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

1952年,32岁的张爱玲以完成被二战中断的学业为由,离开大陆,前往香港。

彼时张爱玲无夫无子,孑然一身。临行时,她只告诉了一个人,那就是和她同住的姑姑张茂渊。

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她早已和父亲断了联系,母亲又远在英国,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张子静,还是在她走了以后,才从姑姑那里得知姐姐已经离开大陆的消息。

张家人四分五裂,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

张爱玲与姑姑的道别既有温情,也有理性。姑侄二人约定好从此不通信,不联系,张茂渊将自己珍藏的家族相册送给热衷家史的张爱玲,作为临别纪念。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道别。二人心中都很清楚,此去一别,即为生离。天涯海角,永不相见。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1)

四十年代末的张茂渊

视如己出

张茂渊直到78岁才嫁给自己的初恋李开第,一辈子未曾生育,待侄女张爱玲就如同待自己的女儿。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和张茂渊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都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和李鸿章之女李菊耦的孩子,张茂渊比张志沂小5岁。

张志沂是个遗少,染了一身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张茂渊却是个新女性,常年自食其力。由于兄妹俩性格迥异,长大后关系渐渐疏远了。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和张茂渊的关系原本不错。张爱玲4岁时,黄逸梵以做小姑子监护人的名义,和张茂渊一起去欧洲留学。归国后,黄逸梵和张志沂依然矛盾不断,二人最终离了婚。离婚后的黄逸梵和张茂渊一同居住,姑嫂关系一度好到被人怀疑是同性恋。然而时隔多年后,因为一场金钱纠纷,张茂渊和黄逸梵也不大来往了。

至于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张子静,软弱平庸,也得不到张茂渊的喜欢。

用张爱玲的话说:“她(张茂渊)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

但是张爱玲还强调了一句:“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

能让张爱玲“自动粘附”的人并不多。张爱玲之所以亲近姑姑,是因为她知道姑姑待她的好。

张爱玲14岁那年,张志沂再一次准备结婚,对象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张茂渊在夏日的阳台上告诉张爱玲这个消息,正处于敏感期的张爱玲闪过一个恶毒的念头:“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推下去,一了百了。”

张茂渊知道张爱玲对孙用蕃的排斥,担心孙用蕃不能仔细照管张家姐弟的生活,常常主动跑过来关心他们。

1935年,孙用蕃鼓动张志沂搬了家。张茂渊为了张爱玲和张子静有一个好的住宿环境,自己掏钱给姐弟俩各买了一张床,一个衣橱,一张写字台和一把座椅,安顿好二人后才离开。

还有一次,张爱玲和张子静生了病,张茂渊亲自请了一个外国医生,自己开车前往张家跟医生沟通。医生开完药后,她又对佣人百般叮嘱,交代清楚后才回家。

张爱玲的父母都不善于照顾孩子,张爱玲从姑姑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2)

张茂渊

中学毕业后,张爱玲想出国留学,遭到了张志沂的强烈反对。张志沂的反对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嫌出国留学的花费太高,他舍得花钱吃喝嫖赌抽,不舍得给女儿做教育投资;二是对女子出国留学有心理阴影,毕竟黄逸梵就是留学归来后跟他离婚的。

张爱玲的留学想法得到了黄逸梵和张茂渊的大力支持。张爱玲常常往母亲和姑姑的住处跑,被张志沂认为多少有些白眼狼——明明是他给女儿供吃供喝,结果女儿的心还是在前妻那里。

孙用蕃对黄逸梵频繁干涉张爱玲的教育问题更是有诸多不满。离婚重组家庭就像个火药桶,矛盾多到堆积出火花来,只差个引子就能点着。

过了一段时间,引子终于来了。

张爱玲没跟孙用蕃打招呼,又跑到母亲和姑姑的公寓住了两个星期。孙用蕃觉得继女眼里没有自己,和张爱玲起了冲突。

二人的争执惊动了张志沂,他匆匆忙忙地拖着鞋跑下楼,当着全家大小的面,狠狠地打了张爱玲一顿。为了防止女儿逃跑,他特意指示警卫,不许放走张爱玲,然后把张爱玲关了禁闭。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3)

张志沂

第二天,张茂渊闻讯后来找张志沂。她让张志沂放了张爱玲,顺便和张志沂商量张爱玲出国留学的事。

张志沂气犹未消,听得暴跳如雷,直接拿起手杖打向张茂渊。张茂渊的眼镜被打破了,面部被玻璃划伤,鲜血直流。

张茂渊没有救出张爱玲,临走前放下一句狠话:“以后再也不到你家里来!”

兄妹二人从此断绝了往来。

半年后,张爱玲趁警卫换班的空隙,偷偷跑出家门,投奔母亲和姑姑。当她问起姑姑伤疤的由来时,张茂渊随口说了一句:“给你父亲打的。”张爱玲既愧疚又感激,姑姑为她出头,却不居功。

同住十年

1939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伦敦大学。恰逢二战爆发,英德两国激战正酣,张爱玲不得不放弃赴英留学的念头,转去香港大学读书。

张茂渊委托自己的初恋、在香港工作的李开第帮忙照顾张爱玲。尽管张茂渊年轻时没有和李开第成婚,但却始终和他保持着光风霁月的友谊。李开第欣然应允,忠实地履行了“监护人”的职责,张爱玲一直称呼他为“Uncle K.D”(开第叔叔)。

1942年,香港沦陷于日军之手,香港大学暂停办学。只差半年就能毕业的张爱玲,被迫中断学业返回上海,和姑姑住在了常德公寓。彼时黄逸梵已再次出国,张茂渊实际上相当于张爱玲的第二个母亲。

姑侄二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同住生涯。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4)

张爱玲和姑姑

张爱玲有读大学的执念,却总是和大学差了一点缘分。本着“出名要趁早”的心态,她以亲友的故事为蓝本,开始了小说创作。

1943年,张爱玲在杂志《紫罗兰》上发表了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而红。主编周瘦鹃极为欣赏张爱玲的才华,应邀到张爱玲家里做客。

张爱玲不善俗务,张茂渊便承担了帮侄女招待客人的任务。她准备了牛酪红茶和甜咸西点,配以精致的茶杯和茶盘。喝完茶后,她主动和周瘦鹃谈起了对方喜欢的园艺。

这场茶会给周瘦鹃留下的印象很深。周瘦鹃称赞张茂渊是一位气度高雅的女性。

张茂渊帮张爱玲应付过很多场合。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发表长篇小说《十八春》。一位和书中女主角顾曼桢有相似遭遇的读者,跑到张爱玲的公寓门口哭了一下午,张爱玲不知如何应对,不敢出门见她。后来,还是张茂渊出马,亲自劝走了这位读者。

其实张茂渊本人对文学毫无兴趣,不爱看书报杂志,更不喜欢文人。不过对于张爱玲的小说,她却愿意篇篇过目。张爱玲的小说多由家族亲戚的故事改写而成,许多亲戚读了她的小说后,气得跟她断绝了来往。

张茂渊虽然也嫌她的小说“不大愉快”,但她还是给张爱玲讲述了不少家史作为小说素材,尽管她会强调:“连我都不在意那些旧事了,你们这代人更要向前看。”

张爱玲常常被姑姑吐槽。张茂渊曾经像母亲抱怨女儿那样说道:“和你住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而且自大。”

张茂渊这么说并不是毫无道理。张爱玲从小被保姆带大,生活自理能力一贯较差。虽然她写起美食来让人垂涎欲滴,但是她自己却不怎么会做饭,偶尔做一次又把握不好火候,弄得厨房烟熏火燎,最后只好放弃做饭。

被母亲当作少爷养大的张茂渊也有过挥金如土的时光。她和黄逸梵合住时,曾雇过一个白俄司机和一个法国厨师,生活很是阔绰。后来随着物价上涨,投资失利,她不得不辞退厨师,自己做饭。

有一次,张爱玲想吃包子,张茂渊手头上没有馅料,就用芝麻酱做馅,捏了四个小小的包子给她吃。这样温暖琐碎的日常,让身处乱世的张爱玲,对姑姑的家有了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半生流离

张爱玲和汪伪政府高官胡兰成在一起时,张茂渊极为反对,说胡兰成“政治身份不清,家庭关系模糊”。作为李鸿章的外孙女,张佩纶的女儿,张茂渊虽然不问政治,但她对政治的影响力再清楚不过。

张爱玲亦不是不知道这一点,然而热恋让她暂时丧失了理智。张茂渊阻拦无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陷进去。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5)

胡兰成

在一起两年多以后,张爱玲认清了胡兰成的花心面目,终于下定决心,同他分手。许多亲戚听说张爱玲闪婚闪离(其实张胡二人并未办理过结婚手续),对方又是一个汉奸,都对她侧目而视。只有张茂渊理解她的心理,同情她的遭遇。

“汉奸妻”的标签使张爱玲的创作生涯大受打击。建国后,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所长夏衍本来打算邀请张爱玲做编剧,因有人反对而作罢。

1952年,深感前途渺茫的张爱玲决定以回港大复学的名义离开大陆。张茂渊心里放不下李开第,没有一同随行。对于这次离别的意义,二人心照不宣。张爱玲跟姑姑约定从此断了联系,权当她死了。

张爱玲走得匆忙,连小说手稿都没带,却带走了张茂渊送给她的家族相册。四十多年后,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正是用这本家族相册,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对照记》。

赴美后,张爱玲经历了人生最困窘的十年。十年里,她多次尝试打开英文写作市场,却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幸好她在香港认识的至交好友——宋淇夫妇将她的作品推向了港台文坛,使她后半生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远在大陆的张茂渊,依然守在张爱玲离开前和她一起住过的卡尔登公寓里,过着退休独居的生活。由于和张爱玲早已断绝了联系,没有“海外关系”的张茂渊在历次运动中未曾受到太大的冲击。

鸿雁往来

1978年,张茂渊和张爱玲恢复了通信往来。

张爱玲没有想到姑姑还住在原来的卡尔登公寓里,感叹道:“我真笨,也想找到你们,却找不到,没想到你们还是在这个房子住。”

当她得知张茂渊历经沧桑后,终于以78岁的高龄嫁给丧偶多年的李开第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联想到姑姑当年为了李开第拒绝离开大陆,张爱玲给宋淇夫妇写信道:“我非常感动,觉得除了你们的事,是我唯一亲眼见的伟大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的第一任老公(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6)

张茂渊和李开第

恢复了联系后,张茂渊急于知道张爱玲离开大陆后二十多年来的经历,问询她在丈夫(张爱玲的美国丈夫、左翼作家赖雅)病故后如何维持生活,有没有固定收入和养老金。

1979年9月,张爱玲虚岁六十岁生日前,张茂渊给她写信:“你可知道,在中国说起来,你今年是六十大庆了,过得真快,我心目中你还是一个小孩。”

1985年,张爱玲因频繁搬家,与张茂渊再次丧失了联系。1987年1月,张茂渊通过柯灵打探到宋淇的地址,去信道:“可否请先生把爱玲最近的通信址见示,并转告诉她急速来函,以慰老怀。我已85岁,张姓方面的亲人,唯爱玲一人而已。

自80年代起,张爱玲多次给张茂渊汇钱,希望姑姑手边多些钱就可以多花点,比如“雇人买菜,买个新电视之类”,让姑姑和姑父安享晚年。

张爱玲在钱财上一向和人泾渭分明,当年张茂渊也吐槽过她“财迷”,说她“一身俗骨”。

她从不悲天悯人,不愿意帮别人的忙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唯有对姑姑,她数次主动周济,可见她和姑姑的亲近。

1991年,张茂渊因癌症去世,享年90岁,留下的遗嘱中提到“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骨灰随便撒掉”。一周后,李开第给张爱玲写信,告知了她这一不幸的消息。

爱玲,请你镇静,不要激动。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与我至爱的亲人已与6月13日晨6.45与世长辞了。

张爱玲生性孤僻,晚年更是深居简出,很少和外界联系,几次为了躲避记者和书迷的造访而连夜搬家。张茂渊曾给她寄过三封信,她带在身上没有拆,怕信里有姑姑生病的消息。

4年后,张爱玲患心血管疾病去世,享年75岁。她的遗嘱是早已写好的,要求不举行葬礼仪式,将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临到人生终点,侄女还是像姑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