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

从督亢之地到汉代方城县

河北固安县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京正南六十公里,县境北邻永定河,东连永清县,西接涿州,南抵霸州,自辽代以来就是京畿首县,北京城南大门。固安在战国时称为方城邑,属燕国管辖,燕国前后持续了八百二十多年,早期都城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燕襄公时期迁都蓟城,就是现在的广安门一带,后期因北方戎狄各部逐渐强大,又迁都武阳城,即河北易县燕下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燕国这几次迁都都是围绕着治水(永定河)、涞水和易水间摆动,因为这几条河流中间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耕种,古籍中称为“督亢之地”。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1)

清代固安县境图。

“督”是监管的意思,“亢”古义是脖颈,督亢引申为膏腴之地,位置大抵相当于现在的固安、新城、涿州一带的冲击平原。自战国中期以后,燕国在这里兴修了灌溉水渠——督亢陂,将其改造为重要的产粮区。战国末年,秦国进一步强大起来,于是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前去刺杀秦王,实行斩首行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这就是有名的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中的地图,就是督亢之图。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2)

督亢之地范围。

秦灭六国之后,固安属上谷郡方城邑,西汉初年升为方城县,治所位于今县城西南八公里的方城村,这是固安立县之始,距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后汉志》中记载,方城县有督亢亭,汉代所说的亭是一个建制单位,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战国时期的督亢之地要远远大于这个督亢亭的范围。方城村北一公里处曾有一座两丈多高的土台,民间称雀台,传说是赵国大将李牧攻取方城邑后设立的点将台。雀台晴眺曾是固安十景之一,台南面就是昔日督亢灌溉渠的核心区域。固安十景中还有一处金台市骏,旧址位于东坨、西坨两村北面,相传为燕昭王招贤纳士的黄金台。黄金台的位置历来多有争议,除了固安这一处,北京和定兴都有金台夕照之景,易县也有黄金台,基本都是古代烽火台遗迹。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3)

曾经的方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固安县的第一批东北移民

隋开皇六年(586年),方城县改名固安县,得名于境内的固安河。(即易水下游一条东流的河道,现已干涸)唐贞观元年(627年)固安县城迁入今天的位置,此后县址、县名再未改变。唐代中叶,分固安县南部设归义县(雄县),分固安县东部设永清县,分固安县西部设新城县,这次分家是唐代中央政府节制河北地方势力的一项政治手段,自此县境辖地也与今日基本相当了。固安县自战国时方城邑创建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因河南、河北境内古城林立,三千年以上的都不在少数,因而并不显得怎么出众。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4)

五十年代永定河渡口,北十里铺桑干古渡。

唐末五代,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固安县归辽南京析津府,自此成为京畿之地。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的“澶渊之盟”规定,辽放弃此前占领的莫州(任丘)、瀛洲(河间),退回固安、永清、涿州一线;北宋驻守霸州、雄州一线,双方以白沟为界,边境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建新城。此后宋、辽两国约为兄弟,边境长期稳定,“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据辽开泰元年(1012年)统计,固安县有户数一万,总人口约五到六万,宋、辽因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双方兵备松弛,后来两兄弟同时被金国消灭。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5)

边关地道遗址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五县市,长约65公里。

金在立国前期,其统治中心位于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但随着其势力范围的逐步扩大,遂开始了由东北至华北的大规模移民。《金史·地理志》记载,自天会十一年(1113年)起,女真人开始从本部大规模向中原迁徙,移民以屯田军的形式来到固安周边各县,其中以辽阳和渤海之民最多,移民筑壁垒于汉民村落之间。到了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迁都北京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至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固安县境内已经人稠地窄、寸土悉耕。东北地区的人口输出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并不是只有今天这样。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6)

王龙村经幢,建于金代。

元朝灭金以后,调来重兵屯守固安,又于中统四年(1263年)升固安县为固安州,作为元大都南部防御的重要屏障。固安州隶属大都路,在元代属于散州,相当于县级市,下设群牧所,用于饲养战马。金代以前,浑河虽然时有改道,但当时人口不多,自然形成的改道也可以在汛期迅速泄洪,基本保持着人不与水争地的状态。金、元以降,固安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已近饱和,于是人们开始在旧河道内圈地耕种,开渠饮水,这进一步加剧了浑河的水患。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7)

明嘉靖年间固安县城池图。

元大德六年(1302年)开始,当地陆续在浑河两岸修建了防洪堤岸,长八十余里,虽然立石碑禁止人们侵占河道,但效果并不明显,浑河水灾从之前的十年一次变成五年一次、三年一次,到元末几乎年年泛滥。元至正元年以后,当地财政基本崩溃,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夏天,浑河自固安县西北轰然改道,一支自县北流入永清,一支向南流入霸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牤牛河)。重灾之下群盗四起,农桑俱废,百姓大量逃亡,呈现出“乡庄旧人何处在,殊音异服不认亲”的末世景象。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8)

建于明代的龙章奕世坊,位于北大街上,解放后拆除。

明清的固安县城

明代建立后,固安成为京师顺天府下辖的五州二十二县之一,是环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这个隶属关系从明初一直持续到1928年。固安县城墙始建于唐代,元代倒塌,之后一直没有兴建。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在霸州起义,随即攻取了固安全境,之后起义军转战山东,前后持续达三年之久。起义被平息后,明朝廷督促固安县令王宇重新筑城,工程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完工。信主的固安城高二丈九尺,南北长708步,东西宽380步,平面呈长方形,周长五里269步,开四座城门。北为拱极门、南为南熏门、东为宁远门、西为丰乐门,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中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另有县前街、东新街、南新街、北新街等主要街道。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9)

九十年代固安县城。

明代中叶以前,固安长期没有城墙环绕,南北大街是进京主干道,此前一直是唯一的主街,集中了主要的商铺和民房,长度也较长,这就是今天的玉井路;东西大街长度较短,就是今天的惠文街,县衙位于县城西北,三条新街都是筑城后形成的,所以叫新街。城墙南、北、东三面都是方形,建有角楼,只有西北角是圆形的,因为这一面处于永定河的来水方向,圆角可以减轻洪水的冲击。明代筑城时在主街东南和西南两侧取土烧砖,形成两个大深坑,后来坑里慢慢汇集了雨水和地下水,东边这个坑是郦湖公园,西边这个是城小南边的大坑,现在已经围起来了。据我们家众多城小念过书的亲戚回忆,这个坑在操场南边,这里地势最低,每到夏天下暴雨,坑里的水就会漫出来,是一个问题区域。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10)

城小南边的大坑,从明代延续至今的老城地标。

县城东北角曾有一口开凿于辽代的玉井,井深三丈,水质甘甜,井口及栏杆用汉白玉精雕,是城中百姓的饮用水源。每到冬季,常有水雾从井口升腾,宛如飞龙在天,遂有“玉井飞龙”之称。县城东面有两个大湖,分别为东湖和西湖,固安十景中的双湖印月指的就是这里,后来人们围湖造田使水面干涸,形成了东湖、西湖两个村落。明代前期,因为长期战乱的原因,固安境内人口锐减,人水争地的矛盾不太明显,后来随着人口增加,浑河水患卷土重来,这才有了康熙朝于成龙治水和永定河改道工程。

固安县三大古镇 河北固安县1(11)

县城东南角的大坑,现在的郦湖公园。

下一篇:河北固安县(2)·从浑河到永定河,东关村、行宫石碑和水上公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