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童年都有什么奇葩的事(今天揭秘我小时候的某种经历)

你们的童年都有什么奇葩的事(今天揭秘我小时候的某种经历)(1)

大家周三好,我是LEO。

今天写这篇文章分享些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关于上课外补习班、辅导班。这也是很多学弟学妹、家长朋友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想问我,就请尽管在后台留言,我会继续抽空结合自己的经历作答。话不多说,下面直入主题:

这篇讨论的是我从小被问到大的一个永恒、经典的问题:“Leo同学,你小时候都上了哪些补习班、辅导班?你父母会强迫你课外补习吗?会帮你做主报班吗?”

我先来回答问题的后半部分:从来没有。

在课外补习班/辅导班这件事上,不管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时期,我从没被父母强迫过。实际上,我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的爸妈大概都没花时间研究过补习班。也就是说,他们是以北京海淀和上海为代表的“鸡娃家长”的对立面。

是的,我很幸福,从没有被“鸡”过。当然这和我自己在学习习惯和成绩上的“给力”不无关系——单纯阐述事实,并非自吹自擂。在前面几篇里我提到了自己的学习原则:尽力不让知识盲点、弱点过夜,遇到不懂的和做错的题就第一时间消灭。为了及时查漏补缺,我养成了常向老师请教、不懂就问的习惯。也正是因为老师的悉心答疑(感激我的恩师们),我在面对知识难点时总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辅以高效的预习、复习等学习方法,从而把每一科都学得扎扎实实,考试成绩长期名列前茅——这个完整过程,就是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

能在校内把功课学好、把考试考好,何必还要花钱花时间去课外补习呢?所以我想再“苦口婆心”一次:学弟学妹们,为了你的心情、你爸妈的心情、你全家的心情,请尽量借助一切校内资源好好学习吧!尤其要多请教老师、不耻下问。记住学长这句话:要想考得好,抱老师大腿不可少。

再来回答问题的前半部分:

虽然我没上过学科应试类补习班,但和校内学习无关的、兴趣/能力拓展类的辅导班当然参加过,并且从中收获颇多。下面就来“揭秘”我小时候上过的辅导班。

说明一点:报名决策全是我依照个人兴趣做出的,父母从不替我做主,几乎都是“没问题,儿子。好嘞,这个班不错,你去学学吧!”

的态度。他们在这件事上的贡献主要是——帮我付学费(谢谢爸妈)

01

五岁半:书法班

这是我人生中的课外兴趣班初体验。小时候的周末我常去姥姥姥爷家玩,印象颇深的是两位老人俊逸的书法,尤其喜欢姥姥的小楷。作为新旧时代交替的知识女性,姥姥能写一手漂亮的正体小楷,还不时用毛笔给我写竖版信,表达她对外孙茁壮成长的祝福。受姥姥姥爷的影响,正上幼儿园的我也希望写出行云流水的中国字,于是就有了后来书法班的拜师学艺。

从一笔一划的临摹练起,到独自完成数百字的楷书作品、在济南少儿书法大赛中获奖参展,我用了一年时间。学书法绝非只是练字,而是同时磨练心性,尤其是细心和耐性。为什么一年之后停学了呢?主要因为幼时的我本身十分文静、甚至有些羞涩内向,母亲怕我越练越静——男孩子,还是得有些活泼灵动的“野性”才好。于是在倾听并尊重我的意见后,书法班之旅告一段落,但书法从此也成了我减压、放空的一大爱好,直到今天还不时用硬笔或毛笔临帖、做手抄。

02

7岁到8岁:珠心算

我对数字的敏感大概有一半得归功于小学一二年级时的珠心算训练。这真是极棒的学习项目,我强烈推荐给年龄尚小(小于10岁)的孩子们!

学习珠心算的机缘说来有趣。90年代百货商场的售货结算模式还很传统:一个个专柜摆放商品,专柜后面站着售货收银员,他们几乎人手一台算盘,用于算账。刚上小学的我看着售货员们熟练操控算盘,手指在上面一拨就算出精确的数字,不禁心生佩服,也暗自希望能get这项酷技能。恰巧我的小学在遴选低年级学生参与珠心算兴趣班,当我听到“学会珠心算就能玩转算盘”时,便满心欢喜地报了名。

对我来说,学珠心算的过程几乎没有一点苦头、全是甜头,大概因为我确实喜欢数字、喜欢算盘吧。珠心算神奇的一点是大量的算盘操作练习(“打算盘”),让人逐渐在大脑中构建起清晰的“算盘影像”,继而胜任快速、准确的心算,也就是无需手打算盘或在纸上演算,直接在脑子里拨算盘完成计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进行了由浅入深、不断升级的训练,从最初级的“进位1”手打算盘练习、快速看数报数开始,直到胜任五位数以上、连续三十个数字的加减心算任务,算盘影像在我的大脑中日益清晰稳固,几乎相当于一台精确的植入式计算器!即使如今年过三十,我的脑海里依然存在当年构筑的算盘影像(只是较幼时模糊了些)、也依然可以轻松应对四位数以内的速算。

大家可千万别认为珠心算过时了。相反,学习珠心算的好处颇多,比如对数字敏感度的提升,对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想象力的锻造。总之,十二分推荐。

03

小学三到六年级:

学校的“周末乐园”

从济南搬到厦门后暂停了珠心算训练,但新小学提供了更多兴趣班可选项,统称“周末乐园”(因为都在周末上课,且老师讲课风趣轻松,没有作业和考试任务)。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的几年里,我从未受到过老师、家长的任何“逼迫”,一直依着个人兴趣报名学习,比如奥数班、口语班和生物探究班,学习的过程也是欢乐满满,不为应试、“不求甚解”,只求快乐学习、拓展知识和视野。

说句题外话:六年级下学期时我有一阵子爱给自己打鸡血,希望在小升初考试中夯实年级第一的“霸主”地位,并在外国语学校的择优考试中进入全市前五名。为完成这项“伟业”,我专门从书店抱回初中教辅若干,还和爸妈商量着想破天荒报个补习班、和初一初二的大孩子们一起学习。

猜猜我妈的反应是什么?并非“老母亲般的欣慰和感动”,而是:

哎哟,儿子,你可别。没必要!这样已经很好了,干嘛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写完作业赶紧睡觉,要么就玩会儿。诶对了,你不是想去大理丽江旅游吗?我今天看到旅行社组织了一条深度游线路不错,你看看,暑假自己报个团去玩玩儿?

在学习、报班这件事上,我的家长就是如此不给我压力,如此省心,如此……放飞。

你们的童年都有什么奇葩的事(今天揭秘我小时候的某种经历)(2)

学习固然重要

但盲目上补习班

也许只会事倍功半

12月的第一天

一起能量满满!

LE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