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本文将探讨郑州市历史时期地名及行政区划演变过程。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

春秋郑卫

先秦时期,河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夏、商、周时代的主要活动中心。春秋时期,郑州属郑国与卫国交界之地,地名管。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2)

战国韩魏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三晋之地产生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郑州属韩国与魏国交界之地,地名仍为管。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3)

秦代三川郡

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在列国中崛起为第一强国,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将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地区。秦代时,郑州属三川郡。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4)

西汉司隶部河南郡

秦朝灭亡后,西汉王朝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度,但同时也承认了部分地区存在诸侯国的必要性,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西汉中期之后,在郡县以上设置州牧(刺史部),郑州属司隶部河南郡,地名筦城。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5)

东汉司隶校尉部河南郡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上与西汉时基本相同,依旧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郑州属司隶校尉部河南郡,地名管城。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6)

魏司州河南尹

东汉后期,地方州牧与豪强地主实力逐渐膨胀,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进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三国时期,郑州属曹魏司州,河南尹。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7)

西晋司州荥阳郡

三国后期,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蜀汉与孙吴政权先后走向衰落,而曹魏政权则被司马氏控制。蜀汉政权被曹魏消灭后,司马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再次完成南北统一。西晋时,郑州属司州荥阳郡。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8)

北魏司州荥阳郡

西晋在完成统一之后,朝政迅速走向腐败,“八王之乱”让西晋在内耗中精疲力尽,给了内迁的少数民族机会,纷纷发动起义建立了民族政权。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发,地方行政也相对混乱,北魏时郑州属司州荥阳郡,地名管城。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9)

隋代荥阳郡

南北朝后期,南朝逐渐走向衰落,北朝在长期分裂之后,西魏(北周)逐渐崛起,掌握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隋朝建立后,渡江灭陈,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与此同时,隋代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郑州属荥阳郡。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0)

唐代都畿道郑州

唐朝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了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并在部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节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地方势力再次抬头,成为威胁中央的隐患。郑州属都畿道,郑州。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1)

北宋京西北路郑州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地方行政上,北宋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大力削弱地方军政与财政力量。郑州属京西北路,郑州。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2)

金代南京路郑州

北宋末年,金朝不断派兵南下,北宋在数次抵抗之后最终遭遇亡国之灾,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最终被金朝控制。在地方行政上,金朝沿用了北宋的制度,郑州属南京路郑州,地名管城。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3)

元代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郑州

元朝统一之后,在继承前代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郑州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郑州。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4)

明代河南开封府郑州

明代初期,统治者一方面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行中书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郑州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郑州。

原郑州之前的省会是哪里(河南郑州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5)

清代河南开封府郑州

清代建立后,各项制度基本沿袭了明代的体制,在地方行政上对明代的行省边界进一步进行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郑州属河南行省,开封府。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看历朝历代行政区划与疆域,历史地理学必备图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