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

一只酸甜的米馒头、

一卷美味的麦饼筒、

一个鲜香的萝卜团、

一颗软糯的肉包汤馃……

它们分散在象山的村村落落,或许就是许多象山人儿时的记忆,

属于妈妈的味道。

在咱们象山有一种传统的吃食——米馒头,

软糯、清甜、香暖,看似平淡无奇,却一直萦绕心间。

/ Part 01

「过年、二月二吃米馒头」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1)

妈妈说:“快过年的时候,馒头做一点,都是自己做的,

过年前做着一直吃到第二年,放在酒缸里面,不会坏掉,

有很长时间可以放,等到二月二的时候吃,蓑衣、笠帽。

馒头是笠帽,大糕是蓑衣”

是的,我们就是从快过年一直吃到二月二,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天都与米馒头作伴,

说来也奇怪,那会还真不会觉得厌,

冻面白菜汤或咸菜汤煮一煮,上面就蒸着这白嫩的小馒头。

藏到后来,米馒头不太新鲜了,

就会放在锅上煎一煎,

小时候的我还更喜欢这种吃法,因为特别的香。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2)

而且妈妈也常常会叫我多吃点,

不像其他年糕,萝卜团,妈妈总说我胃不好,

不让我多吃,后来才知道,这个米馒头啊,

真的有它的特别之处。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3)

我们都知道北方的点心基本是用小麦做的,

且都经过发酵,

而我们南方,以稻米文化为主,

年糕,麻糍,汤圆这些点心,

都是用米制成且都未经过发酵,只有这个米馒头是用米浆发酵过得,

所以说它吃多了也没事,不伤胃。

那这个米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会和其他象山点心不一样呢,

说来可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南宋,

至今已经有700多年……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4)

/ Part 02

「米馒头的前生」

当时,米馒头是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供奉观音菩萨而特制的一样供品。

原先也是米制的年糕之类,因为史老太太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

由于年事渐高,嚼不动硬筋筋的东西,再说也不好消化,

史浩开动脑筋,将酵母拌在米粉里使其发酵后再蒸制,便成了馒头状,

后来就叫它称“米馒头”。

而史家子孙不忘祖制,每年要蒸制米馒头作祭品,

后来他们从宁波迁到象山九顷建村、冷水潭、巴龙头等地的史家子孙不但继承

了祖上的米馒头制作技艺,

还保留着老祖宗的饮食习俗:每年要用米馒头到祠堂祭祖,

所以米馒头不仅好吃,还带有子女孝心的文化在里面。

且早在2008年,象山县九顷村的米馒头制作工艺就已经被列入了宁波市非遗名录。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5)

/ Part 02

「米馒头的前生」

而在我们家,除了过年时候会爽爽快快地吃上1个多月的米馒头之外,

每到7月半祭祖,还会再做一次米馒头,

妈妈:“七月半了,舀糕馒头做点吃吃,祭祖。”

只是这个七月半做起来的米馒头,并没有经过揉搓,所以,它叫舀糕馒头,

味道也会有一些小小区别。

胶东半岛花馒头(半岛旧时光第三期)(6)

妈妈说,做米馒头很辛苦,

在发酵的过程得一晚上没法睡,看着,

可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一家人聚在一起,爸爸负责碟蒸笼、妈妈奶奶负责做馒头。

而小时候的我常常被安排在一小箩筐里,巴巴的张望着忙碌的大家,期盼着美味的诞生。

他们各自分工劳作,共同打造属于象山,属于我们家的独特美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