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和奉承(赞美与贬责)

赞美与贬责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听到赞美,而不愿遭遇贬责凡人如此,皇帝更是这样话说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爱听好话的人,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爱听好话的皇帝了皇帝爱听好话,于是臣子们便投其所好,不管皇帝做什么,总会获得一片赞美之声皇帝高兴了,臣子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于是皆大欢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赞美和奉承?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赞美和奉承(赞美与贬责)

赞美和奉承

赞美与贬责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听到赞美,而不愿遭遇贬责。凡人如此,皇帝更是这样。话说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爱听好话的人,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爱听好话的皇帝了。皇帝爱听好话,于是臣子们便投其所好,不管皇帝做什么,总会获得一片赞美之声。皇帝高兴了,臣子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于是皆大欢喜。

登基之初,杨广也算个好皇帝,事实上,他为各地战事也立下过汗马功劳,并且也想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可人都是有缺点的,有了缺点,如果有人提醒,改过来也就是了。怕就怕有了缺点后,别人不但不提醒,反而极尽赞美之词,那就麻烦了。杨广喜欢旅游,但又爱讲排场。他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返。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短短六年时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役死者过半。可是,他干这些事时,听到的总是一片赞美之声,因为离民众太远,来自底层的声音他是听不到的。最终,逼得民反。在逃亡时,杨广被自己的部下宇文化及等人缢杀。可以说,杨广完全是被赞美打倒的。跟杨广相比,清朝的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就听不到什么好话了。因为他登基时,才六岁,而且也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皇帝,前面有摄政王多尔衮管着,后面又有他的母亲孝庄皇后管着。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有人说他的不是。所以,他听到的大多是贬责之词。

其实,福临也不傻,他也有过雄心壮志。可是,不管他做什么,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他不肯娶皇后,可偏有人替他操心娶了个与他性格不合的女人,后来虽然被他废了皇后的封号,但仍被立为妃子。再后来,又有人替他操心册封了皇后,可还是与他争吵不断,实在过不了日子,他才宠爱了董鄂妃,可董鄂妃却不幸死于花季。

不得已,他决定去当和尚。但也没人真正了解他,拥护他的决定,不过是想让他顶着个光头来继续当皇帝,为某些人的利益当棋子而已。于是,贬责声再起,让他当和尚也不得安宁。国事、家事,没一样是他做得了主的,为此福临心烦意乱,憔悴不堪,竟然在22岁花一般的年龄,就染病而逝了。可以说,福临完全是被贬责打倒的。

既然赞美与贬责都能将人击倒,那么,我们以后面对他人时,是赞美呢,还是贬责呢?或者说,在面对别人的赞美与贬责时,又该怎样做呢?总不能又像这两位倒霉的皇帝一样,被击倒。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不管是被赞美击倒的人,还是被贬责击倒的人,他们都是在乎得失的人。如果一个人不在乎得失了,还有什么能击倒他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