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内涵(一名新晋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9月,读了管理者永恒的导师——德鲁克先生的三部管理学著作,《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其中,《管理的实践》号称奠定了德鲁克作为管理学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内涵?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内涵(一名新晋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内涵

9月,读了管理者永恒的导师——德鲁克先生的三部管理学著作,《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其中,《管理的实践》号称奠定了德鲁克作为管理学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读这几本书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年龄也逐步到了可以胜任作为一名管理者的阶段;另一方面近期单位给了一些培训机会,其中就有推荐阅读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著作。

总之,开卷有益,尤其是这些能穿越时空的经典书籍。读书、思考、学习——“如何做好管理”这件事儿!

01

概述 | 何谓管理

1.1 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整合各类资源,使组织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的关键虽然只是“事”与“人”。但每位管理者完成目标的方式却通常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看到书中对管理有一种有趣的说法——管理是一门博雅艺术。优秀的管理者明白什么时候必须按照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该量体裁衣和区别对待,管理的最微妙之处在于对妥协的拿捏。

企业的绩效,是检验管理效果的是最终标准,管理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成不平凡的事情。

管理不只是当领导(责任比权利多得多),管理不是发号施令(反倒可能是为团队服务),管理不是读发言稿(而要实实在在的做事情)。管理是实践出来的,最终是为了达成现实目标,实现团队和企业的理想。

总之,管理的目的是“达成事情最好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人与各类资源的整合”。

02

做事 | 几大法宝

2.1 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时间规划,然后才是制定任务计划。

如何管理时间,简单说就是这么一套方法论:

1. 事前进行时间规划:知道当下什么事情才是重点,安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2. 事中专注事情本身:相信专注的力量,集中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很多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大块、不受打扰的时间里做出来的。

3. 事后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记录时间,分析时间,审查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改进时间管理。

据此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

而其中,又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关注的事项:

1. 合理安排作息:尝试“90分钟集中定理”(一个人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上限大概1-1.5小时)

2. 解放自己时间的方法:将别人能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就行了,然后解放自己的时间,但是需要跟踪这件事情的进展情况。

2.2 要事优先

这一点其实是时间管理的延伸,但我们觉得非常重要,所以单独写上一段。

如何确定重要的事情

要事优先,时刻明白自己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如睡觉,吃饭,运动,完成某家企业分析,看完某本书,写完某篇文章,陪娃,陪夫人,陪父母……然后集中精力当做当下最该做的事情!

如何找出纯粹是浪费时间的活动?不妨思考对于时间记录中的每项活动,如果我根本不做会怎样?!

不是按事情先后顺序而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放弃的事项”清单比“要做的事项”清单更重要,事情太多,要懂得学会放弃。

每次专注一件事情

卓有成效的人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专注去做需要最优先完成的工作。

除了集中我们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作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想办法集中整个组织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学会如何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同样重要,避免出现“做所有的工作,而每项工作都只做了一点儿”的倾向。比如第二天早上要早起晨练(锻炼身体作为当下第一优先级的事情),那么前一天晚上10点后就啥也不干,专心准备明天早起的东西以及准备早睡。

要事优先,坚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每次只做好一件事,可以让我们不会疲于奔命。

2.3 勤于思考

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

管理者无疑是灯塔、是指路明灯,团队需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派谁去解决……管理者不作为第一负责人去主动思考,肯定是不行的。

作为管理者,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工作思路,或者有能力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是啥,就是有方法论去学习,去设定目标,找到解决方法,带领团队实现目标。作为管理者,积极主动的思考,愿意先思考,再行动,花很多时间彻底思考应该设定目标的领域,花更多时间有系统地思考如何解决一再出现的老问题。比如:针对重复出现的危机,制定一套解决问题的流程,并且安排合适的人选负责流程的实施。

2.4 SIMPLE IS THE BEST

关于会议

开会的目的是什么?开会就是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集思广益思考解决方案。会议要高效,就需要让会议只围绕主题和目标展开。

关于报告与程序

只有当报告和程序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时,才运用这项工具,并且应该尽可能简化。只保留那些的确需要使用的报告。

2.5 如何有效决策

个人理解,决策就是:

1. 定位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思考可以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3. 在各种解决方案中比较,分析,并最终选择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4. 跟踪决策后事情的发展是否符合预期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比如我们需要采取举措确保你收到的信息既及时又准确,便于正确地采取行动。

其实,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决策。定位问题,思考方案,对比方案,解决问题,这可能就是决策的过程。只不过,有时候这个过程是我们一个人,有时候这个过程我们要组织一群人。

03

为人 | 人情世故

3.1 综述:人际关系管理

无论企业经济学的理论多么完备,分析多么周密,工具多么有用,企业管理终究都要回归到人的因素。

有一种自然法则:两个运动的物体一旦互相接触就会产生摩擦。物体是这样,人也是如此。处理所谓的“人际关系问题”,其实就是处理纠纷和摩擦,处理争执和合作等问题。

而优秀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就是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上级,下属)都能开心地开展工作和生活,并且工作和生活的结果也让人满意。

3.2 管理自己

管理别人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做好自己,才能让其他人信服自己。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凭什么可以管理他人?连自己都做不好,凭什么要求他人做好?以身作则,先管理好自己。

所以,除非管理层希望某个人的品质成为他的所有下属学习的典范,否则就不应该提拔这个人。

3.3 向上管理

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向上负责。是的,不是管理下属,而是管理上级。管理者不同于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宁可独自工作,通常很厌烦行政工作,而管理者必须学会这些必要的行政工作。

向上管理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让上司喜欢、尊敬和需要的人。

不同的管理者可能有不同的风格,比如只懂管理型(不懂业务,完全依赖下属完成工作),学习力超强型(能学懂业务,还指引下属开展工作),管理力超强型(虽然不懂业务,但有能力找到懂的人,出色的完成工作)。然而,他们做的事情的最大目的,无疑大概率都是在做好向上管理。

而做好向上管理,就要思考了解上级需求的办法。比如面对面沟通,听领导讲话记录,看领导的会议纪要,以及换位思考领导的需要和喜好。

这似乎很现实,但这的确就是作为管理者的首要目的和最大价值。

3.4 向下管理

管理自己和下属的关系要跟管理自己和上司的关系一样,都需要小心谨慎。

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带领、引导他人干活,而不是自己干活。

管理者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管理者不“操纵”人,而是激励、引导、组织他人做好自己的工作。

引导他人必备的技巧,就是沟通。学会了解他人的能力、需求与愿望,然后通过引导沟通、说服、安抚与激励,让下属完成工作任务,这些都是管理的必备技能。

领导人应该总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而非监督或命令,他的权威是根源于知识,而非阶级。上级对下属说得越严厉,下属就越听不进去。下属要听的是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对方所说的。

要确保新上任的人了解他的新工作。引导员工思考要把工作做好需要做哪些事情,引导他自己思考,理解以及行动,管理者要做的是把关、引导、协助以及教导。

不过,管理者必须扮演队长的角色,而不只是在场边摇旗呐喊的管理者。虽然具体实务管理者无需自己干,但是事情本身的思考、跟踪以及及时干预,管理者必须亲力亲为,尤其是那些管理者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外,延伸出一个管理职责幅度的问题,其实管理职责的幅度要视下属需要协助和教导的程度而定,而不一定我们常听到的6-8位下属。

3.5 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这一点适用于管理自己、管理上级与管理下属,我们很认同。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是让人们的全部长处、力量和抱负得到充分施展。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想改变别人的都是神经病。

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精深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努力去了解同事、下属和老板的优势,并想办法发挥或者帮助他们发挥这个优势。

经验显示,一个人擅长的事情,通常就是他想从事的工作,工作意愿通常都基于工作能力。

在用人的时候,用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3.6 团队建设

由于什么人都是不是全能的,所以了解团队的能力局限,然后努力扩大团队的能力圈,扩充需要且能力强的人进入团队,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为自己工作,是管理者必须思考以及行动的一件重要事情。

04

未来 | 学无止境

4.1 人格魅力打造的方法

做好管理,其实本质就是个人人格魅力的打造。自己变得更加具有智慧,更加有魅力,更加值得让人尊敬,管理这件事情也会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那如何提升我们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有句话说,喜欢一个人,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我们觉得这就是个人人格魅力打造的最好办法。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人品的唯一标准,人善天不欺,我们的持续努力,终将换来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4.2 充满自信,努力成长

德鲁克的书中有句话——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作为新晋管理者,很多时候我们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我想——只有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管理者吧!

其实教学相长,一个人在教导下属的时候,往往自己学到的也很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时,也能充分发展自我。

作为明日的管理者:

1. 修习基本的素养和知识:毕竟知识的确可以改变命运。

2. 学会对自己负责:塑造自己越来越强大的个人人格魅力,改造自己,同自己的恐惧和懒惰做斗争。

3. 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相信自己一定能飞得更高,抓住主要矛盾,优先专注于向上传递价值。

新晋管理者们,加油!

4.3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管理者通常不具体干具体的事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单纯的期望愿望成真,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使希望成真。

对于管理,若没有实践,一切的管理都是纸管理。

4.4 工作的意义与发展

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少数人能保持安好无恙,因为他们的内在资源能让他们自己创造工作。

所以,认真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奠定了最低下限。

但是,我们建议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在工作之外,尝试开拓自己喜欢的第二职业。原因有两点:

第一,打工人的管理生涯通常是不稳定的或者说不可能持续终生的。稍微长远点来看,大家都会退休,都会卸任管理者的岗位。

第二,如果目前的工作真的不喜欢,大家就很可能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就会慢慢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 小CP说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管理要躬行。管理需要实践,希望我们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作为一名管理者并开始实践。

而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先学习理论,思考理论,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也许目前的有些思考,在多年之后再回头看,会错的离谱,但我们希望能清晰的指导自己的对与错,犹如我们对待投资的态度。

毕竟,犯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发现了改正过来就好了嘛!当然,我们相信,较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END-

感谢你几分钟的陪伴

文/人财小C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