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

前文回顾:《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无形大树的有形力量(上)

04、贾母的理家

贾母理家的岁月已经远去,只能想象了,但是从她提到秦可卿时对下人的看法就知道,她才是那个真正“世事洞明皆学问“的人,她深知那帮人都是”势利眼“。

大家族的下人有多可怕?就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顿饭就知道了——黛玉差点把饭后漱口的茶喝了!

这段林黛玉心理状态的描写简直绝了:先是想起父亲说饭后茶伤胃,不能马上喝;转念一想,既然来到贾府就要尊重这里的习惯,于是又喝了。但是她马上机敏地发现有人把痰盂拿来,马上又学姐妹们把茶吐掉了。

此处甲戌本眉批,当年晋武帝的驸马不知道上厕所给他的两枣是塞鼻孔用到的,于是吃掉,从此过上了被宫女太监取笑的日子。说实在,主子其实是真不在意这些事情,但是下人会取笑你。

这个细节,不仅带出了贾府姑爷林如海书卷气过浓,所以贾母着急领养孤女;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黛玉非常地机敏。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1)

同样是理家,贾母是威严,凤姐儿是让人怕。

王熙凤是厉害的,她是那种中午吃完饭,倚着门框剔牙,听着婆子汇报工作,就能发现账目有问题的人。但是,凤姐儿太不能容人了,她从不吝啬直接给让她不爽的人以暴击——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大闹宁国府……

在这点上跟贾母的厚道很不一样,且看第29回清虚观打醮的对比。

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个剪筒,照管各处剪蜡花儿,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打了个嘴巴,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斤斗,骂道:“小野杂种!往那里跑?”

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打,打!”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过来问。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蜡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

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惯了的,哪里见过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儿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呢。”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又向贾珍道:“珍哥带他去罢。给他几个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虽然书里没有说,但是下人们对贾母是敬畏。贾母时不时还是会跟一些老一辈的姨娘聚聚,她们的孙子考中了科举,也是第一时间来看老祖母。

贾母在朝廷上也很有面子,一方面,跟她是诰命夫人有关;另一方面,我估计当年她也协助丈夫处理了不少事情。

所以,生命的经验不在于在财富堆砌中过得有多么的讲究和精致,而是在于在生命历程中经历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2)

05、贾母的审美

刘姥姥逛大观园,在潇湘馆,贾母发现林黛玉的窗帘颜色不对——因为潇湘馆一概是绿色,又用了绿纱,而且一看就知道这种纱颜色虽好,但是很快就会旧,看着“不翠“。王熙凤马上吆喝说库房里面有蝉翼纱,很多颜色花样,马上被贾母取笑了,说她没见识,且看: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做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做蝉翼纱。正经名字叫‘软烟罗’。”凤姐儿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

贾母笑道:“你能活了多大?见过几样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和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做‘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

凤姐儿一面说话,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做被做帐子试试,也竟好。明日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户。”凤姐答应着。众人看了,都称赞不已。

真 · 江南织造大掌柜。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3)

来到蘅芜苑,贾母又觉得薛宝钗家里太冷,"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马上不同意了,并且有理有据: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于是,贾母提议若很爱素净,少摆几样倒使得……叫过鸳鸯来,吩咐道:

“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照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拿来,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账子也换了。”

寥寥几笔,就把蘅芜苑添置完成——既闹热了,又不影响宝钗想要的朴素效果。

中秋夜,在凸碧堂赏月、品笛,必须远远地、慢慢地吹来,大家都觉得新奇并“可听”,有“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的效果。然而,桂花阴里的笛声毕竟是“呜呜咽咽”传来,好对应宁国府贾珍三更时分“见鬼”。听到墙外祠堂里一声“长叹”,贾府祖宗的棺材板真是盖不住了。

也正是这个中秋时节,江南甄府被抄家,回京治罪了。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4)

06、贾母的结局

贾府要完了,贾母也是见证者。

贾母不过是封建家庭的大祖母,很多事情她也是无能为力的。譬如照顾她的鸳鸯,在她死后是非常悲惨的,如果是现在,贾母必然是要设立基金会以及居住权去保护她的。宝黛的婚姻也会因为封建的家长制度,老祖母隔着一层窗户纸而不能成事。

按照真正可寻的曹家历史,抄家后,曹家之所以能在京城留下来,是因为老祖母力挽狂澜。其实雍正并没有要治曹家于死地,甚至一直很关心曹家,但是曹家的人确实太窝囊。江南太重要,亏空又太太,雍正用了一个相当现代的理念让他们破产了并回京城住着,着实是照顾了。

以雍正能够掌控全局的巨大能量来说,他也不必置曹家于死地,虽然雍正是很毒辣的人,但是在这点上我希望为他翻案!曹家最终被置于死地,是在乾隆年代。不过回到北京的曹家,作为他们的家长、唯一的依靠,贾母已经很老,在最后的挣扎中,她已经为家族用尽了全力了。如果原著结局尚存,估计会是这个走向。

很多人认为贾府(曹家)的陨落是跟政治有关,我觉得是自作孽不可活——你看贾府对于曾经将荣宁二公从战场死尸堆里背出来的焦大的态度,以及宁国府是怎么的五毒俱全、混乱不堪;再对比贾母的气度,王夫人的无能和王熙凤的狭隘;再看看曾经培养出贾母的史家,是如何刻薄父母早逝的史湘云;薛家呆霸王更是相当地出彩——“四大家族”的陨落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政治风波不过是给祸起萧墙的他们“助力”了一把。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5)

凤姐儿后来血崩,太医说要用人参,贾母马上拿出她多年的珍藏。只是,“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才好。"

这件事从浅的说来,是凤姐的报应——当年她毒设相思局致使贾瑞卧病,贾代儒来求独参汤,“凤姐应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将些渣末凑了几钱,命人送去"。贾瑞再不堪,也是一条人命且罪不至死。

往深了去说,家族和长辈都是爱子孙的,就像荣宁二公在天上仍然是不放心子孙,让警幻仙子教育宝玉。所以他们有生之年必定会尽力去积累储存,就像贾母也存了这些人参。人参作为大补气猛回阳的药,传说能起死回生,但是作为物质的东西,他们始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6)

后记:

贾母那个人参存放了一百年,这大概也是贾府从荣兴到破灭的时间。

我有时候想,如果贾母没有按照旗人社会的规矩,在新媳妇来了之后“荣休“,而是一直半退休状态掌控贾府大局,贾府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局面?但是看那富贵而疏于管教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大老爷,看他们身上那种天然地缺失人性的状态,我又觉得不会。

随着贾府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也顺带手“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作者:凯勋

文 / 红楼微梦 | 加关注,不迷路!

红楼梦贾母的形象特点(红楼梦贾母形象分析)(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