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

矫健: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

自文人参与印章及边款的刻制,篆刻亦由此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在明清两朝五百年中,边款艺术可谓异彩纷呈,争奇斗艳,这在篆刻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创造,众多高手之中,赵之谦为最突出的一位。

习研篆刻多年,常在案头置有三本印谱:赵之谦印谱、赵叔孺印谱、钱君匋印谱。这三位大师的精湛艺品,引领我对边款艺术的孜孜追求。

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1)

赵之谦是最有创造性的篆刻大家,其在边款中的天才发挥,开拓了后人篆刻的视野,开创了边款艺术的新时代,尤其是将魏书入款,无人媲美,我刻北碑款式即得以启蒙。赵叔孺在边款上虽师承赵之谦,但其刻法娟丽而典雅,两者比对,赵之谦是出自北碑、墓志左右,赵叔孺是入晋唐法帖之中,亦是我转入晋唐书法刻款的启蒙。钱君匋为现代刻款高手,其长刻洒脱流利,别树一帜,使我在长刻的刻制中受益良多。

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2)

图1

前辈在边款上的开拓与贡献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正是他们开拓了方寸之间的广阔天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然而一味摹仿亦将步入程式与僵化,故自赵之谦、赵叔孺、钱君匋一脉而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为必须辅以两方面的基础:一是对书法的研习,二是博览群帖。有曰:“篆刻家必先是书法家。”一语道破了书法的重要性、关键性。所以认真对书法的临摹、借鉴是习篆刻者的必修日课。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用于印款的碑帖,如:《龙门二十品》、《北碑墓志二十品》、《鸳鸯七志斋藏石》、《千唐志斋藏志》、《洛阳新获墓志》及晋唐小楷字帖等。尤其是近百年来,出土的墓志日益增多,不乏佳作,其文字完整,字口清晰,实乃参考、借鉴的天赐范本。笔者认为:如掌握好北碑、晋唐书法入款,再用其他字体入款就比较容易了。

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3)

2

在刀法运用中,必须掌握运刀的“尺度”、轻重、快慢等等,笔者基本上以冲刀法为之。一笔一刀,以刀就笔,笔笔到位。刻横画,以逆势运刀,以“按刀、转刀”刻出笔意;刻捺画,以逆势运刀,用折刀表现笔意;刻撇画则意在笔先,刀中见势;较难处理的文字,可将笔画“分刀”刻就,亦可用切刀法予以辅助(图1),朱简曾经说过:“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运刀如使笔,刀石间的韵味只有在入悟三味中呈现魅力。

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4)

3

边款的章法,因文字多使用楷体结构,故以稳重为上。少字款可采用墓志常用格列式(图2、3),这可弥补因字少而章法上的不足,起到平稳妥贴作用。长款则可运用书法中常见的有行无列式,可活跃整体亦不觉沉闷,使之自然。这里还要注意在刻四面以上的长款时,对字数要有预计,要能控制全篇,切不可大意,长款如袖珍碑刻,要小题大做。

多年来在不断深入学习篆刻中,明白了“看印先观款”的道理,上述之谈,实为拙见,还望同道予以匡谬。

晋唐书法100幅(北碑晋唐书法入款谈)(5)

作者:矫健

矫健,字楔子,号锲斋、持庵,别署晋元堂。1961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书法篆刻专科毕业。自幼喜书法篆刻,承家学,精篆刻,喜铁线、元朱、鸟虫及肖像印,边款尤见功力,所作秀雅工整,气息清润。擅书法,宗二王、沈尹默、白蕉,习研柳、颜、欧、虞、北碑、墓志多年,所作秀润静穆、清丽端庄。以此爱好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淡泊人生。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写字》、《篆刻》杂志曾作专题介绍,曾多次参加上海市及全国展览。2000年设“矫健艺术工作室”,2002年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览,编辑《鱼韵唱和三百首》,出版《晋元堂印痕》,创办“研朱雅集”。入编《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篆刻家大辞典》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苏州东吴印社社员,上海东方书画院一级画师,上海杨浦画院画师,上海美协海墨画社社员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