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读后感 不读也能写出来(如何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大米哥。

我发现很多学员在学习了12堂读书变现课以后,只偏重于听书稿和拆书稿,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之前没有写作过,这等于是一个越级的行为,意思就是说一二年级的知识你还不会,就直接上了三年级。

所以我建议可以从简单的点来突破,比如先写出来一篇读后感或书评等,或者可以经常在一些写作的平台先练练手。

那么对于一些像要写拆读稿和讲书稿的朋友来说,我简单来说一些其中的区别,然后再说一下,如果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

怎么写读后感 不读也能写出来(如何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1)


1.简单区分听书稿和拆书稿的异同

相对来说,听书稿和拆书稿的稿费更高一些,比如像听书稿,一般的平台,稿费在单篇600-1000元这个范围,高一点的有1500元的,再高一点的有2000-3000元这样的一个范围。拆书稿呢?一般平台是一本书800-1000元这样一个范围,可能需要你拆解成7篇或10篇文章,每篇在2500-3000字左右。

这两种产品,哪个更好写一些呢?这还是要看个人的知识储备,有的认为,拆书稿好写,因为拆书稿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虽然说也是忠于原书,但是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感悟、看法、想法、理解。当然,还是要遵循使用自然语言,符合有趣、有用、有料的原则。拆书人如果能把一本书拆解的枯木逢春,把很远的一个东西,推到读者的身边,“让读过这本书的人,有新的收获,让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产生兴趣”,那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拆书人了。拆书稿比较适合那些读书较多,有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人来写。

还有的人说,听书稿好写,听书稿只需要写一篇6K-8K字的文章,不需要太多其它的知识,只要忠于原书,把原书的内容拆读出来,能找出书中的关键点,把它进行二次创作,让读者能get到书中的精华,拓宽读者的一个阅读量,那就可以了。听书稿的特点是,除了要使用自然语言,更要忠于原书,不可有太多自己的解读,可以使用书中的例子或外部的例子,有的平台会要求,只能使用书中的例子。它等于是把原书的内容,做一个翻译和总结,再呈现给读者。因为拆书稿和听书稿的稿费相对高一些,所以很多人都偏重于听书稿和拆书稿。

但是不要忘了,读完一本书,除了写听书稿和拆书稿外,我们还可以再写出读后感或者书评,有些平台也是收这两种读书产品的。或者是在你没有写出听书稿以前,也可以先写读后感。写读后感的随意性比较大,比如我读了一本书,我把感悟到的东西,或者思考出来的东西,我记在一个本子上或电脑上,这也叫读后感。或者我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把它发在公众号发在简书,也是读后感,所以说读后感的随意性比较大。

怎么写读后感 不读也能写出来(如何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2)


2.该怎样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

我们就来说说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虽然说随意性比较大,但是要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还是要注意一些事项。

第一步当然还是要通读全书,了解全书,然后呢要确定写作主题,确定写作几个点,一般也是三个点,然后再去搜集素材,可以是书中的素材,也可以是外部的素材。读后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写作的时候,忠于原书的情况下,也可以旁征博引,比如电影、电视剧,还有在别的书上或文章里看到的内容,自己感悟到的,都可以加进来,整篇字数一般在2500字左右吧。

这样来看的话,读后感又像听书稿又像拆书稿,它可能也是总结三个点,但是它整体内容没有听书稿多,听书稿一般要求是6000-8000字,而这个才需要2000-3000字。它的写作手法,又有点像拆书稿,可以引用其它的内容,同时也要做到有趣、有用、有料,这个是不是和拆书稿的性质很相似?

关于使用什么语言,没有明确规定,毕竟读书感只是读后感,不同于卖货书评,不能使用太多的种草语言,使用书面语言和自然语言还是比较合适,如果想往平台上稿,做成音频的话,还是使用自然语言比较好。

读后感的开头,也是需要引题和点题的,比如从一个小故事开始说起,或者从一件事开始说起。我们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举个小栗子吧,你可以简单引题一下,比如说: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总是感觉自己很努力,但是几年下来却看不到成效?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时间被排的满满的,做了很多事,却对生活没有带来什么改观?是做事的方法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

今天我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在这本书中,史蒂芬`柯维把我们要做的事,分为重要又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而我们平时所做的事,多是偏重于第一类,重要又紧急的事,比如上班、约见客户、参加聚会、阅读邮件、买菜、收拾家务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属于重要又紧急的事,当我们过于偏重于这类事务,那么就会忘记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而那些高效能的人士,恰恰都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第二类,也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类事务的人。

那么,什么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呢?为什么偏重于这类事务的人,能成为高效能人士呢?这时你可以把书中学到的内容,展开了来说,或者你还可以讲一个水桶、沙子、石子和大石块的故事。这算是一个引题和点题吧。

当然我这样写,也不是最标准的开头,你也可以在开头部分,就代入一个小故事,总之还是要能引起阅读者的一些阅读兴趣。我们并不是要墙裂推荐这本书,更多的是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同时也要能带给读这篇文章的人一点收获。这还是说要么做到有趣,要么做到有用或有料,可以写成自己2-3点的感悟。

在结尾的部分,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思考或建议、看法,也算是文章的一个升华,这样也可以带给别人更多的收获。关于读后感,你可以写来自己看,也可以在公众号或简书等一些平台发布出来,给别人带来一点价值,当然写得很成功的读后感,也是可以投稿的。

怎么写读后感 不读也能写出来(如何写出一篇能上稿的读后感)(3)


我们本次就聊这么多,以后再聊其它一些写作方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和我交流。

如果你能坚持输出一些不错的读后感,再去写听书稿或拆书稿的话,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欢迎勾搭,一起进化!

**************************************

我是大米哥

自由撰稿人,

职业读书人

柔与韧读书会城市合伙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