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

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获得更多内容

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获悉,近日, 《哈尔滨市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根据《方案》,今年起,哈尔滨市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方案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落实节能设计标准。2019年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60%,2020年达到80%以上。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以上,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

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2)

方案明确,自2019年起,哈尔滨各县(市)城镇范围内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县(市)城镇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新建工业建筑、政府投资的农村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严格执行建 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开展居住建筑节能75%技术和标准研究,力争“十三五”期末执 行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贯彻落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

01

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方案明确,结合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小区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改善室内居住热环境。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 改造。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高校、医院等能耗较高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试点,开展公共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

02

科学实施清洁供暖

研究制定全市清洁供暖规划,优先把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作为基础性热源,充分发挥存量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并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

因地制宜推广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清洁供暖方式,促进供暖方式清洁化、多元化发展。

全面提高热网系统效率。进一步实施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提高热源效率和管网保温性能,优化系统调节能力,改善管网热平衡,提高供热质量。加大供热老旧管网、换热站改造,积极推广热源优化、 热网自动控制系统、管网水力平衡改造、无人值守热力站等技术措施,推动供热企业加快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运用供热大数据和热力云平台以及“互联网 智慧热力”等先进技术,对热网系统进行运行调节、控制和管理。

03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验收、评价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和计价标准定额。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现有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混凝土配筋砌块砌体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完善混凝土预制构配件通用体系,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水平。研究推广严寒地区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结构体系试点工作。扶持产业化基地建设和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装配式龙头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率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04

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

根据国家关于农村住房节能、绿色相关标准,研究编制适家的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技术标准、图集、技术指南等,指导农村实施建筑节能工作。加强绿色农房示范工作,大力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围护结构保温等节能技术,切实推进秸秆、沼气等生物质能利用。

05

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加强建筑维护管理,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正常使用寿命内的建筑,除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筑,要按有关程序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06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筑废弃物。积极推行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城管部门要加快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3)

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4)

到底什么是绿色建筑?

哈尔滨小区节能改造(实施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小区)(5)

绿色建筑就是“绿色的”建筑吗?你或许体验过:无需空调和暖气,也可以做到在家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即便是雾霾天,你在房间里呼吸到的仍然是最新鲜的空气?

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色建筑?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受到学术界公认的概念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住建部在2017年连续出台相关政策与通知,加大筹码支持房企绿色建筑的投入。如今,我国正经历愈来愈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不仅仅是环境这个客观因素,政府和行业的需求也让绿色建筑再次走上时代的风口。

▌来源:东北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