中央军委批准授予过“光荣的临汾旅”荣誉称号,是解放战争时期被军委授称的最大建制部队,成为179师至高无上的光荣。向西北西南进军中,179师战扶郿,破秦岭,飞兵下川西,挺进松(藩)理(县)茂(县),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3)

◆179师前身为山西新军决死3纵队。

建国后,60军编写军史,对179师的结论是:“战斗作风上表现积极主动,勇猛稳重,坚决顽强,有持续作战能力。能攻能守,尤长阵地攻坚,不怕艰苦,不怕伤亡,执行命令坚决,组织战斗严密,经得起大的战斗考验,但运动战的灵活性较差,有时组织战斗较迟缓。工作作风踏实细致,钻研精神好,老实谨慎,团结正常,上进心好,对部队管理教育严格。”

179师的创建者、首任旅长黄定基,福建长汀人,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曾3次负伤,是刘邓首长多次表扬的英勇机智、每战必胜的优秀指挥员。他领导这支部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风,锤炼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战斗作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英雄模范,赢得了全体指战员的衷心爱戴,是“临汾旅”永远的军魂。1949年10月1日,他被邀请作为战斗英雄和“临汾旅”的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9月,黄定基在重庆病逝,时为川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派人送来挽联,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运城攻坚露锋芒

运城位于晋西南三角地带,是连接晋、陕、豫三省的军事要冲。该城南依中条山脉,北临运城盆地,三面地势平坦,城墙高大坚固。1947年,围绕这座坚城,晋冀鲁豫军区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围攻,这就是战史上有名的“三打运城”。

1947年5月,我陈谢兵团指挥4纵主力和太岳军区一部围攻运城,后因执行出击豫西作战任务而主动撤围。当年9月,8纵司令员王新亭奉命率23、24旅和太岳军区一部,并指挥西野3纵独3旅再次围攻运城,却因敌重兵回救我打援不力而又放弃。

12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在新绛、稷山一带休整的西野2纵暂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配合8纵三打运城。军区组成运城前线指挥部,王新亭任司令员,王震任政委。经仔细勘察地形,前指决定以2纵从城西、8纵及独3旅从城北同时向运城发起攻击,太岳军区3个团担任打援。

在前指统一指挥下,12月16日,开始第三次进攻运城。23旅采用爆破、搭云梯等方法攻击敌人外围据点、碉堡,经过顽强奋战,于19日攻占北门外要点面粉公司。尔后,一梯队的67、69团逼近城垣。20日,二梯队68团占领火车站,歼敌1个连。23日,独3旅7团一举攻克了城北纪念塔,23、24旅突破护城堡,2纵队也顺利攻占西关,扫清了西、北两面登城障碍。

此时,胡宗南见运城再次被围,急调其陇海沿线4个旅星夜赶至陕县,拟再增援运城。时不我待,不能再打成“夹生饭”,前指决定立即发动总攻。25日拂晓,各部采用架云梯和搭跳板方法开始强行攻城。由于装备低劣,压不住敌火力,步炮协同不好,无法通过外壕,突击分队均未登上城头。当晚再行攻击,也未成功。

26日,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给前指发来“坚持最后5分钟,坚决攻下运城”的号令,给参战指战员坚定了胜利信心。王新亭与参谋长张祖谅来到23旅指挥所研究破城办法,他说:“你们23旅有用坑道爆破曲沃城的经验,你们有光荣的战斗历史,难道炸不开这道城墙?”旅长黄定基心中有了数,他代表全旅指战员请战,决心竭尽全力完成这项任务。他十分清楚留给挖坑道的时间只有一天,爆破成功即全局胜利,责任重大。

69团团长张国斌向黄定基报告说,7连交通壕已经挖至距城北外壕20米处,从那里深入外壕强行作业最为便捷。黄定基非常高兴,决定将掘进坑道的任务交给该连完成。7连2排排长刘明生和战士车元路等10名同志,主动请求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当夜19时,风雪交加,寒气袭人。十勇士分成3个战斗小组,身背门板和潮湿棉被,冒着敌人稠密火力封锁,连续通过三道铁丝网和一片开阔地进至外壕,在冰水泥泞中向城墙挖掘坑道。敌人听到声响,疯狂投掷手榴弹和燃烧弹封锁城壕,十勇士先后全部负伤。他们以顽强的“硬骨头”精神,坚持奋战一整夜,终于在27日5时30分挖成了一条长5米、高1.5米,可容3000公斤炸药的坑道药室。车元路不仅参加挖掘坑道,而且冒着敌火力严密封锁,带伤往返5次,保证了坑道与指挥所联系。为表彰十勇士的英雄壮举,8纵分别予以记功,车元路荣立特等功,授予“钢铁勇士”荣誉称号。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4)

◆全国战斗英雄、钢铁勇士车元路。

27日17时,23旅工兵连开始装填3000公斤炸药。17时40分,前指下达总攻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运城老北门西侧城墙被炸开一道10多米宽的缺口。67团2营和69团2营乘爆破烟雾迅速登上城头,扩大突破口(战后两个2营均被授予“攻运先锋营”荣誉称号)。但敌随即以猛烈炮火将突破口封闭,我后继部队无法前进,登城部队被围城内。在此关键时刻,8纵首长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夺回突破口,调24旅到老北门西侧投入攻城战斗,令23旅集中所有炮火压制敌纵深炮兵阵地,支援67团3营和69团3营对突破口实施猛烈反击,68团从老北门东侧以云梯强行登城。经4小时激战,我终于重新撕开突破口,部队攻入城内。随后,2纵一部也从西门绕至北门涌入城内。战斗中,69团政治处主任丁毅民中弹牺牲。28日2时,城内守敌4000余人由盐池突围,拂晓时分,被我独3旅、独4旅部队追歼。运城战役获得全胜,共歼敌1.3万余人。

在这次战役中,无论是打开突破口,还是开辟冲击道路,23旅都起了关键性作用,共歼敌4400余人。从军区到前指,都对该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徐向前说:“运城一战,不仅把守城的敌人全部消灭了,而且在精神上也摧毁了敌人防守这种城市和固守据点的信心。因此,这一仗的作用是非常之重大的。它是攻坚战的典型歼灭战之一,战斗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他认为23旅贡献大,应当授予“运城旅”称号,虽未成真,但这个要奖励23旅的想法很快就在临汾战役中得到了实现。

临汾大战赢美名

运城解放后,敌人在晋南只剩下临汾这一座孤城。该城俗称“卧牛城”,地势内高外低,西靠汾河,其他三面地势开阔。城墙顺自然地势砌成,坚固厚实,高约15米,上宽10余米,基厚25余米,最厚处30—40米。与主城相连的东关,城墙规模稍次于主城。临汾自然地形易守难攻,又经日寇和蒋、阎军长期经营,使其成为坚固设防要塞。该城守敌为胡宗南部整编30师30旅(欠89团)、27旅炮兵营,阎锡山部66师和6个保安团、2个补训团等共2.5万余人,统由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梁培璜指挥。总体看,临汾具有独立防御体系,工事比运城坚固复杂,防御兵力装备也很强。

1948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组成前方指挥所(5月改为华北1兵团),由徐向前统一指挥8纵、13纵(刚成立)、晋绥、太岳军区等地方旅、团,共约5.3万余人的兵力,配备82mm以上火炮167门,决定于3月10日发起临汾战役。参战部队多为初次攻坚,只有8纵的23旅、24旅参加了攻打运城,具有一定的攻坚经验。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5)

◆临汾战役中,23旅工兵在进行坑道作业。

因临汾守军整30旅准备空运西安,徐向前决定提前发起进攻。我8纵、13纵及太岳军区部队,从城南、城东、城北三面实施合围。3月7日,24旅逼近城南尧庙宫机场,用炮火炸毁2架运输机,阻止了敌人继续飞逃。8日至10日,城东南23旅先后攻占了张茹村、尧庙、郭村、西赵、东赵和借粮堆等据点,旅一梯队已逼近离城墙约500米处。

在扫除外围据点的作战中,根据临汾地形和敌人布防情况,3月15日,前指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心由城东、城北两面攻城,城南为助攻方向,8纵主力由城南转向城北进攻。

23日17时,我军再次全线发起攻击,23旅68团1连出击迅猛,在旅炮火掩护下,只用几分钟就占领了6号碉。敌趁我立足未稳,从城门不断增兵反扑,我炮弹打完,无法支援,在敌不断冲击下,阵地被敌夺回。24日、25日晚,68团又组织两次攻击,均因伤亡过大而未能巩固阵地。此时,24旅攻击兴隆殿(8号碉)、太岳军区部队攻击5号碉、13纵队进攻东关均告挫败,伤亡重大。前指遂令停止攻击。

31日,前指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徐向前认为“坑道是对付这个敌人的最好手段”,“我们要用‘土行孙’的办法攻打临汾”。他向参战部队发出了英勇杀敌、争当“临汾旅”的战斗号令,极大鼓舞了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热情。前指再次调整部署,调23旅参加东关战斗。

黄定基率23旅于4月2日接替了13纵39旅东关电灯公司阵地,决定工兵指导步兵挖掘坑道并做好爆破准备。68团和69团并肩战斗,从5日起,以东关小北门为中心,开始向敌东关城墙掘进,同时展开外壕争夺战。掘进途中,23旅先后排除敌人直接反扑、向外壕注水、从城内挖掘反坑道等阻挠。至9日,23旅成功挖成4条破城坑道,37旅也成功挖成2条,支援炮兵进入射击阵地。当夜,23旅挑选120人组成装药队,把9000公斤炸药分别装入3条坑道(68团1条坑道未用)。临汾东关之敌,已是坐在一座即将引爆的火山上。

4月10日12时,23旅完成一切爆破准备,一梯队68、69团和二梯队67团全部进入阵地。16时,全线92门火炮(多为迫击炮)进行2小时火力轰击,压制敌人炮兵阵地和城墙火力发射点。18时,3条坑道同时起爆,将城墙炸开25米和57米宽两个大缺口。突击队68团3营、69团1营趁势发起冲击,仅1分钟就冲上城头,迅速占领突破口,随即向纵深发展。在爆破瞬间,因距离突破口太近,69团1营突击队40余人除机枪班外,被掀起的尘土掩埋,全部壮烈牺牲。23旅二梯队紧跟入城,逐碉逐巷与敌激烈争夺。69团3营入城后,顺东关大街直插敌66师指挥所,歼敌一部。此时,13纵37旅两次爆破均不理想,徐向前果断命令该旅从23旅突破口加入战斗。两旅协同战斗,胜利占领东关,守敌66师师长徐其昌率残部700人逃进主城。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6)

◆临汾城墙被炸开两个大口子。

攻克东关,敌人大为恐慌,我军大为振奋。11日,前指命令24旅72团接替23旅东关一线防务,23旅奉命在大东门以北构筑坑道。为了迷惑敌人,前指命令8纵、13纵、太岳军区各完成8条地下坑道,向临汾城下延伸。20日,23旅67团攻占火车头阵地,太岳军区部队占领了该阵地以北老鸦嘴和敌l号护城据点,控制了从段家窑到卢氏庄约200米临时铁路路基。23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各3条坑道即由路基东侧开口掘进。

随着我军总攻时间日益临近,敌人更加疯狂。梁培璜给部下颁发了“八杀令”,胁迫部属死守城池。在城墙上每隔50米加修1个地堡及横墙,将东城靠城墙200米内房屋全部平毁,加修内壕及壕沟内沿地堡。在东、南、北三面城墙下方挖掘防御坑道,坑道底部设听音缸,监听我军挖掘坑道情况,并以爆破手段破坏。敌机也日夜出动,轮番疯狂轰炸。

地下坑道斗争渐趋激烈,23旅组织工兵和有经验步兵180余人组成坑道作业队,在东城墙已被突破地段共挖坑道12条。敌人也多面构筑破坏坑道和听音坑道,察听寻找我坑道部位进行爆破。我作业部队在破城坑道两侧开挖数条掩护坑道,积极寻找敌人的破坏坑道,与敌对挖、对听、对炸。作业过程中,指战员们发扬了英勇顽强、灵活机智的战斗作风,敌人炸塌,我即修起,并创造了排水、通风、测定方位、距离、伪装等多种方法。工兵排长张贵云组织全排日夜奋战,对完成坑道构筑起了很大作用。

5月1日,前指令8纵接替太岳军区部队攻城地段及破城坑道,13纵接替8纵东城门以南攻城地段及破城坑道。在敌疯狂破坏下,我全线24条坑道接连被毁,只剩下23旅从太岳军区手中接来的3条坑道还在挖掘。15日,23旅坑道作业队和留下的太岳1、2分区工兵终于将1号、2号这两条均长110多米的坑道,胜利挖至临汾城墙脚下。16日下午,两条坑道完成了药室构筑,同时听到了敌挖反坑道声音,前指决定17日晚提前发起总攻。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7)

◆23旅突击队向炸开的突破口冲击。

17日12时,我已完成1号坑道黑色炸药6200公斤、2号坑道黄色炸药3000公斤装药任务,同时23旅突击团在右,24旅突击团在左,均已进入东大门以北至第二突出部之间地带待命。17时开始进行炮火准备,19时坑道点火爆破,城墙被炸开两个近40米宽的大缺口。23旅一梯队68团3营、69团3营与24旅突击队奋勇冲击,1分钟登上城头。68团沿城墙向北突进,迅速控制城东北角,继向北门楼发展。69团占领突破口,控制内壕,主力向城内发展。在抢占内壕时,69团7连踏响地雷且遭壕内沿火力点拦阻射击,伤亡惨重。13纵队奉命改从23旅突破口投入战斗,向城内纵深实施割裂和合围。战至24时,城内战斗结束。敌酋梁培璜趁乱逃至城外,被我太岳军区部队俘获。

临汾战役历时72天,共歼敌2.5万人。中共中央电贺大捷。在这次空前的攻坚战中,23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旅歼敌5700余人,缴获各种炮205门,汽车21台,枪支3300支(挺)。自身牺牲415人,受伤1899人。

战后,8纵司令员王新亭组织各旅、团指挥员查看了城墙、突破口和敌火力点,城墙之宽厚,可供十几个人或3台汽车并排行走。1号坑道6000多公斤炸药,只炸开了39米宽、70至80度斜坡的口子。要是用炮弹打,攻城部队的全部炮火集中起来也不可能撕开口子,可以说,以坑道爆破攻克临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6月4日,8纵在山西洪洞曲亭镇召开贺功大会,徐向前将经过中央军委批准授予23旅为“光荣的临汾旅”旗帜颁给旅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临汾旅”大旗从此高高飘扬。

晋中五战五捷

临汾战役结束以后,8纵23旅尚未很好休整,就于6月10日奉命从洪洞开赴沁源、平遥间的王和镇地区,参加晋中战役。旅长黄定基很清楚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对部队进行动员时,他说:“晋中战役是一次同敌人进行的大兵团协同作战,同运城、临汾战役不同,不是阵地攻坚战,而是运动战,在运动中大量歼敌。”要求部队“不怕疲劳,不怕伤亡,连续作战,做到既能走,又能打,上级指向哪里,我们临汾旅就打向哪里。”

6月19日凌晨4时,23旅奉命攻歼平遥东南16公里的原家庄,以诱敌增援。守敌正熟睡之际,67团发起攻击,打的敌人措手不及,毙伤敌71人,俘敌保安30团团长以下235人,并依托村庄击退东泉援敌的三次反扑。首战胜利,全旅指战员深受鼓舞。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8)

◆临汾旅强大阵容。

我军主力兵进晋中,敌“闪击兵团”立即回师平遥、祁县、太谷,以屏障太原。20日,8纵向张兰镇以北地区机动,与敌“亲训师”(72师,阎锡山亲自主持组建训练)和“亲训炮兵团”不期而遇。21日晨,雨后有雾,视度不良,不易分清敌我。旅长黄定基登上一间房顶仔细观察,确定了从张兰镇方向出来的队伍为敌军。他一面向王新亭报告,一面命令部队立即出击。

23旅先于敌人占领有利阵地,待敌进至200米时,旅发出攻击信号,几十支冲锋号响起,枪炮齐鸣,向敌猛烈射击。敌“亲训师”遭到突然一击,队形大乱,伤亡遍地,驮着山炮的骡马狂奔怒啸,到处乱窜。23旅指战员们不须命令督促,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打,敌人逃跑就立即追击。战斗中,69团2营夺取了铁路路基,直扑桥头西南侧敌炮兵部队,大量杀伤敌人,缴获了还未下鞍的12门新山炮。战至14时,8纵将敌大部歼灭,其中23旅俘敌1217人。敌“亲训师”被打掉,全旅更加振奋。

7月1日,23旅与24旅东西对进,向敌暂37师据守的祁县发起攻击。8纵令24旅从城西担任主攻,23旅从城东担任助攻。23旅首长不等不靠,把助攻当作主攻任务去完成。他们认真研究了敌情、地形,认为祁县城墙的坚固程度远不如运城、临汾,而本旅刚分配了从张兰镇歼灭战中缴获的4门新山炮,建制内及纵队配属的火炮一共有56门,决心集中使用,直接从城墙上打开口子。

7月7日18时,我炮兵在旅统一指挥下,以抵近集火手段,经30分钟急速射,将祁县东城墙轰开一个20米宽的豁口,工兵趁机爆破外壕,开辟道路。67团3营和69团2营并肩发起攻击,率先登城,迅速突入城内。67团发展较快,攻占了敌37师指挥所,与24旅在南北大街胜利会师。战斗持续了4小时,全歼祁县守敌,23旅毙伤敌500余人,俘敌正副师长以下1747人。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9)

◆23旅进入会场,接受表彰。

祁县战斗刚结束,23旅又奉命兼程前进,到达大常镇、戴李青地区与22旅会合,参加围歼赵承绶集团。7月8日夜,23旅以对壕作业逼近戴李青之敌。10日6时,68团与24旅71团互相协同,一起攻入。在战斗中,敌人抵抗非常顽强,经审俘才得知,守敌竟是阎锡山以留用侵华日军组成的第10总队之一个团,我军指战员无不气愤填膺,更加奋勇向前。戴李青之敌解决后,23旅又于11日参加了对大常镇以南1公里的南庄进攻,该处之敌为10总队主力和44师共5000余人,战斗愈加激烈残酷。67团从南庄西南实施进攻,在巷战中几经拼杀,付出很大代价,才攻占8座院落,6连几乎打光。当日下午,我工兵连续爆破院墙,一点一点开辟前进。69团8连于午夜冲入敌10总队指挥所,副班长刘秀林见敌人很多,拉响3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给敌人大量杀伤。8连剩下的20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敌指挥所内一片喊杀声。此时,从西北进攻的24旅也攻入了敌44师指挥所,敌防御体系顿时瓦解。23旅战至12日拂晓,彻底占领南庄,毙伤敌10总队1500余人,俘敌1000余人。南庄之战是一场我主力对敌主力的硬仗,23旅一往无前,死打硬拼,终将敌赵承绶倚赖的硬核桃砸烂。

南庄失守,震动全线。12日中午,23旅进至西范,经过连续作战,部队非常疲劳,许多人一放下背包就睡着了。此时8纵急令该旅迅速追歼弃太谷北逃的敌第9总队,一听又有新任务,指战员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69团连续行军作战,已减员至900余人,但在追击途中,无一人掉队。

13日拂晓,轻装前进的69团直插朱村,展开战斗队形,67团先敌抢占了东卜村以北高地,阻击敌人。旅炮兵也立即占领发射阵地,进行火力拦截。23旅以兵力、火力对朱村构成了一个“口袋”。敌9总队刚到朱村以南,就遭到我69团迎头痛击和67团的侧击。23旅山炮营瞄准敌行军队伍实施急促射击,67团以机枪封锁津水河,切断了敌人退路。在我各团合力攻击下,敌军大呼小叫,十分混乱。敌整顿之后,以重兵向朱村我69团2营连续反扑,我指战员与敌白刃格斗。战斗中,敌偷袭我旅指挥所,黄定基令68团3营和旅警卫连加入战斗,还亲自操作一挺重机枪向敌猛扫,掩护步兵将敌人歼灭。打退敌两次进攻后,23旅以69团继续正面坚守,以67团和68团从两翼向敌人攻击。太行2分区的部队也赶来增援。敌总队长见大势已去,偷偷逃跑,余敌失去指挥,四散溃逃。战至17时,23旅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600余人。次日,23旅返回胡村,参加了围歼敌赵承绶集团的最后战斗。

23旅在晋中战役中,由善于攻城破坚转为参加运动战,取得了攻歼原家庄、“亲训师”、祁县、南庄、朱村等胜利,五战五捷,共歼敌7956人,其中俘敌5319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该旅也有338人英勇牺牲(含9名营干),2175人光荣负伤。

铁血劲旅永向前

1949年4月,太原战役结束后,179师随60军划归一野建制,进军西北。同年11月又转归二野指挥,进军西南。1950年2月,该师兼茂县军分区,归60军兼川西军区建制。1951年春,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79师,师长吴仕宏,政委张向善,奉命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179师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东线鱼隐山地区冬季防御作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等。1953年5月,536团8连反击松树梁高地战斗激战8昼夜,歼敌1500余人,被志愿军总部、60军树为小型反击战典型战例。6月,535团反击902.8高地,与181师参战部队在敌阵前实施3500人大潜伏,共同创造了我志愿军防御作战以来对坚固阵地之敌进攻一次就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10)

◆徐向前将“光荣的临汾旅”大旗授予23旅。

1953年9月,179师随60军回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军队正规化建设时期。50多年来,全体官兵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了营建换装、战备训练、军事大比武、施工围垦、迎外表演、抢险救灾等任务。1961年1月,179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该师参加了著名的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0年11月,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从此“北有一九六,南有一七九”。

临汾战役23旅旅长(徐向前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劲旅)(11)

◆担负迎外表演中的临汾旅。

作为我军少数几支对外开放部队,“临汾旅”自1971年以来,先后接待过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国家元首、军政要员和贵宾,进行战、技术表演600多场次,获赠勋章2000多枚。在每一次迎外表演中,“临汾旅”官兵都以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能,将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优良的军事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参观过“临汾旅”的外国来访者无不惊叹:中国军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军人是优秀的军人!“临汾旅”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陆军的窗口”。

回首战争年代,“临汾旅”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解放战争中成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大,艰苦转战16年,历经大小战斗600余次,攻克县以上城市19个(14个是攻坚战),歼敌8万余人,立下赫赫战功。同时部队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仅从1946年至1953年,该部伤亡就达1.8万余人。英雄垂青史,血火铸辉煌。我党著名理论家、“临汾旅”创始人之一杨献珍曾把该旅的战斗精神概括为“四股劲”,即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猛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犟劲;当机立断、无坚不摧的狠劲;英勇无畏、义无反顾的拼劲。这“四股劲”是革命先烈鲜血和生命的结晶,是“临汾旅”前进途中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炬,已深深烙刻在每个官兵的骨子里。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赋予传统新的内涵,形成了“铁心跟党、勇于攻坚、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新一代“临汾旅”精神。当前,这支铁血劲旅把自己独有的战斗精神与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决心高举“临汾旅”光荣旗帜永远向前进。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dangshiboca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