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

“跪拜”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礼仪,通常在小辈见晚辈、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时会行这样的礼仪,在拜祭祖先前也会行跪拜之礼,可以看出跪拜之礼适用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地位平等的人相互之间并不用行如此大礼,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则意味着向另一个人表示屈服,很多时候向对手跪下是一种耻辱的象征。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1)

可以说在古代行跪拜之礼并不是普遍现象,这种礼仪源自于古代,却也不是随意使用,只在特殊的场合下才会给别人跪下。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古代犯人被砍头时都会十分听话地自觉跪下,在一些影视剧和清末流传下来的照片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听话自觉呢?其实里面有三大原因让他们不得不跪。

从席地而坐到尊卑之分

说到“下跪”得先了解下由来。在很早的古代没有椅子这样的“高端”家具,即使是周天子在上朝时也是席地而坐。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2)

既然是席地而坐就要有坐姿,标准的坐姿是两膝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也就是我们现代的“跪坐”,当遇到值得尊重之人时,则引体而起立直上半身,成为了“跪姿”。

古籍记载:“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以示自己对别人的敬重。

随着文明与技术的进步,椅、凳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之中,古人不再席地而坐,可是这种跪拜的礼仪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封建统治者对子民们行为上的一种约束。

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等级差别的标志,在行跪拜之礼时已经有了尊卑之分,而不再是单纯的交际礼仪,而对于平等地位的人之间下跪显然就添加了屈辱的成分。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3)

可以说“下跪”在古代也不是见人就跪的,直白了说,除了含有尊卑之分外,还含有征服与被征服之意。

但是在另外一种特殊场合中,也有人会跪下,那就是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他们会十分自觉地跪下,难道在他们临死之前还要面对屈辱与征服吗?其实犯人们之所以这样听话自觉有三个原因。

等级制度约束已成为习惯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4)

古代帝王为了实现稳固的中央集权统治,逐渐加强等级制度的管理,其中就包括了各项礼仪的制定,像跪拜这样的礼仪慢慢成为了皇帝的一种统治工具,经过了制度化、繁杂化的演变,使跪拜成为了明显的尊卑之分之意,普通的百姓看到朝廷官员,无论大小都要行跪拜之礼,否则就会被视为目无王法而治其大不敬之罪。

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使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普通百姓的心里,但凡遇到尊贵之人,哪怕不是官都会不由自主地跪下,而像那些被拉到公堂之上审讯的犯人,不用多说,自然要跪在公堂中间,要不然就会被斥责藐视公堂。

时间长了,百姓已经成为了习惯,在他们的印象中,见到官就是要跪的。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5)

也许是古人的奴役性,也许是习惯性,普通百姓都是要跪下的,犯人本身就更没有什么人权可言,从进入公堂那一刻起,他们都是跪着受审,跪着受罚,直到被拉到刑场上砍头时,刽子手一句怒喝“跪下”,犯人们也就顺从地跪下服法了,面对森严的等级制度约束,他们已经成为了习惯。

长期被关押面对死亡恐惧

被砍头的犯人自然是犯了重罪,在关押时他们通常都会被安置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害怕出现劫狱这样的事件发生,毕竟有些死刑犯拥有雄厚的根基,比如一些绿林好汉、朝廷旧臣等等。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6)

为了以防万一,所有的死刑犯居住的环境都比较隐蔽、昏暗,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死刑犯放弃越狱的念头,可以说他们精神上的第一道防线就已经崩溃了。

除了特殊的情况外,大多数死刑犯都需要关押一阵子,在影视剧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秋后问斩”,犯人在暗无天日的死牢里倒数自己被砍头的日子,每天承受的是身心上的折磨,人不怕死,怕的是等待死亡。

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犯人的第二道精神防线也面临崩溃,再加上长期吃质量极差的牢饭,身体早已虚弱不堪。

当到了被砍头那一天时,犯人的身心经过长期的摧残,早已没了性情,完全是任由别人摆布,刽子手的一句“跪下”,他们就像傀儡一般听话顺从。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7)

还有一点也比较关键,那就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人在害怕时都会腿软,支持不住自己身体时也会跪下。试想一个死亡即将在眼前的犯人,又能有几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呢,他们也就不由自主地就跪下了。

残酷的刑罚只能认命

还有一点原因也较为关键,那就是犯人害怕自己牵连家人。古代有“连坐”的刑罚,这一点在周朝时就已经有这方面的刑罚,只不过还没有普及,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中就加入了“连坐”之法,百姓之间“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8)

这时候的“连坐”是为了方便掌控全国的劳动力,后来发现这一方法非常管用,便添加在了《秦律》中:“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满门抄斩、诛连九族”的由来,这种情况通常容易出现在政治犯身上,一人犯罪,其家人一个也跑不掉。

都说罪不及家人,但在古代“连坐”已经成为了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的极端手腕,对于普通的死刑犯倒不会直接牵连其家人,但是如果犯人在服法期间不配合,同样也会追究其家人的罪责。自己犯了罪已经愧对祖宗,再牵连家人就更是罪大恶极了,在残酷的刑罚面前,犯人只能认命,在断头台上乖乖地跪下服法。

古代人被砍头的感受(古代犯人被砍头时)(9)

小结

从根本上看,古代犯人被砍头时能够十分听话自觉跪下,是骨子里已经养成的一种习惯,排除身体虚弱与对死亡的恐惧之外,主要是森严的等级制度造成的这种现象。明明跪拜之礼是一种交际礼仪,后来却成为了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在一千多年的压迫中,普通百姓毫无人权可言,面对统治者只能顺从地遵守各种制度,屈服于这种跪拜之下,这种制度桎梏的不仅仅是百姓的身体,更是桎梏了他们的思想。

参考资料:《跪坐拜说》《商君书·禁使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