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海鲜指南综合整理,4月13日,中国渔业协会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就“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生产经营”在北京召开听证会,着重对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等三部委拟联合发文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生产经营的通知》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文件精神进行介绍及解读,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1)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2)

河鲀(俗称河豚或河豚鱼),主要是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形科的鱼类品种,中国沿海常见的有40余种,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黄鳍东方鲀、星点东方鲀等,在中国河鲀养殖产区主要养殖两个品种:(1)北方为红鳍东方鲀,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2)南方为暗纹东方鲀,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3)

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在中国养殖和食用范围最广。其中,红鳍东方鲀主要是海水养殖,产品大多外销到日、韩等国,养殖基地多在辽宁大连一带;长江流域养殖种类则以暗纹东方鲀为主,产品以内销为主,江苏为主要养殖基地。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4)

中国河鲀养殖起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当时兴起河鲀养殖主要是为了出口,而且出口的市场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日韩两国喜食河鲀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养殖模式有工厂化、池塘、海上网箱养殖,河鲀养殖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根据中国渔业协会河鲀分会的不完全统计,在黄渤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直接从事河鲀养殖的业户就有4000余家,辽宁、江苏、山东、广东、福建是河鲀主产区,而整个河鲀鱼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则超过50万,包括种苗、养成、技术服务、饵料供应、活鱼与冰鲜鱼运输、配合饲料加工、渔业设施和出口贸易等。其中,大连是国内养殖河鲀鱼的一个主要产区,产业规模约5亿元。

日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河鲀消费国,每年的消费总量在2万吨左右。中国是对日河鲀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出口量5000吨-6000吨,出口季集中在5月——10月份。暗纹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这两个品种的河豚是日本政府允许食用的鱼种。这类河豚出口至日本,也无需检测河豚毒素。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5)

过去二十余年,养殖的河鲀在国内无法公开上市流通,不少加工商出口时频繁遭遇凶猛压价潮,一直被日韩压制着,没有谈判的话语权。“我们从1993年开始养河鲀,所养殖的河豚80%出口韩国和日本。因为国内不允许上市流通,日韩清楚我们除了出口没别处卖,所以价格常常由他们压着。”中国渔业协会河鲀分会常务副会长、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雪松在听证会上说。近两年,国内红鳍东方鲀的消费量每年仅在二三百吨,但养殖河鲀成本高,国内外五六千吨的量难以维持企业运转。此次国内市场有条件开放,将大大扩展养殖河鲀产业的发展空间。

2010年12月,卫生部发布第78号令,废止和宣布失效《改水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暂行办法》等48件部门规章。其中禁止河鲀流入市场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被废止,河鲀被列为新资源食品;

2011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连河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一份征求意见函,这份征求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的函这被解读为养殖河鲀市场解禁的前兆;

2016年3月23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试点开展养殖河鲀源基地备案工作,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是中国有条件开放养殖河豚市场的基础性工作。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6)

第一,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放开的原则,先行有条件的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的生产经营。

第二,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必须备案。备案工作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6】20号)执行。

第三,养殖河鲀经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利用。也就是说将来在流通的应该是加工的河鲀。禁止经营河鲀活鱼和未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生产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

此外,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养殖河鲀、加工河鲀的,必须通过由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的专家考核后,并在农业部进行备案公示,才能获得生产经营许可。养殖河鲀只有经过加工企业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加工处理后,包装后,明确标识,和可追溯才能进入国内市场上流通。

河鲀加工企业考核备案的条件更加严格:首先,必须自己就有农业部备案的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其次,必须具有河鲀加工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术;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4.养殖河鲀完全无毒安全吗?为什么选择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

关于河鲀(关于河鲀这5件事你得知道)(7)

根据国际通用的鉴别标准,河豚毒素含量可分为无毒、弱毒、有毒、强毒等四个级别,检测含量小于2.2mg/kg为无毒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多部委做了多方工作研究河鲀鱼的到底有没有毒?能不能食用?业内人士关注研究了二十余年。随着近些年条件技术纯熟,检测数据显示,养殖的河鲀鱼含有毒素远远低于风险值。

目前,各地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产品,由国家疾控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中心、地方质量检验所等具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河豚毒素检测结果显示,几乎全部是未检出或小于0.05mg/kg,至今最高检测结果为0.21mg/kg,远小于限量值的十分之一。该结论表明,养殖河鲀的毒性含量明显降低,达到无毒级,并且经过无毒加工处理,可以安全食用。同时,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个品种人工养殖时间最长,控毒养殖技术和出口内销市场最为成熟,产品安全质量有保障,其产业涉及面最广、产量最大,可以先行先试。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河鲀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属于神经性毒素,过量食用可以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主要分布在卵、肝、肠等内脏中。绝大部分野生河豚鱼都含有河豚毒素,而且含量及分布相差都非常大,这就出现了民间讲的“拼死吃河豚”说法,中国每年报告的河豚中毒事件,都是误食野生河豚鱼引发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河豚毒素也并不是单纯就在河豚鱼里边,在别的生物种里边也会有,例如织纹螺、云斑裸颊虾虎鱼等。

中国对河豚毒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有两个,即《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T 5009.206-2007)和《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其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检测精度也很高,最低检出限达到0.05mg/kg,可以作为河鲀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依据,同时,国标委和卫计委也正在整合各种检测方法,以形成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的河豚毒素检测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新标准发布后,要按照新标准执行检测。

加工企业应当按照河鲀加工技术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豚毒素,河鲀可食部位(带骨皮和肉)经检验合格后附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红鳍东方鲀加工按照《养殖红鳍东方鲀鲜、冻品加工操作规范》GB/T 27624-2011标准执行,暗纹东方鲀按照《家化暗纹东方鲀 安全加工操作规范》DB32/T 543-2013 标准执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