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

大秦能够一统六国,除了七代秦君英明神武外,还有两位名相的作用厥功至伟:一个是商鞅,一个是吕不韦。商鞅通过变法让秦国富国强兵,使一个不知名的西陲弱国迅速成长为实力遥遥领先的超级大国;吕不韦从思想上和经济上解决了商鞅变法的后遗症,使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统一六国后,开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但是由于秦始皇改变了吕不韦的杂家治国之策,专以法家治国,并实行严酷的苛政,大秦帝国仅仅存续14年就二世而亡。由于秦王朝寿命短,再加上政策变化,经济领域的重要载体货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统一。

一、商鞅变法重农抑商,让货币成为摆设

提到秦国的中兴,就要说说商鞅这个人,他把一个西部弱国,变成一个兵强马壮的实力大国,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商鞅拿起法律的鞭子,挥向了平民,挥向了贵族,为中国社会从分封走向集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至于以后2000年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模式。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2)

商鞅生于卫国,名鞅,姓公孙,商鞅年少时喜欢钻研法家,后来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幕僚。公叔痤虽然知道他有才干,但一直雪藏未用。在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时,公叔痤才向魏惠王进荐公孙鞅。可是魏惠王不以为意。后来公孙鞅听说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四处寻求贤才,想要重兴秦穆公霸业,就去投奔秦国,三谒秦孝公而被赏识。从而拉开了商鞅变法的大幕。

1、抑制商业控制天下之利,货币的流通作用下降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重农抑商。春秋早期已经开始把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商的地位是最低的,所以被称为“末业”。而且商人有钱容易资敌,加上做生意要四处走动,不好管理,所以,商鞅变法就要先抑制商业。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3)

首先商鞅禁止了粮食贸易,在那个年代粮食就是一切,这样一来基本就没有什么商业可言了。人们没地儿买粮食,怎么办呢?那就只有自己老老实实的种地去了。没有了粮食买卖,除了交租,剩下那点粮食也就够个吃饭,所以货币基本上已经没什么用了,换句话说货币的流通作用已经基本没有了。其次就是征高额的流通税,高的让商人无利可图,最后只能去种地。

《商君书-弱民》中说:“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意思是想发展农业来富国,国内的粮价必贵,而不从事农业生产的赋税必须增多,贸易的税收必须加重。这么加重这样就没人去做商业了。本来商业就是金融的一部分,对货币的流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一下子增加10倍的流通税,这就好比咱们花100块钱买个苹果,结果其中90块钱是税,你说谁还做买卖呢?还是种地去吧!因为商业贸易大幅度减少,货币流通作用进一步下降,这样货币全都进了国家的钱袋。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4)

最后一招更狠,那就是要降低商人的地位。从此在秦国,商人和入赘的人被列为地位最低的一类人。商人再有钱也不能穿好看的衣服,还规定不用吝惜商人的性命。战争,赋税,商人都排在最前面,什么脏活儿,累活儿,要命的事儿都让商人先做。商鞅变法之后秦地的贸易近乎绝迹。没有了商业,就不需要货币的流通,货币的流通功能在商鞍变法后的秦国就基本失去了“用武之地”。

商鞅变法,由于重击商业,流通停滞,货币用处不大,使得秦国变相地废除了货币。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5)

2、重农弱民,衡量财富的标志是粮食而不是货币

商鞅在《商君书》中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鞅的“弱民”理念并不是说让民众成为病夫一样的弱者,而是与“强国”“富国”相对应,是让民众口袋里没有钱。商鞅的重农其实是重视农业,让民众锅里“有粮”但口袋“没钱”,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一制度是个伟大的创新,原来封国的诸侯们没有管理领地的权力了,他们全变成了地主,只有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力,这些领主全都变成了包租公,还要给国家交税。从此这些地方都由国君统一派官员来管理。这为以后2000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打下了样板。郡县制对于秦国高层来讲,可以一杆子管到底,上到贵族下到农民我都门清,无论是谁少交一点税你试试?砍脚伺候。还是那个事儿,别想着赚钱的事儿了,老实的去种地吧!现在粮食才是硬通货,货币被打入冷宫了。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6)

二是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国家把土地分大小一样的小块儿,然后登记造册后租给农民,不管你收成怎样,到时按国家说的数交税,完不成任务,就会用重刑,动不动就剁掉你的脚,这弄的谁还不拼了命的去种地呀?这一来国家对土地的情况了如指掌,二来也方便管理农民。

三是配套了户籍制度。国家首先对人口进行了普查,然后根据普查情况规定,家中人口中的儿子成人了要分户去过,出门要有路条。谁都别想跑! 通过这种改革,国家清楚的知道有多少地,能打多少粮食,有多少人在种地,有多少人能打仗。国家变的像是一个拳头,想打哪就打哪儿了。

开阡陌加上户籍制,简直太聪明了。这样降低了税收成本,过去土地都在贵族士大夫手中,国家打个仗,搞个工程啥的,都得求着这些贵族要钱,还要不上来,你还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家底。现在多好,谁家有多少地,多少人,多少粮食,清清楚楚的,不用废话,要多少粮你就给多少粮。税收几乎没有成本了。没有货币,现在国家抓住粮食就抓住了一切财富。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7)

这还没完呢,变法期间,为了控制人民,实行了灭绝文化的政策,商鞅认为,“民愚则易治也。”。什么《诗经》《尚书》都是蛊惑人心的,必须禁绝,人民越傻越好统治。“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权力是君王独自控制的,君主的话就是法律。对待不听话的人,就是重罚,什么削鼻,砍脚,各种酷刑随时等着。“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也就是说犯了错要从重惩罚,罚的你不敢再犯错。罚一个人还不算完,还有连坐法,要株连三族,你说谁还敢犯错。从此大秦的子民都被牢牢的拴在了土地上。

秦国民众被拴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使命就是种田、纳粮。粮食成了近乎唯一的衡量财富的标志,货币只是作为财富象征被大量囤积在国库里,实现了国富民贫、国强民弱的经济局面。

3、国家变成战争机器,奖励军功用的是土地和粮食,而不是货币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就是三字:奖耕战。耕就是重农,战就是军事制度改革,而军改的核心就是军功制度改革。商鞅废除了贵族爵位世袭制,而代之以军功爵制。首先制定了二十级军爵制,明确赏罚标准,用爵位来奖励军功。所谓军功就是杀敌,就是砍脑袋,你砍的脑袋越多奖励就越多。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8)

而对军功的奖励不是钱,而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统一。精神奖励就是给爵位,砍一个敌人脑袋升一级爵位,这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则是土地和粮食,砍一个脑袋奖励50亩地,另外根据相应的爵位等级,奖励不同的饮食和奴仆。搞的跟打怪升级一样。

这秦人上战场一点也不害怕了,光剩下兴奋了,敌人的脑袋就是我的地,我的爵位。所以在当时形成一种现象:富贵之家,必出军功。甚至连以后的事儿商鞅都想到了,爵位不可世袭,防止居功自傲。如果你战死沙场,你儿子就能继承。而且秦人获取爵位只有军功这一条路,军功替代了货币,军功奖励也用土地和粮食替代了货币。不管你原来是平民还是贵族,谁能砍脑袋谁就有爵位,爵位还可以用来抵罪。谁能砍脑袋谁就有土地和粮食。货币真的失去了它的功能。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9)

经过商鞅变法,货币在秦国的市场上近乎被禁绝了。国家有钱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人民变傻了。《资治通鉴·秦纪一》昭襄王三年大饥。后来由于经历了长平之战等一系列的大战,壮劳力大大减少,所以粮食产量也大量减少,再加上没有商人贩运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饥荒。没有了贸易,没有了货币,衡量价值的就只有粮食了,秦国重新回到了落后的以物易物的时代。

二、吕不韦重农兼“末”,各行各业为农业服务,货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也是卫国人,大秦的国运跟两个卫国人产生了不解之缘。商鞅虽然让秦国变的强大起来,但是也留下了变法后遗症,主要体现为思想领域的愚民和经济领域的抑商。而吕不韦的出现,对商鞅变法后遗症进行了校正。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0)

1、优秀的风险投资人通过“奇货可居”实现“商而优则仕”

吕不韦是商人世家,本身就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在战国时代,不论哪个诸侯国,商人的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吕不韦非常富有政治头脑,所以一直在谋划着有一天能混个爵位啥的,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做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吕不韦人脉极广,消息灵通,对各国的信息都非常了解。也该着他能成功,一次他在赵国邯郸做生意时遇到了被质押在赵国的人质秦国的王子——异人。这次偶然的巧遇,促成了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通过这次“奇货可居”的成功生意,吕不韦成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相国,实现了自己“商而优则仕”的目标。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1)

吕不韦成了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把一个一无所有的垃圾股变成了蓝筹股,成为秦相的他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他的上位,思想领域不再独尊法家,而是用杂家治国。经济上重新让货币回到了秦国,金融、商业、文化等各行各业全部盘活了,有了其他末业的支持,农业真正的发展了起来。

2、恢复货币流通,盘活各行各业,“末业”为农业服务

吕不韦当政时面对的是长平之战后国力衰弱的秦国,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让六国主动合纵攻秦。偏偏这个时候秦国又遭受了巨大的蝗灾。国家出现了粮荒,怎么办呢?解决这一切离不开钱,怎么来钱呢? 他以商人的眼光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卖爵位换钱。能为国家捐粮食一千石的人,赏爵位一级。估计买官卖官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很快蝗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2)

作为一个商人出身,吕不韦第一理想就是发展经济,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把秦国变成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就要改变农业单一经济模式。他采取了重农兼末的政策。这比商鞅的重农抑商要有很大的改进。

首先拿金融来为农业服务。吕不韦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这种货币叫文信钱。而且还允许民间铸币,重量要比对文信钱。有了钱就可以购买粮食,粮食有了后设立了太平仓。太平仓负责铸币,并监督民间铸币,丰收之年,农民高价把粮食卖给太平仓,年景不好了,太平仓低利息把粮食借给农民。这样做不仅国家有钱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3)

其次就是用商业来为农业服务。也就是兼末,因为商业是末业。吕不韦废除了商鞅的禁止粮食贸易的政策,而且商人还免税,赚了钱还可以买爵位。有了粮食贸易,货币就流通了起来,农民有余粮可以拿来换钱,有了钱就可以去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商人通过低买高卖手里也有了钱,终于过上了好日日子。在商业繁荣的促进下农民的积极性更高了。货币的正常流通,让秦国经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再就是文化业为农业服务。《吕氏春秋》中说:“败莫大于愚”。他废除了商鞅的灭除文化的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他的方法是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有了发达的经济更要有发达的文化,这个国家才是个真正强大的国家。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4)

最后就是政府和官员来为农业服务,他提出了官府不能与农民对立,要为农民服务。《吕氏春秋》中说:“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他还下令编纂了中国农学史上的四篇开篇之作——《上农》《任地》《辩土》《审时》,还完善了历法《月历》,这些都为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国郡县官僚为农业服务,在秦国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吕不韦通过编撰《吕氏春秋》对自己的治国思想进行了总结。可惜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因为毐事件导致政治生命终结。他的治国思想也因人亡而政息。他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归于黄土。

三、从统一六国到二世而亡,大秦终究没有真正统一货币

吕不韦恢复了货币,但是到嬴政上位后,他还是采用法家的思想来统治秦国。在他统一六国之后虽然统一货币,继续推行秦半两,可是广大的农民大多在浩大的工程中死去,他们没有机会去花钱。统一货币也只是停留在名义上、行政命令上,在大一统的广袤国土内,货币并没有真正被统一。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5)

1、嬴政统一6国, 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并统一货币

嬴政统一六国后,给自己改了个霸气的名叫:秦始皇。国家管理方面采用了李斯的郡县制,治国思想上信奉法家思想,经济上恢复了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及愚民政策,采用李斯的建议行焚书议,把除了历史,医学,卜巫,植树等书籍以外的书全部禁毁,导致大量典籍失传。第二年嬴政一怒之下活埋了400多个江湖骗子,里面也包括一部分儒生。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统一的帝国不仅是国土的统一,还有驰道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以及货币的统一。特别是货币,各国规格不同、带来财富的衡量标准不同,原六国之间贸易,不同货币造成了财货价值衡量困难,统一货币又是急之又急的首要事情。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6)

秦始皇宣布,只有黄金、秦半两才是可以流通的货币,敢用原六国货币者,罚戍边。说白了就是敢用别的货币就罚你修长城去。可是黄金在当时产量很少,黄金的发行渠道是靠皇帝的赏赐,根本无法做为货币流通,所以只能用铜钱。就这样大秦在形式上统一了货币。

2、全民做民工,没机会用钱,货币成了摆设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追求绝对的集权,别人不能有任何不同意见,只要是听话的,绝对服从的三公九卿就能得到黄金。这就又回到了商鞅的时代,很多正直的有能力的大臣,纷纷隐退了。得到黄金最多的就是李斯这类人。

使用铜钱的人又是谁呢?据现代考古发现,只在原属秦地发现了秦半两,其他六国属地没有出土记录,这从侧面证明,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一货币。可就算是统一了货币又能怎么样呢?全民都在修建巨大的豪华的宫殿,全民都在修巨大空前的皇陵,全民都在修万里长城。多少人告别父母、妻子、孩子,估计都没等拿到那微薄的铜钱就已经死去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流通铜钱。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7)

据史料记载实际当时百姓用的最多的还是一种布做的货币。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中说:

“賈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擇行錢、布;擇行錢、布者,列伍長弗告,吏循之不謹,皆有罪。”

意思是市肆中的商买和官家府库的吏,都不准对钱和布两种货币有所选择;而列伍长不告发,吏检查不严,都有罪。不管什么货币,在秦始皇的时代人们是无福消受的,他们大都在浩大的工程中死去了。最终,在秦始皇的暴政专制,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之下,落了个二世而灭。中华大地又是四分五裂,更不要谈什么统一货币了。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8)

3、二世而亡,终究没有统一货币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只活了10年,但是这10年他出巡5次,每次都至少1年,每次出巡,嬴政必立石刻昭彰自己的功绩,这些后来被司马迁戏称为“鸣得意”! 800年大周的德天下,在秦朝开始了赤裸裸的只以追求功利为目的时代。只求有利,不求有德。终于在秦始皇死后没几天,在赵高、李斯之辈的驱使下,胡亥篡位了。嬴胡亥即位后两次推行秦半两都失败了。《史记 六国年表》中记载:

三十七年十月,帝之会稽、琅邪,还至沙丘崩。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杀蒙恬,道九原入。复行钱。

秦始皇无法完成的事,二世一样不行。紧接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4年后大秦灭亡了。仅仅维持了14年的短命王朝,也仅仅是形式上统一了货币。为以后的大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秦朝的货币管理(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19)

结束

从重农抑商到重农兼末,统一6国的大秦,最终还是回到了法家治国的轨道上,商鞅让秦国从弱小变强大,让秦国从那时起就变成了一个只有利益没有德行的战争机器。虽然后来吕不韦又把秦国带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轨道上来,使秦国变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但是他和嬴政间畸形的关系,最后导致,秦国还是回到了法家治国的原点,一个没有王德的天下终究还是匆匆的湮灭了。大秦王朝终归还是没有统一货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