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三国演义》进行到“星落五丈原”情节时,全书就到此结束了,后面内容形同鸡肋。因此,在上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中,《五丈原》分册是一部重头戏,由年龄最长的资深画家冯墨农先生绘制。冯先生于1902年出生,绘制本册时恰好五十多岁,和五丈原时期的诸葛亮年纪接近。

本册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封面有两个版本,第一版由张大经先生绘制。众所周知,张大经先生画风极具装饰性, 在整套三国连环画中显得极为另类,以致于他绘制的分册《火烧新野》于再版时被撤换。而他创作的这幅《五丈原》封面同样如此——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1)

这幅封面一经问世,就引发不小的争议,和本套书其它封面画风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在几年后再版时,本幅封面被撤,改由另一位名画家汤义方先生重新创作——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2)

单论画风,确实和谐了许多。不过个人认为,本幅封面的主题、构图、用色等方面,未能呈现“星落五丈原”时那种悲怆无力的宿命感,而大红色的案桌也显得突兀。

接下来看看冯墨农先生绘制的内页部分——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3)

距离上次伐魏已经三年,经过三年厉兵秣马,蜀国如今兵精粮足,诸葛亮再次上书要求出兵北伐。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4)

魏国这边收到消息,司马懿带领大军,在渭水安营。图中两员魏国大将一身铠甲十分精致,明显优于蜀国将士,可反映出两国国力对比。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5)

蜀将魏延、马岱、王平、张嶷等人率先发起进攻,却遭到司马懿的算计,损失惨重。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正面对决以来第一次取得如此战果。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6)

诸葛亮没想到精心策划的六出祁山,一出战就遭到大败,不禁忧心忡忡,甚至有不祥预感。图中诸葛亮这张侧面图,很好地呈现了人物满腹忧思的焦虑神态。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7)

诸葛亮令人联络东吴出兵夹攻魏国。同时,司马懿在尝到初战获胜的甜头之后,主动使计,派人诈降,准备里应外合,袭取蜀军大营。而诸葛亮已然识破,调兵遣将,布下埋伏,回敬了对方一场大败。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8)

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引得魏军来夺。司马懿再次中计,被廖化、姜维两支大军围追堵截,侥幸逃得性命。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9)

一张司马懿的近景特写。收到诸葛亮送来羞辱他的妇人衣服,司马懿心中大怒,但脸上波澜不惊。同时还询问使者诸葛亮近况,了解到后者食少事烦,恐怕命不久矣。这张特写将司马懿阴沉隐忍、城府极深的性格展现得颇为到位。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10)

这边蜀军大营内接到消息,东吴攻魏失利,收兵不出,蜀吴夹攻魏国的战略宣告失败。诸葛亮长叹一声,口吐鲜血,顿时让众人惊慌失措。第二版封面画得就是这个场景。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11)

诸葛亮病中仍出来视察军营,显出万分的不舍和无奈。《三国演义》书中写道,(孔明)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日本著名诗人土井晚翠有一首长诗《星落秋风五丈原》,当中关于这一段是这样写的:

更深岐山悲秋风,阵云暗暗五丈原。露珠零落繁似锦,枯草遍野马正肥。

蜀军旗帜黯无光,鼓角之声今寂微。

可怜丞相病奄奄!

其中”可怜丞相病奄奄“七个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再三咏叹,悲凉低徊,令人感伤。

可惜的是,连环画中并未能表现出这种意境,而且本图过度的留白更是令人观感不佳。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12)

留下遗言后,诸葛亮闭目而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本幅图依然处理得不是特别到位,略显呆板,缺乏神韵。

多种版本的三国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五丈原)(13)

蜀军按照诸葛亮定下的退兵之计,依次撤退,司马懿引兵追赶,被”假孔明“吓得魂飞魄散。事后看到井井有条的蜀军营垒,司马懿叹服道:此天下奇才也!

本册绘画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反而由于画家构图时偏好大幅留白,往往使画面显得单调,同时,也没能呈现出本册应有的那种悲怆、苍凉的意境。 这是令人感到比较遗憾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