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之二(商鞅变法2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之二(商鞅变法2立木为信)(1)

上文说到公孙鞅已经把变法内容都制定好了,只是怕人民不相信它是真的,还没有正式颁布。于是,在首都的南市食品街正中,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杆,声明有人能把它移到北门,给予黄金十斤。人们都觉得奇怪,没有人敢去碰它。公孙鞅增加赏金到黄金五十斤,有个人觉得试试也无所谓,就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公孙鞅马上给他五十斤黄金作为奖励。

于是,公孙鞅正式下令变法。

法令执行了一年,秦国各地人民纷纷到首都去上访,说新政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正在民怨沸腾的这个节骨眼上,太子嬴驷触犯了新政,怎么处理成为了变法成败的关键。

公孙鞅说:“法令之所以不能执行,就是因为高层人士去破坏它。太子是王储,是国家的法定继承人,不能对他使用刑罚。但是负责教导太子的人必须接受惩罚,把太子的师父公子虔抓起来割去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刻字(黥刑)。”

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家最厉害的法宝。国家不能丧失人民,人民不能失去信用。没有信用就无法管理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保护国家。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他的邻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他的人民,善于管理家族事物的人不会欺骗他的亲戚。而笨蛋的处理方式则恰恰相反,欺骗邻国、欺骗人民、甚至于兄弟、父母、儿女,领导不信任下属,下属不相信领导,上下猜忌,必将会一败涂地。得到的蝇头小利不能医治创伤,也不能弥补损失,这难道不是人伤心难过吗?

在历史上,齐桓公不违背跟曹沫订立的盟约(齐国击败鲁国,鲁国求和。两国在柯邑举行会谈,鲁国大将曹沫用匕首劫持齐桓公,强迫齐桓公退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在威胁之下只能答应),晋文公不贪图原城的土地(晋文公围攻原城,下令说“三天攻不下来,立即撤退”。三天没有攻克,晋文公准备撤军,这时得到情报说原城人已经准备投降了,下属建议晋文公应该驻军待变。晋文公说虽然得到原城,但会使我们失去信用,这对我们的伤害更大。等到大军撤退十五公里时,原城宣布投降),魏文侯不改变与国家公园园长的约会(见前面写的战国初霸魏文侯),秦孝公不吝啬移动木材的赏赐。这四个人的做事目的虽然不是那么纯洁,而且公孙鞅最刻薄了。而且,处于这样一个混乱时代,天下人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仍然要建立威信,这样才能团结人民,何况是治理一个四海升平的、大一统的中国呢?

商鞅变法之二(商鞅变法2立木为信)(2)

君甫曰:玩政治的就是有花活,公孙鞅通过“立木为信”,使人民感受到了国家的信用,使新法能够顺利实施。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成语都说出了做人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只有守信用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必将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而在现今社会,信用依然是一个问题。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要是没有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汽车没有传动轴一样,它靠什么上路呢?

你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