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来源:中国延安网)

延安杨家岭,一个与陕北山村毫无两样的村庄,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山卯耸立。但这里有辉煌的历史,这里有灿烂的世界,这里有神奇的天地!

延安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3年3月党中央驻地。

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延安的第一个驻地是凤凰山麓(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1938年11月20日,日机轰炸延安,古城夷为平地,毛主席等连夜迁往城北杨家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李富春、吴玉章、彭德怀、杨尚昆、徐特立、聂荣臻、邓发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在此居住。

扩展阅读:延安掠影之六:延安凤凰山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

延安杨家岭

在这里,党中央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召开党的七大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领导根据地军民历尽了抗日游击战争,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持久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岁月曾留下这窑洞,这礼堂,这片红色的土地,在默默讲述着那个时代。火红的延安岁月虽成过去,但历史却能昭示未来!

1943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驻在杨家岭。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攻延安,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后来杨家岭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1954年,依当年原样修复。

杨家岭名字由来 2017年4月13日,延安市广播电视台播出《延安传说:杨家岭背后鲜为人知的杨家将故事》(记者:杨亮、璐娜,编辑:李嘉欣)。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村村民杨海明介绍:上世纪30年代,杨家岭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目前,杨家岭村住有杨姓村民30余户。杨家岭名字的起源,与杨姓祖先杨兆密不可分。目前延安杨家岭姓杨的是杨兆〔杨兆先祖是北宋名将杨业(戏说中又名杨继业),传说中中国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忠勇保国英雄群体第一代杨家将,杨兆是杨业第23代嫡孙。杨兆自小十分聪明,在嘉靖35年科举中二甲第80名,自此,外出为官,后官至兵部、工部尚书,寿终正寝后追加为太子太保〕的后人,杨家岭原名叫五家坡,意思是住5户人,杨兆去世后改名为杨家陵。毛主席来到杨家陵后,改为杨家岭。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

延安杨家岭杨兆墓(图片来自网络)

1938年11月29日夜里,由于日军轰炸延安,毛主席与江青从凤凰山搬到杨家岭。当时杨家岭村一户杨姓村民腾出一孔窑洞供主席居住,自此,杨家岭便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后来,当主席听说他们是杨家后人时,一直称赞他们为英雄的后代。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

毛泽东和江青在延安(来源:《毛主席和江青的温馨生活照》,国际在线)

革命旧址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

杨家岭革命旧址简介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

杨家岭革命旧址简介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7)

杨家岭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旧址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8)

延安杨家岭中央统战部旧址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9)

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0)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1)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卧室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2)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陈设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办公厅楼右边山坡上。院内有3孔坐西向东的石窑,中间一孔是办公室,左边一孔是寝室,另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在此居住近5年。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至枣园居住。1942年搬回杨家岭。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此移住枣园。

扩展阅读:毛泽东在延安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3)

2017.4.20日,影视公司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拍摄陕北名医李鼎铭为毛泽东主席把脉的镜头。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下方,有毛泽东种过的菜地(上世纪70年代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杨家岭的早晨》对毛泽东主席到此菜园劳动的场景有具体描写)。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4)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种过的菜地

窑洞阴暗潮湿,岁月艰苦,毛主席身居其间,吃小米饭,穿粗布衣。窑洞内一张破旧的办公桌上,桌上一盏油灯,毛主席伏案思如泉涌,废寝忘食,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5)

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阅读斯大林著作(来源:中国延安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延安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在杨家岭窑洞里,毛泽东开始思考建立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问题,提出要“废止洋八股”“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解决当时文艺界存在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从这里走向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会场,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扩展阅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7)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时与文艺工作者合影(2017.4.20日摄于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旧址)

扩展阅读:毛主席讲话,绝对的霸气!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8)

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特朗在杨家岭小石桌对坐谈话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19)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照片为毛泽东、斯特朗会见地—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窑洞前石桌)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0)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图片来自网络)

1946年8月6日,雨后初晴的杨家岭,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1.24~1970.3.29,美国左派作家、记者,以其对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道与支持最为著名。斯特朗1885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边陲小城费伦德城,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1925年第1次到中国报道省港大罢工实况,采访了罢工领导人苏兆征。1927年第2次到中国,写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1946年第5次到中国访问了延安,在延安会见了毛泽东。1958年第6次到中国,定居北京,时年72岁。1970年3月29日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5岁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之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有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的采访。陪同斯特朗前去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和担任临时翻译的美国医生马海德。为表示礼貌,毛泽东特意穿了件稍好的蓝布衣服。他们坐在窑洞前苹果树下的这张小石桌周围,娓娓而谈。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1)

1937年,毛泽东(右三)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左三)、斯诺夫人海伦·斯诺(左一)等外国友人在延安合影(来源:《斯诺与毛泽东戴过的红军帽》,2016.12.28日《解放军报》第9版)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2)

1959年,毛泽东主席与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美国友人、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在一起(来源:南方网)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国扶植下,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全面内战。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在和斯特朗谈话中,毛泽东随手以桌上茶壶、茶杯做比:“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一语既出,气薄云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增强了同国民党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斯特朗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为“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随之传向世界!

这篇谈话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为《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1960年,斯特朗在《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一文中,回忆这次谈话说:“毛主席是14年前在延安时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现在这已成为有历史意义的历史名言了。”“毛主席的一针见血的语句,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和诗人的想象力,使他的谈话成为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有启发性的谈话。”

扩展阅读:毛泽东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诞生记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3)

1963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台基厂住所(来源:《“纸老虎”女士》,2011.7.29日《北京晚报》)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4)

1964年,重返延安的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寻找到了当年和毛主席谈话的地点(图片来自网络)

斯特朗耳闻目染延安窑洞简陋的陈设,由衷感叹: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却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延安窑洞出真理,人民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5)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之墓,墓碑上刻有郭沫若先生的手迹: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6)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7)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

延安杨家岭周恩来旧居,三间窑洞整洁而简单,一间会客,一间卧室,一间办公。周恩来1939年3月从重庆回到延安后住在这里,直到1944年10月迁往枣园。

周恩来在杨家岭居住期间,在中央党校作了《关于党的六大研究》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参加了六届七中全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此移住枣园。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8)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陈设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29)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陈设

周恩来右臂骨折致终生残疾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0)

《周恩来延河边坠马之后》(2017.7.4日《作家文摘》第3版)

1939年7月10日下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1)

1938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来源:《毛泽东唯一一次挥枪冲锋 亲率警卫排大败追敌》,中华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2)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坠马,右臂粉碎性骨折。1939年8月,周恩来赴苏治疗前和刘少奇合影(来源:《揭周恩来右臂致残真相:为避撞上江青不幸坠马》,中国新闻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3)

1940年,周恩来归国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的情景(来源:《揭秘致残真相:为避撞上江青不幸坠马》,中国新闻网)

周恩来严于律己,生活俭朴

周恩来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一次,从西安回延安途中遇雨,临时宿一家旅舍。吃饭时,勤务员好意想弄一荤一素两菜,周恩来执意不肯,只要一碗白菜豆腐汤和一盘豆芽菜,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忘记延安的同志都在吃黑豆,吃山药蛋,我们应该节约每一个铜板支援前线。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4)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卧室(民族画报社 赵利 摄)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5)

杨家岭朱德旧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6)

杨家岭朱德旧居卧室(民族画报社 赵利 摄)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7)

杨家岭朱德旧居陈设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8)

杨家岭朱德旧居卧室

1940年5月,朱德由太行山抗日前线经洛阳、西安回到延安住在这里,协助毛泽东主席领导抗战,并着重抓边区经济建设,撰写了《论发展边区经济建设》等文章。指挥359旅开赴南泥湾开展屯垦生产。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39)

1937年,毛泽东与朱德在延安(来源:《毛泽东唯一一次挥枪冲锋亲率警卫排大败追敌》,图片来源:中华网)

1941年3月,朱德由此移住王家坪八路军总部。

当时朱德身为八路军总司令,朴实得如普通战士,以至到洛阳时卫立煌派要员迎接,朱德从眼前走过而未识出,只得请求再走一回,以完成欢迎仪式。曾有“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诗咏颂,为真实写照。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0)

朱德在延安时期追悼左权参谋长讲话(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1)

朱德延安时期窑洞前骑自行车,威武朴实,精明强干,布衣布鞋,还打着绑腿(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2)

1939年,在延安,朱德、康克清怀抱任弼时女儿任远征(来源:《那些年开国元帅与夫人们的婚恋往事》,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3)

1944年,朱德和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在一起(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4)

杨家岭刘少奇旧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5)

延安杨家岭刘少奇旧居

1942年12月,刘少奇从华中回到延安住在杨家岭。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刘少奇任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研究局局长,并分工负责华中工作。期间,刘少奇到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在这里写出了《论党内斗争》《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等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章。

1943年10月,刘少奇由此移住枣园。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6)

1939年,刘少奇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修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稿(来源:网络)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7)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8)

中央大礼堂(来源:中国延安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49)

中央大礼堂简介

1940年,为中共七大修建中央大礼堂(建筑师杨作材设计),要求具备防空而建在沟里,主席台靠近防空洞,会场可容千人而厅内不要柱子,用高大窗子解决场内采光。在没有钢材、水泥的情况下,用大跨度拱式结构,两旁建小会议厅、阅览室、休息厅,抵御水平推力,大门开在侧面,别有风采。

中央大礼堂于1942年建成,是杨家岭最宏伟的建筑。七大延期召开,中共中央大礼堂成为杨家岭全体干部整风的场所。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0)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1)

毛泽东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整风问题的报告(来源:中国延安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2)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八路军军歌》首演于延安中央大礼堂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3)

1939年秋,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曲八首,《八路军军歌》是其中一首进行曲。同年冬,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将该作品油印成册,并由曲作者律成指挥首次演出于延安中央大礼堂。1941年8月,《八路军大合唱》组曲荣获五四青年奖金委员会评定的音乐类甲等奖。

扩展阅读: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15首抗日老歌重温保家卫国的激情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4)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5)

党的七大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6)

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会场原貌(民族画报社 赵利 摄)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7)

1945年4月至6月,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主席台上(来源:中国延安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8)

七大代表步入会场(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59)

七大会场(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七大在中央大礼堂召开,755名代表(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参加会议。毛泽东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0)

党的七大代表名录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1)

七大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2)

七大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图片来自网络)

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3)

党的七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崔振林 摄)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4)

1945年6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

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全面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5)

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七大会期50天,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6)

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楼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7)

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该处房屋状如飞机,亦称“飞机楼”。1942年5月,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双百”方针等重要观点。

中央办公厅楼建于1941年,是杨作材先生(1912~1989,原名杨克穆,江西九江人,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务处处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中共热中地委敌工部部长、东北林务总局局长。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冶金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顾问等职。在延安期间,曾独立设计并指挥施工建造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办公楼、王家坪中央军委机关礼堂)设计的30年代所流行的火柴盒式建筑,即中间的三层楼又高又长,二层楼短一些,一层又短一些。房屋的平面图象一架飞机,故称为“飞机楼”。一层北翼为中央图书室,南翼为中灶饭厅;二层是任弼时、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的办公室;三层是政治局会议室。办公厅的大楼靠近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住的小院。因领导住的窑洞建在山坡上,便在办公楼的二楼、三楼造了两座桥,三楼可直通毛泽东住处,二楼的桥与警卫排相通。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8)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楼、王家坪中央军委机关礼堂设计师杨作材(来源:《特稿:七大礼堂的三次修建》,董玉梅,中国红色旅游网)

1942年5月,在此举行文艺座谈会,边区民众剧团柯仲平谈及每次演出结束,群众都送来鸡蛋、花生、红枣慰劳,大家边吃边走。我们就是演《小放牛》,老百姓喜欢。你们要找我们,只要顺着鸡蛋壳、花生壳、红枣核就可以找到。毛主席爽朗地一笑:“你们如果老是演《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谈笑风生,座谈氛围之融洽热烈可见一斑。

陕西抗日战役历史史实(方志四川红色文化)(69)

《小放牛》版画(来源:《小放牛》,梁太成,2014.10.22日《解放军报》第9版)

扩展阅读:《小放牛》笛音与无伴奏女声合唱,感受纯美的春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蓬州闲士(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蓬州闲士2017年4月摄于延安)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