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

动听河北 为爱发声

倾听河北,让心灵在故事中旅行;
云游四方,足不出户与美好邂逅。


在全国上下奋力抗击疫情之时,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共克时艰、畅享美好,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合策划推出《动听河北》栏目,每天下午14:30之后在《992乐行天下》节目中连线各地旅游人带您走进故事中的河北。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

本期带您走进雄安新区。提起雄安,大家跳入脑海的第一个景区一定是白洋淀,这个河北第一大内陆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最出名的团队就是雁翎队,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小兵张嘎”。雁翎队的由来是什么?“小兵张嘎”这个影史形象的原型又是谁?一起来听“故事中的白洋淀”,听英雄的河北儿女如何在这片热土上保家卫国。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2)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3)

讲述人:白洋淀大观园国际旅行社导游员 陈红


雁翎队奋勇抗敌的故事


白洋淀,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它不但有苇田、水村、渔舟、飞鸟,还有着一支英雄的队伍——水上雁翎队。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白洋淀水区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猎户们十分愤怒。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安新县委委派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就有22名猎户报名,出船出枪,参加抗日。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4)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5)


他们自带的武器俗称“大抬杆”,是当地猎人发明的一种专门打水禽的武器,枪身有2.5米至3米长,一个人扛不动,所以只能固定在一种特殊的专用船——“排子船”上。大抬杆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很大。


为了防止枪膛内的火药受潮,便在点火的信口处插上一根雁翎。并且由于长期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他们的排子船在淀面行驶时往往呈现“人”字形,就像群雁在空中飞翔时的队形。基于这两个原因,时任安新县县委书记的侯卓夫将其命名为——雁翎队。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6)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7)


雁翎队队员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的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的包运船。


这支骁勇的水上游击队,与侵略者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雁翎队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利用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8)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9)


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因此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

雁翎队,是奇兵,端岗楼,像拔葱。淀头、刘庄、十方院,眨眼端个干干净净。

雁翎队,是天兵,打了伏击打包运。水路切断运输线,旱路击毙杨文凤。

雁翎队,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0)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小兵张嘎不就是白洋淀的吗?是的,他就是以老雁翎队队员赵波以及众多人物为原型而刻画出来的影视人物。这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活灵活现的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水上雁翎队的飒爽英姿。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1)


过去的白洋淀有着英勇的雁翎队,他们驱船为马,投苇当枪,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英雄赞歌。现在的白洋淀划进了雄安新区,天更蓝,水更清,白洋淀人民正以不屈的雁翎精神铺就着新区的辉煌画卷。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2)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3)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4)


如今,疫情当道,我们河北儿女正和全国人民一起奋勇抗击,等到蒲红苇绿,波光粼粼,欢迎您到雄安新区白洋淀!


小兵张嘎真实人物(动听河北)(15)

你喜欢这位讲述人讲的故事吗?关于河北景区的故事,你还想听哪些?祝福祖国,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留言、转发!



来源 | 河北交通广播车友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