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文素养题(2022高考文化常识)

古代人文素养题(2022高考文化常识)(1)

为官行为一 治政有方

1.性情类——

耿直:刚直,正直。 平正:公平,政治

峻厉:严厉 廉介:清廉耿介

劲正:刚正 沉毅:沉着,刚毅

忠谠:忠诚,正直 刚毅:刚强,果决

耿介:正直,廉洁

2、勤政类——

救弊:纠正弊端 当:执掌

论:判罪,判决 典刑:常法,常刑

弹压:压制,镇压 覆按:审察,查究

厉:激励,勉励 格:法式,准则

清平:太平 制度:订立法度

循:遵守,沿袭 府檄:文书

苛急:苛刻急切 移檄:发文告晓示

揭示:张贴告示 食货:财政经济

治乱:安定动乱 支费:支用,花费

3.爱民类——

躬行:身体力行 延问:请教,询问

惠养:加恩抚养 笃:忠实,一心

劝:说服 风化:风俗教化

惠政:仁政 宽简:宽大不苛求

宽惠:宽厚慈

4.有成类——

第功:计定功劳 治迹:政绩,施政的事迹

厌伏:折服 称旨:符合上意

推赏:迁官给赏 重寄:重大的托付

肃清:清平,安定太平,法纪严明 多:称赞,重视

增秩:增体,升宫

【解释加点的词语】

柳仲郢恪尽职守

有禁卒诬里人斫(   )父墓柏,射杀之,吏以专杀(   )论(   ),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仲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   )。”迁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以覆按(   )吴湘狱(   )得罪,仲郢切谏(   ),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京兆尹。中书舍人纥干臮诉甥刘诩殴其母,诩为禁军校,仲郢不待奏,即捕取之,死杖下。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   )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左迁秘书监。数月,出河南尹,以宽惠(   )为政。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   )之下,先弹压(   );郡邑之治,本惠养(   )。乌(   )可类乎?”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挟势肆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下肃然。(节选自《新唐书·柳仲郢传》,有删改)

【答案】

有禁卒诬里人斫(砍)父墓柏,射杀之,吏以专杀(擅自杀人)论(判罪,判决),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仲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常法,固定的法律制度)。”迁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以覆按(重加考核)吴湘狱(诉讼案件)得罪,仲郢切谏(直言极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京兆尹。中书舍人统干泉诉甥刘殴其母,诩为禁军校,仲郢不待奏,即捕取之,死杖下。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因……而获罪)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左迁秘书监。数月,出河南尹,以宽惠(宽厚慈惠)为政。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之下,先弹压(镇压,制服);郡邑之治,本惠养(加恩抚养)。乌(怎么)可类乎?”摧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挟势肆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下肃然。(节选自《新唐书·柳仲郢传》,有删改)

【译文】

有禁军士卒诬告乡里有人砍掉了他父亲坟慕上的柏树,用箭射死了那个人,执法官吏以擅自杀人论处那个禁军士卒,而禁军中尉出面要求减免禁军士卒的死罪,右补阙蒋系上奏争论,皇上没有醒悟。柳仲郢担任监罚之职,坚持上奏说:“不处死这样的罪犯,就是扰乱法令和刑罚。”柳仲鄂升任左谏议大夫。御史崔元藻因查办吴湘案而获罪,柳仲鄂极力谏净,宰相李德裕没有因此事而怨恨他,反而上表奏请拜授他任京兆尹。中书含人统干泉控告外甥刘谢殴打母亲,刘讲是禁军校,柳仲鄂不等上奏,马上将刘谢逮捕,用杖打死。宣宗初年,李德裕被免去宰相之职,柳仲鄂因与李德裕亲善而获罪,出任郑州刺史。被降任为秘书监。数月后,出任河南尹,为政注重宽惠。有人说这和他任京兆尹时不一样,他回答说:“对在天子脚下的京城,要以弹劾制服为先;对府县的治理,要以施惠休养为本。怎能一样呢?”升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仗势大肆贪暴,以前的节度使不能制服,柳仲郢借事由杀死边章简,手下的官吏也肃然起敬了。

施世纶勤政爱民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微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答案】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告诉,使人知道)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钱币、谷物,常借指赋税;指钱粮的会计,财政的管理)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积弊,革羡(盈余)金,劾贪弁(古时指武官,因武官戴皮制的弁,后专指低级武官),除蠹役(害民的差役),以严明为治。岁督(监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超过,延误)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禁止,杜绝)胥吏,所至有惠政(仁政,德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做知府)会宁,语微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译文】

康熙四十年,湖南按察使缺员,朝廷重臣推举施世纶出任这一职位,康熙皇帝晓谕他们说:“我对施世纶为官清廉非常了解,只不过他处事偏执。处理事情只求中庸平和,怎么能偏执呢?像施世纶这样的官员,把钱粮的事务交给他,是很适合的。”任命施世纶为湖南布政使。施世纶到任之后,把多余的徭役和杂费全部取消,当地百姓为他立碑颂功。康熙五十四年,被任命为云南巡抚,还未及赴任,朝廷调他任漕运总督。施世纶考察漕运的积弊,取消多余费用,弹劾贪婪的官吏,开除害民的差役,治理漕运严格公正。全年监督漕船的运输情况,确保漕运船只顺利完成任务,没有差错失误。

施世纶为官聪敏刚强,做事果断,抑制豪强奸猾之徒,禁止胥吏之害,所任职之处多惠民之政,百姓称他为“青天”,在江宁做知府时因为父亲去世要回家守孝,祈求他留下来的百姓超过万人。请求没有实现之后,每人捐出一文钱在官署前修建了两个亭子,叫做“一文亭”。施世纶在陕西赈灾时,发现陕西仓库贮存的粮食多有莫名原因的消耗,就准备上书弹劾。总督鄂海凭借施世纶之子施廷祥在会宁做知府,暗示说如果他上书弹劾将对他儿子不利,施世纶说:“自从为官以来,我自身的利益尚且毫不顾虑,更何况是儿子呢?”最后还是上书弹劾了他。鄂海因此获罪被罢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