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花灯舞蹈完整版(以口夸记事骠川花灯)

民间花灯舞蹈完整版(以口夸记事骠川花灯)(1)

素有 “花灯之乡”称誉的大小两骠 (子午、东华),不仅乡土气息浓郁、表演特点突出而伴之与花灯演唱的民间舞蹈,亦有着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因而与花灯演唱有机地融为一体,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演唱伊始用于团场,以招徕观众,界定演唱场地。演唱结束的闹场、扫场。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极富喜庆色彩,并可自成体系,单独表演。 伴之与花灯演唱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 《耍龙》、《舞狮》、《跳麒麟》、《跑小红马》,时至今日尚能明显地看出中原文化的痕迹。用于团场的 《舞狮》、《比猴》、《耍刀棒》、《跳八蛮》等,舞蹈动作古朴,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尚保留着“社火”时期,“百戏”表演的成分和痕迹。

可谓历史悠久,有源有流。但从中亦不难看出,中原文化传入以后,一经与本地的远古文化、土著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经过不断、反复地融汇贯通,即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并活跃于民间,进而为广大城乡观众喜闻乐见,得以相循沿袭百年之久形成传统的舞蹈表演。

骠川花灯的兴旺带动了周边者那屯、肖氏屯、苏家屯、化宫屯的花灯,近代花灯演员如杨天学、何正安、何国林、杨天才、李仕龙、段绍科、何金芝、李存高、杨锦祯、李仕兴、何盛辅、杨凤芝、何凤仙、 杨红珍、何加芝、何兴凤、何国芝、张正仙、何永琼、何永发、李春贵、何朝佐、杨锦发、杨洪贵、杨应堂、杨应菊、何国龙、何泽深等。

者那屯、肖氏屯现代花灯演员有山茂昌、山忠臣、杨定雪、山茂周、山茂德、王有兆、山秀芬、李祝美、付美仙、王国发、王有明、山炳学、山炳旺、山育云、山万章、杨天才、山发莲、山炳存、王有兰、王凤兰、刘学兰、徐桂芝、山凤兰、山茂顺、山茂文、王国招、杨定雪、谢永华、李正兰、李晓燕、杨群荣、李文芳、李忠堂、李忠学、李从仁、山炳存、谢永华、李树兰、杨定芳、李正运、李文权、李文平、李秀珍等,一直坚持花灯演唱活动。他们演出的重点剧目 《姊妹花鼓》、(老)《大王操兵》、《干哥拐干妹》等。

《耍刀棒》——— 《耍刀棒》又名 《耍春秋刀》该剧为花灯正式演出前的热场剧。是楚雄骠川各灯社流行的传统舞蹈,为花灯演唱伊始的第一个剧目。表演者为男演员二人。头扎红包巾,身穿号褂、打裤;一持春秋刀 (即大刀),一持齐眉棒。在打击乐[长板]的锣鼓声中,二演员各持刀、棒,以园场步各自舞、耍着刀、棒上场;至中场口,各以不同的方向举刀、棒,站弓箭步亮相。毕,随着打击乐节奏的变换、快慢;各按所持之刀棒,舞、耍多种刀花和棒花,走出各式步伐。对舞时,如驰骋于万马军中的47滇中地方戏研究丛书·骠川花灯系列拼搏砍杀。动作粗犷、骠悍。单舞时,则为 “拜天地”、“开四门”的表演,但步伐则改为 “小反崴步”,配以流畅、柔和的刀花、棒花。交叉舞、耍时,则要作出驱赶猛兽,追逐毒虫及农事耕耘的舞蹈表演。

当每一套路表演完毕之际,均须以不同的姿势亮相后,始作下一套路的表演。结束时,在打击乐 [短板]的击奏声中,演员须再 “拜四方”后,仍以园场步分别从上、下场口分下 (退场)。可能以屯军为题材。

《比猴》——— 《比猴》又名 《跳猴》、《耍猴印》;又叫小猴翻杆,又称跳老猴子。在当时以口夸、子午街灯社较为流行,且为 “团场”的第一个舞蹈节目。以男演员二人扮 “猴”。在 [烂劈柴]的锣鼓点中,二猴各捧一篾扎、纸糊、彩绘的 “侯印”一颗;以 “猴”的习性动作翩翩舞上。至中场口,高擎 “侯印”,首向接灯户、次向观众拜揖、致贺;继而作 “拜天地”、“开财门”的舞蹈,再作攀登、跳跃、采食、嘻闹的表演,煞是滑稽,令观众捧腹不已。该舞蹈全依小猴的习性动作,配之以艺术夸张的手法,故显得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回忆起儿时看 《耍猴印》,小猴翻杆,至今历历在目。

《耍狮子》——— 《耍狮子》又称 《舞狮》,是骠川花灯演唱活动中称为花灯狮子,必不可少、约定俗成的杂耍表演,耍狮子有驱除邪恶祸祟、祝福吉祥平安之意。花灯开场、收场必耍狮子,其形式为灯场狮子,沿村、沿街巡演狮子、贺接灯户 (旧时在骠川地区高门富户年头节下,讨亲嫁娶,做生祝寿都喜欢请灯社表演花灯狮子,以示门庭兴旺。明清至今,以口夸村每年正月初八太平灯会,引领太平神狮的演员必须是未婚的童男子,参加太平神狮舞耍的全体演员三天前必须沐浴净身。参加武神狮的已婚男子七天内禁房事,如若违犯此规矩会遭灯神惩罚。每年正月初八天亮寅时全体参演人员在灯神位前虔诚敬香跪拜,祈祷后鸣炮12响 (古时放自制大铁炮,如今改放爆竹,取一年十二个月清吉平安之意)。

太平神狮子在 【翻山跃】、【福座子】、【滥皮柴】的古典打击乐声中挨家挨户祈福、驱魔除邪、招财进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昌旺、一年顺适。太平狮子到各户舞耍成了以口夸一直以来的习俗。出灯行进途中,沿村道或街道的巡演。与牌灯、演员、乐队组成联合体;应合着锣鼓、唢呐的击奏,作行进途中的简单舞、耍,且舞且走,素有 “过街狮子”之谓。团场子。意即到达演唱点,即以舞狮表演示意观众让出演唱场地,同时亦起到招徕观众的作用。贺接灯户。即是在接受了 “灯帖”、定好演唱日期的人家之正房堂屋内,或阶沿上的舞、耍,以示 “驱魔除邪、招财进宝”。其中,以口夸村的 “神狮子出庙巡视各户”之举,则以演唱融为一体,仅系到各户堂屋内舞、耍,取意同上。

《耍狮子》的舞蹈,较有特色的是 “高台狮子”,其表演形式为:灯场中设一高台(亦即以一至三张八仙桌摞起称 “高台”,近年来通常设一张),笑头和尚 (或彩衣童子)手持云帚作揉眼、打呵欠、伸懒腰等动作,以云帚引醒酣睡的狮子;在笑头和尚(或彩衣童子持绣球或手笼)的云帚导引下,狮子作吻脚、翻滚、咆哮、亲裆的表演。

彼时,笑头和尚以左脚蹬住高台边沿,狮子跃跃欲试,亦以右前爪蹬高台边,与笑头和尚呈亮相式口,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地一滚,笑头和尚与狮子同时纵身跃上高台;狮尾抱狮头作 “拜四方”、“开财门”、“一盘棋”的舞蹈,向观众及接灯户致贺。并不断地腾挪起舞。耍完 “一盘棋”后,顺势一滚,翻身跃下高台。这时,锣鼓、唢呐的节奏加快,笑头和尚挥舞云帚不离左右两肩,狮子咆哮,以嘴啃高台边。在激越、欢快的舞蹈中,夺取云帚 (绣球或手笼)含于口中,次作 “拜四方”的舞、耍,笑头和尚跃上狮背,骑着狮子退场为结束。而次龙美舞的狮子与众不同,他们的狮子是用老牛皮做的,每年彩绘一次。

《跳麒麟》——— 《跳麒麟》亦名 《耍麒麟》,仅为流行东华镇小骠新街及苴峨村两地的舞蹈表演,其形式与 《耍狮子》大致相同,为贺接灯户的舞蹈较有特色。麒麟,古称 “角瑞”。谁要遇见角瑞,就会 “万事如意”,得到吉祥。历代以来均将其视为祥瑞之物,因而 《跳麒麟》比之 《耍狮子》、《比猴》均庄严、肃穆得多。当演唱队列一行,以麒麟领先,进入接灯人家,受过香烛纸帛等供献之后,随着锣、鼓、唢呐的击奏,麒麟跳跃起舞,应合着打击乐节奏的变化,首作舞姿优美,造型典雅的 “拜天地”、“开财门”的表演。有倾,锣鼓节奏加快,唢呐之声大作;牛蹄龙身、描金彩绘的麒麟,在红衣童子的导引下腾挪起舞,作 “拜芭蕉”舞蹈为结束。亦即首 “拜天”,次贺接灯户之意。

《跑小红马》———又称 “耍花轿”,仅系流行骠川莫苴旧村一地的舞蹈表演。有人物、有故事,较之其他花灯舞蹈更具特色,观者一看便知道,乃 《西厢记》中 “崔莺莺长亭饯别”故事。表演形式为:张生骑小红马 (马分头、尾两段,以蔑扎纸糊、彩绘呈枣红色,古时由老艺人王辅道、王锦亮制作,现代由王汉民 (市级花灯戏传承人)制作,用带子系在表演者的肩上),书童肩挑书箱,琴、剑于其后;崔莺莺坐轿,红娘(丫头)手扶轿杠,陪伴着莺莺在古老优美的花灯音乐伴奏中上,行至十里长亭为张生饯别,送张上京赴考,求取功名。

剧中的马、轿均系道具,表演者须根据道具的性能、特色,及此时此地剧中人的情绪作舞蹈表演。张生 (相公)的舞蹈系小红马行进中的表演;崔莺莺与红娘一坐轿、一步行,舞蹈过程中,轿夫与莺莺步伐一致,舞蹈统一。两组舞蹈翩翩起舞,场面造型区别;相公、小姐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大有令观者耳目一新之感。是莫苴旧开灯必演的愿灯,每年必演。

《耍龙》———耍龙,系子午街、云龙街,法邑、罗甸庵每年春节及重大节庆场合的群众文化活动,其余灯社均不耍龙。较为隆重、肃穆、热烈、红火的耍龙表演,且有较骠川花灯系列为严格的成俗。其中,必须恪守的是:根据是年的甲子周回,闰年龙身十三节,平年龙身则为十二节。其形式为:蔑扎、纸糊、彩绘,以龙衣 (棉布制作,绘以鳞甲、两侧缀以红布制成的火焰边)连接为神话传说的 “龙”形,从头至尾十二节,由男青年十二人 (一人操一节)舞耍。在锣鼓、唢呐的轰鸣声中,在龙 “宝”的导引下,翻腾起舞;表演出海、蜷曲、腾云、抢宝。整条龙上下翻腾,大幅度的舞耍,十分壮观,为节日喜庆增色不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耍龙习俗得以恢复,除参与春节、火把节沿街巡演之外,工程开工、开张、开街等庆典,均要表演耍龙、舞狮,以示隆重、庄严、红火、吉祥。按照大骠自古至今的传统习俗,以口夸不能舞龙,说舞了龙不顺适,舞龙子午街、法邑、云龙、较活跃。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云龙街成立了16人组成的女子耍龙队,逢年过节在子午街、云龙街巡回表演,2016年还参加了双柏县举办的老虎笙节表演。

《跳八蛮》———亦即 《八蛮进宝》,该节目原在鹿城灯社上演,民国初年传入骠川,成为当地较为古老的花灯杂耍,有人物出现的传统舞蹈。该舞蹈表现的是: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恩威并用,以德化平定南中,凯旋北归之际,南中王孟获率八个蛮洞的夷酋,分别手捧:象牙、通天角、玉如意、聚宝盆、牙宝金钱、虎皮、金笙、白孔雀八种宝物,为诸葛亮献宝、送行。以示夷汉亲和,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团结的艺术展示。其形式为:八洞蛮酋头缠各式套头,饰以雉尾,身着古夷 (彝)装,外罩不同形制的披毡,脚穿草鞋,手捧 “宝物”,在孟获的率领下,每献上一种宝物均要表演该蛮部的舞蹈。伴奏以唢呐、打击乐为主。舞蹈粗犷、骠悍,群舞画面清新,与汉军的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组 (夷、汉)舞蹈表演较为融洽,且各具风采,令观者耳目一新。

该舞蹈表演最早为香通 (彝族毕摩)的专利。咸丰十年 (公元1860年)庚申兵火后,楚雄骠川,花灯得以进城表演,该舞蹈便被纳入花灯演唱的内容。花灯歌舞选例如 《春游骠川》选材于云南花灯歌舞 《游春》,剧中人老爹领舞,姊妹六人踏春游览骠川坝子,众唱:骠川景色好迷人,姐姐妹妹去游春。不打胭脂不抹粉,人比山水美几分。

我们骠川好吃的东西多着呢,有骠川十大碗、百合圆子肉、旺子排骨肉、粉蒸肉、蛋卷肉、千张肉、荔枝肉、八宝肉、还有拼盘团圆肉、夹沙肉,凉拌招财肉。

又如:《懒汉脱贫》讲述了扶贫要扶志,花灯小戏中山二宝由于沉迷邪教组织,花光了家里多年来的积蓄五十多万元投入邪教,造成媳妇外出打工一去不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真想一头撞死一了百了。自从二宝迷邪教,家中变得不一般,大山他就像鬼绕身,家里农活他不做,整天迷上练邪功,公公去世归西天,无有钱把丧事办,我东家借西家讨,这样的日子无法过,我没有门路活下去。

又如:《人情债》讲述的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奢侈之风,红白喜事要办席,学生升学要办席,喝不完的人情酒,办不完的人情席,还不完的人情债。这才是,穷有穷的苦处,富有富的烦恼。过去怕人上门逼债,如今是怕人上门请酒。日子富了该兴旺,谁知到头是空忙,还不清的人情债,越吃越苦的酒和糖。打肿脸来充胖子,寅时吃了卯时粮。

文章来源:子午镇骠川花灯传承协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