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写作高手的三个步骤(原来还可以这么学)

《原来还可以这么学》:从读到写——关于写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小白到写作高手的三个步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小白到写作高手的三个步骤(原来还可以这么学)

从小白到写作高手的三个步骤

《原来还可以这么学》:从读到写——关于写作

提到讲怎么写作文,印象最深的是一上初三语文老师给我们发第一篇阅读材料,13年语文状元孙婧妍写的《语文从来是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里面讲的无外乎两件事,读书和写作。尽管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我而言落实起来并不容易,但她很多关于语文的理解的确改变了一些我对语文应试的认知。或许可以看一看。

接下来,我就从读说起,分享一些我自己读和写的想法。读,第一是读书。读书的时候可以试试逼自己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做批注,最后努力写几句自己的看法或共鸣。我个人认为这么读书能促使自己思考,避免出现一本书读完了就忘了的情况。

如果想试试做批注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的话,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批注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开始画批是语文作业所迫,最初我写不出任何东西,那就画这一段的关键句子,批几个词概括这一段讲的内容,段首写一下这一段的结构,把文章中晦涩难懂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写一遍。往往一篇文章末尾是写感想的令人绝望的大段横线,问,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反正写不出来什么逻辑清晰的东西,不如放开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头几次做这样的工作特别痛苦。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对一篇干干净净的文章下手。但别放弃,多强迫自己几次,就有话说了。勾一段景物描写,先批,我好震撼,然后再想,这些描写中,什么让我震撼,又是怎么让我震撼、为什么让我震撼。再比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写“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那我就在旁边批画,做阅读理解,何为“更可怕”;作者提到《象棋》没有把寂寞写到十全十美,我就去读《象棋》,看作者的和象棋的寂寞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然后写出来。这样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发现、思考,然后大胆自由地写的过程。不必把自己拘束于网上搜到的点评和批注、或者是作者是大师的敬畏和仰慕。既然没有人会看到,何不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呢?当然啦,在有自己的观点基础上和别人交流,是最好的。

第二,是读同学们的文章。我初中前两年自认语文很好,尽管不愿承认,但的确是带着些傲慢和不屑去看别人的文章的,结果最终遭遇了作文的毒打。我想说的是,千万,千万不要带着强烈的或好或坏的主观情绪看同学们的文章。分数对于考试而言可能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对这篇文章下定论的关键。抛弃对分数的认知,再去看,这位同学哪方面写的好,哪方面写的不好,哪些地方我可以借鉴,哪些又是以此为鉴。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别人的作文读起来令人震撼,而我的却平淡乏味写什么东西都是一个样。是语言的问题吗?那我第一可以摘抄我觉得的那些好句子、好段落,第二可以学他们描写、叙事、论述观点时的好方法,第三甚至能去找作者死缠烂打,问问他们是怎么想到、写出这样的句子的。是内容的问题吗?我就可以广泛地读作文,再对每一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括,分一分类,思考一下同样的题目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些内容,大不了再去找作者死缠烂打,问他们怎么分析题目,又怎么联想、怎么写。是结构的问题吗?

那可以对着范文,看他们是怎么布局、怎么安排字数,或者直接采访作者,会不会列提纲,怎么列提纲,又是怎么借助提纲写作文的。总之,要坚信,每一篇作文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最后则是一点点日常生活中写东西的小习惯。不必要把写作弄成静坐一小时跟空本子大眼瞪小眼的痛苦经历,突然有了什么想吐槽的点、或者心情大起大落,都可以写,不必要求自己写到多少字也不需要追求写这些东西能对写作有什么帮助。顾虑太多以后反而写不出什么。就单纯的,随手记两笔,窗外暖洋洋的太阳、保安叔叔笑着打招呼说的过年好、这两天看的电影难过得睡不着觉……我自己比较喜欢干的则是写以“我很愤怒”开头,“我不愤怒了”结尾的东西,或许关于生活中我自己比较纠结的事,或者关于社会中比较有争议的事,一点一点地写下去,无论自己分析出了什么走向的结论,都特别有意思。有的时候也可以强迫一下自己,看一部好电影、一个好纪录片,然后写出八百字左右的东西,不断写下去,突然有一天就发现,呀,原来无论是素材的积累还是写作的方法,我都悟到了一些东西啊。

毕竟写作,不能只靠考场上的灵光一现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