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虚词及用法(说一说文言文虚词)

“虽”,作为让步连词,可以译为“虽然”和“即使”,但是,什么情况下译为“虽然”,又什么情况下译为“即使”呢?二者是否可以互换呢?

显然不是。一般字典里面是这样解释的: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

“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我经常分不清楚某个地方到底该用“虽然”,还是该用“即使”,大多数情况下,似乎这两个词可以互换,意思的差别并不太大,所以,就一直糊里糊涂地凭感觉来译。

比如,在《古文观止》卷四战国策选文中,“庄辛论幸臣”里有一句“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这句中的“今楚国虽小”,似乎可译为“如今楚国虽然小”,亦可译为“如今楚国即使小”,到底用哪个呢?

又比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一句是----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这句话中的“虽少”,可译为“(我儿)虽然小”,也可译为“(我儿)即使小”。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教给孩子,让他们用某一个标准来判别应该使用哪个连词最贴切呢?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我琢磨过很多本不同的虚词词典,都觉得很绕,不够简单粗暴,不要说孩子,就是我,每每碰到这个“虽”字,我心下都要一紧。

直到我翻到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P162,其中有一个方法很管用,即:“虽”字句说的是事实,就译为“虽然”;如果“虽”字句说的不是事实,就用“即使”。

我们再来看上面两个例句。“今楚国虽小”,“楚国小”是事实吗?显然不是,楚国很大,是五霸之一,所以,应该译为“如今楚国即使小”。

“十五岁矣。虽少”,“十五岁,少”是事实吗?显然是,所以,应该译为“十五岁了。(我儿)虽然小”。

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有一句是----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其中,“虽然”是固定词组,其中的“虽”译为“虽然”或“即使”,“然”译为“这样”;合起来译为“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那么这里应该译为哪一个呢?

我们仍然可以用上面杨伯峻先生的方法。“以大易小,甚善”是事实吗?显然不是,安陵君不想交换,不觉得很好,所以不是事实,应该译为“即使这样”。这一句完整翻译为----安陵君说:“(承蒙)大王施予恩惠,拿大面积的土地来换小的安陵,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就)希望始终守住它,不敢换!”

我终于不用害怕连词“虽”了!我想,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小朋友,他们就不会再觉得文言文难了。所以,孩子学不好文言文,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教孩子的人的问题。

文言文18个虚词及用法(说一说文言文虚词)(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