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

(一)

今天很偶然看到马未都先生讲解文物和汉字的一个小视频,下文是链接:

马未都:这个字很有意思,在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上都没有找到读音

我点进去看了一下,马先生说的是一件汉代漆器耳杯,杯底写有「君幸酒」三个汉代隶书,而背面有两个汉隶:「䔍須」。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2)

有的读者的手机可能无法显示这两个字我用截图的方式

马先生认为「到现在我们不能解读这两个字」,且他查遍了所有的辞书,只有收录汉字最多的「现汉大词典」有这个字,但是没有注音: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3)

马未都先生指的【现汉大词典】应该指的是《现代汉语汉大词典》,我在这个词典中横竖就是没有找到这个字,找了三四遍: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4)

版本信息——2009版,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觉得马先生可能记错了,因为表述是矛盾的:

  • 第一,「词典」不是「字典」,既然不知道「䔍」的意思,语素不明,如何编入词典?读音不明?如果拼音索引?
  • 第二,意义未知,读音不明,只在出土文献上见过,为什么要将其编入《现代汉语大词典》呢?这种字应该编入字典,而不是「现代汉语」的词典。

当然,不能排除我大意疏忽没找到,或者他说的词典版本跟我的不一样,但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二)

那么,到这里反而让我起了疑情,这个字是真的如马先生所说:读音不明,意义不明?

但是,我继续在其他字典中寻找,很快就找到了。完全不是所谓的只有【现汉大辞典】才有,其他没收录。

在《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收录了「䔍」,释文指出就是「笃」的讹体:【注1、注2】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5)

中华字海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6)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引用北魏碑刻《高庆碑》之句「孝悌之至,忠信之䔍(笃)」,很明显就是儒家伦理观一些格言警句的化用,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信笃敬」等等。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7)

北魏《高庆碑》

历代碑刻及其传世墨迹都可以见到这个「䔍(笃)」字,我只随便引用一些。

《碑別字新編》中收录的南北朝碑文中「䔍(笃)」字【注3】: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8)

敦煌文献中的「䔍(笃)」字:【注4】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9)

还有诸如《干禄字书》、《隶辨》等等,就不一一著名详细出版信息。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0)

暨南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都有「忠信笃敬」的校训,创办上海海事大学(原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王伯群手书的「忠信笃敬」将「笃」写成「艹」字头。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1)

一些现代人的墨迹中也写隶书的时候也有这种写法: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2)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

因为「竹字头」在篆书、隶书的时候,跟「草字头」很相似,隶书以后,草字头和竹字头很难区别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3)

所以,很多汉字都从「竹字头」讹变为「草字头」。比如:「著」的本字就是表示「筷子」的「箸」:【注5】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4)


(三)

好,我们搞清楚「䔍」是个什么字,再回到马未都先生说的搞不清意思的「䔍须」二字上。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文物的背景信息。

我们知道马先生说的那个西汉漆器耳杯上面有五个字:「君幸酒」和「䔍须」: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5)

我找到了这个文物的出处,这个文物现存于扬州博物馆,1997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注6】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6)

那「䔍(笃)须」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汉代漆器酒杯上写「君幸酒」,餐具上写「君幸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大致意思是「尽兴的吃、一醉方休」。

比如:湖南马王堆辛追夫人的漆器上也有这几个字: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7)

除了「君幸酒、君幸食」以外,马王堆漆器耳杯背面也有文字,表示辛追夫人家的官职地位【轪侯家】:【注7】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8)

也就是说,这样我们就有了横向比较的基础,可以锁定「䔍须」铭文二字的意义的范围。

我查阅理论一些研究汉代的漆器的专著和论文。汉代漆器文字除了「君幸食」等吉祥话语以外,不外乎两大类:

  • 制者标记:起到物勒工名的作用。
  • 物主标记:起到标示物主的作用。【注8】

马王堆漆器上【轪侯家】就是物主标记,另一些漆器上「成市饱、成市草」就是物勒工名,表明产地,「成市」就是今天的成都。还有表示属官的文字,如「内官、厨」等文字,表示工匠、漆器商标的文字。

马先生说的这个「笃须」其实就是人的名字,是物主标记: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19)

比如另一些表示物主名字的漆器耳杯铭文:

  • 「恒安、恒乐」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20)

  • 大张、千秋: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21)

图引自【注8】


结论

马先生说的这件漆器耳杯,1997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西湖胡场20号西汉墓的,杯底有汉隶「君幸酒」铭文,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22)

杯的反面是汉隶「䔍须」二字。而「䔍」就是「笃」的讹变字形。因为篆书和隶书中艹字头和竹字头字形相似,经常讹混不分。

汉代漆器产生的背景(趣味考据马未都所说的汉代漆器上)(23)

根据秦汉漆器铭文模式来看,「笃须」应该是物主的名字。


参考文献
  1. 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字海[M].1.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4 :279.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 (1987). 汉语大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3475
  3. 秦公. (1985). 碑别字新编. 文物出版社.360
  4. 黄征. (2005). 敦煌俗字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91
  5. 李學勤等(2013),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 395
  6. 扬州博物馆. (2004). 汉广陵国漆器. 文物出版社.52
  7. 国家认为历史——马王堆汉墓下,轪侯夫人辛追请你共赴千年盛筵,form: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a1e980cd1f1499669000008
  8. 洪石. (2002). 战国秦汉漆器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文物出版社).第三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