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贾府衰落的根本原因(细究贾府败落的根源)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称呼都有规矩,以贾家为例。第一代宁国公、荣国公贾演、贾源一代已经凋零无人。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原可以叫太爷的,可惜殁了;他的夫人史太君被称为老太太。

贾赦、贾政被称为老爷,夫人称太太。贾琏、贾珠、宝玉是爷,媳妇只能叫奶奶。贾蓉被称为小蓉大爷,媳妇叫小蓉大奶奶(“大”字只是排行)。就是贾珍这个族长,袭了爵,也只能叫爷。

像薛家这样的门第,当家主母薛姨妈只能叫奶奶。通观整个《红楼梦》,真正太爷辈的只有贾代儒。

当然,贾蓉也叫贾敬“太爷”,宁国府里的混账事有什么可说的?宁国府正经太爷是贾代化,焦大乱骂“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生下这些畜生来!”这话就是明证。

“太爷”是曾经出兵放马,当下已故的国公爷贾代化。《庆寿辰宁府排家宴》中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可见贾敬按辈分来说,是老爷,不是太爷。

这尊贵的太爷二字,安在贾代儒身上,挺尴尬。

红楼梦 贾府衰落的根本原因(细究贾府败落的根源)(1)

一、贾代儒的身份尴尬

虽是代字辈的太爷,却是寒门远宗。

代儒与荣宁两府的关系,书里没有交代,但从人物之间的交往来看,应该不是代化、代善的亲兄弟,而是一个关系较远的同宗。

如果代儒是一代国公爷的幼子或庶子,当一代国公爷去世后,理应得到皇帝更多的怜恤,分得更多的家产。贾政是二代国公爷的次子,父亲临终遗表一上,皇帝就赐了个主事之衔。(当时贾政应该还很年轻,因为清虚观的张道士说:“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贾代儒在贾府存在感极低,只出席一次重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除夕祭宗祠这样重要的家族活动,连王夫人新认的干女儿宝琴都可以参加,却没有贾代儒的影子,可见宗祠里供奉的宁、荣二公不是代儒的祖宗。

如果贾代儒的父亲是贾演或贾源的庶出幼弟,那么贾代儒和贾代善就是亲叔伯兄弟,就像贾琏和宝玉或贾环的关系,即使不拜宗祠,代儒和夫人也该像贾母的“两三个老妯娌”一样,去给贾母行个礼,拜个年。也没有提到。

所以代儒的父亲最多是荣、宁二公的堂兄弟,也可能更远,所以他好像也没有什么产业(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嘛),因为“年高有德”,做了贾家家塾的塾掌。

二、贾代儒的收入尴尬

这个家塾是贾家祖上所创,让族中贫寒子弟读书的。族中有官爵的人,按工资多少缴纳助学之资。

这个塾掌每年薪俸多少,不得而知。

秦钟去塾中附学,是“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的。二十四两银子,说少不少,刘姥姥算账,二十多两银子,够庄家人过一年的;说多也不多,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呢。

代儒的经济状况,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但和荣、宁府中比起来,就穷酸的厉害了。

孙子病了,要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这一句问得好,也暴露了代儒收入的尴尬。

既无产业,贾代儒实际上就是个无产阶级,时时事事还要“叩富儿门”去求接济,这样的主子,连茗烟这样低贱的小厮都敢明着说看不起。像刘姥姥说的,“老老诚诚的,多大碗吃多大的饭”也就罢了,还要维持太爷的体面,岂不是太尴尬?

红楼梦 贾府衰落的根本原因(细究贾府败落的根源)(2)

三、贾代儒的德行尴尬

作为塾掌(校长),德不配位。

作为家塾管理者,贾家选聘的标准是“年高有德”。

代儒年高,这是明摆着的;因为年高,所以辈分高。事实上这辈分似乎也不太唬得住小学生,单看“顽童闹学堂”一回,就知道连金荣这样穷宗族的亲戚也并不真怕代儒的规矩——

班主任出门,留个班长维持纪律,哪个学生敢在教室大打出手?所以年高的优势其实也没发挥出来。

再说“有德”。也许在贾家,不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的就是“有德”;也许代儒真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书里都没有写,我们只是揣测,没有依据。不过,根据遗传学和社会学知识来推测,养出“最是图便宜、没行止”的贾瑞的代儒,其“德”非常值得怀疑。

四、贾代儒的能力尴尬

作为塾掌(校长),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堪忧。

贾代儒管理下的贾家家塾,教学环境恶劣,乌烟瘴气。什么薛蟠(把唐寅两字读成庚黄,正确率百分之零)、香怜、玉爱……不说学问,专门淘气作祟。

贾代儒管理下的贾家家塾,员工素质差。不能聘请有能力的教师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只让孙子贾瑞在学里助纣为虐。一日两日罢了,长期这样,难道他就没发现?或者是看见也装看不见罢了。

贾代儒自己业务能力不强。他没有功名,没有中过举,似乎连秀才也不是,所以自己就没有一桶水。

作为教师,教学计划性不强,所以宝玉的爹大为不满,“成日家上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知道“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

宝玉爹认为这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让仆人李贵“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饶是要求得这么明确了,代儒对教学似乎也没怎么上心。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就早早回家了。他前脚走,后脚众学童大闹学堂,这样的教学事故,贾代儒难辞其咎。

秦钟这二十四两银子花得真冤!

红楼梦 贾府衰落的根本原因(细究贾府败落的根源)(3)

五、祖父当的最尴尬

贾代儒教养孙子非常失败。

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代儒教养。“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他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这样的教育,结果如何呢?

也许贾代儒不给贾瑞什么零花钱,但贾瑞有办法。

他天天在爷爷眼皮底下,希图薛蟠的银钱酒肉,竟用“生得妩媚风流”的小学生香怜、玉爱去讨好儿薛蟠,连仆人李贵都指责他“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可见有多么不正经,多么无耻、无行止。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身份尊贵,名声厉害,别人都不敢惹,他却在宁国府调戏这个“凤辣子”,又几次三番跑到王熙凤屋里,言语挑逗,王熙凤耍他,目的是“令他知改”,这瑞大爷竟一路畅通的作死了。

贾瑞的智商不在线,这个不一定怨得着他爷爷。可是做出这等“没人伦的混账”事儿来,监护人贾代儒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贾代儒对孙子的严,不是爱,而是懒。他不了解孩子心理,不培养孩子正气,不调查不研究不做思想工作,而是简单粗暴的饿饭、打板子、罚功课,生生把个孙子作死了,怨得了谁呢?

贾代儒,这位尴尬的太爷,一个无才无德无脑不负责任的腐儒,泰然地坐在贾家家塾校长的位子上,成了贾家未来的掌门人,贾家怎么能逃脱“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命运呢?

作者:素心猗兰,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