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

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楚风篇

在前一篇文章《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的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总结了随州专用汽车的40年,如果说这40年的代表性企业那可就分为前三杰和后三杰,前三杰是楚风、齐星和天风,后三杰是程力、楚胜和华威。以上仅代表本人散咵,不代表官方结论,如有不足之处,尽情批评指正,各位权当一笑。

楚风即湖北专用汽车改装厂,随州人称之为省改,原系省属企业,2004年下放到随州归随州管辖,2010年6月由中国恒天集团和随州市政府鼎力合作,旗下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原湖北省专用汽车制造厂(2007年3月成立)战略重组成为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国恒天集团旗下核心汽车业务板块,是随州市唯一一家具有自主商用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四大国有汽车品牌之一,更是目前全国新能源专用车销售的第二名。在随州专用汽车的历程上,楚风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是随州专用汽车行业的奠基者和引领者,随州专用汽车的起步从1966年楚风厂的建立开始,为此我们将该厂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的纪念文章发来以馈读者。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1)

鄂汽走廊“楚风”歌

引 子

昔日,这里沟坟纵横,棘草丛生。

如今,这里楼房林立,车轮滚滚。

那巍耸苍穹的电梯大厦,那绿树成荫的人行、交通道,那宽阔平坦的停车场,那直贯东西占地2.3万平方米气派壮观的大厂房,那巨龙式流畅的总装线……构成了车的基地,涌动着时代的春潮。这就是坐落在炎帝神农故里、奇迹编钟之乡——随州市区唯一的省属重点企业——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及楚风系列产品基地。

该厂西眺国家级风景区大洪山,北览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洞,南距武汉136公里,西距襄樊163公里,316国道和汉渝铁路紧靠厂区东侧而过,位处湖北汽车走廊中段,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这个由国家定点生产改装汽车、专用汽车、客车和专用汽车底盘的专业厂家,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注目,我们追踪“楚风”,便会惊叹不已,感慨万千……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2)

“楚风”貌

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原湖北汽车改装厂,再前名为湖北拖车厂,这不断更换的厂名,转换着她的前天、昨天和今天,标志着她的发展斗转星移,突飞猛进。从名不见经传,到跃为省汽车行业的排头兵。

历史忘不了北郊的那支建设大军。

汗水写不尽专汽的那段辉煌盛名。

33个春秋,33年风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不过短暂的一瞬。然而经历了几多艰难坎坷,几多笑语欢声的“楚风人”,踏着神农耕耘过的土地,和着曾侯乙编钟的节拍,开创了一条艰苦创业的路,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诗。

薄雾里,朝霞下,高耸的办公楼折射出道道金光,一排排高大的厂房上用钢架支托着“团结求实,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笔直的厂区道上,一块巨大的标牌书写着“设计创新,制造求精,服务唯诚,满足用户需要是‘楚风’车的追求”的质量方针,一条条专项的流水线,一辆辆漂亮的“楚风”车,大有“舍我其谁”之气概。办公楼外,一块块耀眼的铜牌高悬,无不自豪地向世人展示企业的地位和实力。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3年列为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居第45位,同年跨入国家大型二档企业。1994年评为湖北省最大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45位,在全国最大的100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中居第50位。1998年被誉为市级文明单位,同年被省公安厅、省综治办誉为省级“安全文明先进单位”。1999年被国家机械工业局授予“基础管理规范化企业”称号。

1995年楚风五平柴连获殊荣,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中华之光名牌”产品,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首届工业精品名牌展销会”银奖。

放眼办公大楼,迎面而立的是一堵墙式的彩屏,彩画以蓝天白云为底映,画面中,厂楼房开阔地前,托出一排楚风车,那整装待发的驰骋英姿,恰似一群飞奔的骏马。画屏两边用烫金草书镶嵌着伟人的名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着实催人奋进。

十层大楼,上上下下,西装革履进进出出,白领丽人忙忙碌碌,打字机操作“吱吱嚓嚓”,计算机屏幕闪闪烁烁。指挥机关井然有序,这无不显示,湖北专汽厂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企业形象其“貌”不凡。

看,楚风五平柴自1994年投产问世以来,一上市便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迅速冲出湖北,走向全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取得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累累硕果。1995年全厂实现各类产品产量4500多辆,是建厂初期的14倍;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多万元,是建厂初期的90倍。创历史最好水平的1993年实现利润5600万元,是建厂初期的660倍。这赫赫的辉煌,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同志闻讯后,欣然提笔大书:“楚风汽车,奔向辉煌”;张爱萍将军也笔走龙蛇书写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厂名;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在省第二次汽车工业大会上讲话时,用较长时间介绍该厂及其产品,并断言,“专用汽车大有可为”。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3)

“楚风”魂

“楚风”,是几代职工追求的硕果,是33年来专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抚今追昔,往事历历恍如昨天。

60年代,那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从湖北长江配件厂抽出的百余名干部职工,肩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告别繁荣的都市——武汉三镇,搬迁到随州北郊安营扎寨,以建设者的坦诚,以钢铁般的自信,在一片荒郊野地上向农用车开拓奋进,由省里定名“湖北拖车厂”。

这个厂,白手起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是自力更生滚雪球,立足时,只有十几台陈旧设备作家当,只有用竹杆和芦席搭起的工棚作车间、厂房。没有住所,只有油泵厂转让过来的一栋陈旧老式单身宿舍,挤着这群建设者及其家属。他们住所条件差,饮水难,行路难,晴天黄土飞,雨天烂泥围;工棚冬冷夏热,干活更难……

可这批建国初期的第一、二代工人,他们是唱着学大庆、学铁人的歌声启程的,他们是带着造车的憧憬赴任的。建厂元老、设计科长、多年的老标兵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喻文清说:“旧社会,我们见到的、修理的都是外国的车,当时我就想,将来解放了,我一定要学会造车,一定要亲自造出中国自己的车为中国人争气,于是连做梦都想造车。”

带着这个梦,他们披星戴月,除草平坟,填沟修路,从几十里外的马坪拉碎石,筑起了一条能运行载重汽车的主干道。边动工投产边改造环境,边组织生产边抓紧自制所必需的设备。广大职工以铁人的铁劲,吃在车间,睡在岗位。饿了,啃个馒头;困了,打个盹。无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无机械手段,就手敲锤打;无加班补贴,无劳保资金,却任劳任怨,争作奉献……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的战斗集体,锤炼出一种“艰苦奋斗,自我发展的创业精神;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求实进取,科技兴厂的创新精神”。这便是专汽人的企业精神——“楚风”魂!这是专汽人创业的旗帜,制胜的根本。

凭着这种精神,创业者们仅用一个多月的奋斗,生产出第一批产品——9辆3.5吨农用车,当工棚里响起第一声清脆的汽笛时,有人就赞叹说,那是百余人全身心投入汇成的歌呀,那是一个民族即将崛起奏响的最强音。

凭着这种精神,工厂组织了技术攻关,面对起初加工大梁、车壳、车箱全靠手工敲打的状况,喻文清立岗成才了。他和当时仅有的2名技术员和几位建厂元老一道,相继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了300吨、500吨液压机,以及九辊平直机、三芯滚床、剪板机、折边机、100吨冲床、弯管机和液压翻车台等各种专用设备17台,模具120副,进化了生产手段和工艺,解决了大件加工和冲压成型问题,使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转向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当年生产各种农用拖车302辆,上交利润6万元。1970年,省长张体学、副省长赵修先后来厂视察,都高度赞扬了这些设备。

凭着这种精神,“楚风人”送走瑞雪,迎来高温,有的人眼睛熬出了血丝,有的人白发爬上了双鬓,他们默默地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产品。

第一批产品——3.5吨农用拖车、1.5吨农用拖车、1.5吨农用汽车。

第二批产品——1.5吨小汽车、15吨载货汽车。

第三批产品——“湖北牌”、“大洪山”牌汽车及全套工装。

第四批产品——HQG341型自卸车、E53型运油车。

这一批批产品,一串串脚印,完成了农用车向民用车的转换,开创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

1972年创利89 000多元,1974年创利256万元。这些民用汽车给发展中的小厂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1996年11月,经省经委批准,工厂更名为“湖北汽车改装厂”。由此工厂走上了汽车改装的道路。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4)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5)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6)

“楚风”名

“我们慕名而来”,这是不少客户来购楚风车时的口头禅。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名”就是效益,而产品形象就是企业形象。

为了塑形,工厂从以往的“高筑质量大堤”到如今的IS09000质量体系论证,以科学的管理和出色的工作,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1972年到1979年,工厂自行设计制造了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中HQ342和HP343自卸车分别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这种车的液压举升系统为国内首创,被同行业所效纳。其自卸车平底车箱为国产车的更新换代开了先河。三面翻自卸车填补了国内空白。1979年工厂被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

在市场角逐中,优质的品牌不仅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更直接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从 80年代起,工厂每年都以超百万元的利润递增。1986年在全国汽车行业滑坡的形势下,该厂利润却增加了5.2%。1987年工厂率先进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

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荣辱兴衰。“梅花香自苦寒来”,厂内每任决策者都始终遵循“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从而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系列由建厂初期的10个品种2个系列发展到今天的150多个品种6大系列。其数量由几十辆发展到年产改装车3万辆,专用底盘5万辆的能力,占地面积由6万平方米扩展为55万平方米,工程技术人员由初期的2人发展到300余人。其楚风牌342自卸车被评为部优产品,连续三年获行检第一名。楚风牌3100型自卸车和G5100加油车为省优产品。楚风牌高位自卸车获国家专利,楚风牌航空食品车在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受到专家好评,楚风牌G3100型自卸车底盘及改装车分别被评为一等品。

省政府、行业办领导多次来工厂视察,称之是“湖北汽车工业的希望”。1993年8月,经省机械厅批准,工厂再次更名为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由此踏上了更为壮观的创业路。

“楚风”歌

“楚风”,是几代人谱成的曲;“楚风”,是4000多名职工引吭的歌。

市场经济,既蕴着发展的机遇,又藏着风险和危机,稍有不慎就会掉队落伍。几任“领头雁”深知此理。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没有变;不断“更新产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职工队伍素质”的大政方针没有变;以科技兴厂、技改铺路的战略部署没有变。

“六五”,历尽沧桑,自制设备,使“鸟枪换炮”。

“七五”,投资千万元,大规模地扩建更新厂房。

“八五”,不惜重金搞技改,形成规模出效益。其间,自筹资金几亿元,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件酸洗,阴极电泳涂装,远红外线烘干新工艺的油漆生产线。

购置了电脑,建立了CAD站,厂内形成了电脑联网,使管理程序化,进度快速化,手段科学勇敢地承担了省委给予的“湖北省五千至一万辆专用汽车底盘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再度发扬创业精神,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成了一条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盘龙卧虎般的专用车底盘生产线。其主线全长198米,宽4米,加前后桥、发动机、轮船、驾驶室等5条分装线,连辅助仓库共占地2.3万平方米。设施完备,蔚为壮观。微机电脑大型屏幕显示,颇具现代化大生产气派,具有年生产底盘3万辆的能力,解决了湖北地区专用汽车底盘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当地十几个小厂起死回生。

建成了年产3 000台驾驶室的焊装线。为楚风五、六、八平柴系列引进日本三菱技术铺垫了先进工艺和装备。

建立了含16个母项,40多个子项的车架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3000架,能生产平柴系列 7种产品。建成了引进国外技术的平头车身生产线。加上在全国设定的160多个服务站和委托服务站,使鄂专汽车形成了一条“巨龙”。1995年,在全国汽车行业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专汽仍是湖北省的纳税大户。

1998年在全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时,工厂克服资金极度短缺的困难,共开发新产品12种,稳住了企业航船。

鄂专汽起步以来,就以“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大将”风度,走出了一步“兼并联合壮大本体”的道路,且带动了省内近80家配套企业,规划在2000年实现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的规模经济。

随州市委书记蒋昌忠宣布,市里决定发挥汽车工业优势,依托名牌产品在200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用(改装)汽车基地。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楚风”等名牌实现优势重组,建立专用汽车集团。

俯瞰华夏文明的土地,由“楚风人”播种的“车苗”已绿遍神州,成为现代文明的画图,由“楚风人”所开创的业绩已铸起一座历史的丰碑——鄂专汽,在荆楚崛起!

1999年,“楚风人"正以满腔的热忱,昂扬的斗志,伴着国庆50周年的盛典,迎着澳门回归的喜庆,和着改革的节拍鹏程万里,高歌猛进!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7)

东风风光c32淄博专卖(专用汽车散咵之随州专汽前三杰与后三杰)(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