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

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1)

北京,位于中国北部偏东,华北平原的北端。

北京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部则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毗邻渤海湾,具有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

北京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曾是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的都城,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早在70万年前,就已经有猿人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活动,即著名的“北京人”。

公元前11世纪时,周王朝分封诸侯,蓟国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分封国,都城称为蓟城,大致在现在北京的广安门一带。

春秋时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燕国吞并了蓟国,并将都城迁至蓟城。

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2)

长城

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国的都城,也称“燕都”或“燕京”。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蓟县”,并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修建的旧城墙连接起来,并增筑了很多城墙,矗立起了一条几乎横贯中国北部地区的长城,奠定了北京地区的防御体系。

一直到唐末,北京都是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心。

唐朝时,蓟城属于幽州的治所,又称“幽州城”。

936年,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占据幽州城,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因幽州城位于辽国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

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3)

蓟城纪念碑

1125年,东北地区的另一个民族女真族崛起,灭辽而建金朝,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金中都的建立,开始了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

金中都的设计规划曾参考北宋京都汴梁的规制,在辽陪都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建有城墙三重,还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金朝还于城东北营建了大宁离宫,形成城郊风景区,即现在北海公园的前身。

公元1215年,蒙古攻占金中都,扩建不到100年的中都城被破坏,连宫殿也毁于战火之中。

几十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加强对华北、中原地区的控制,决定南迁都城,最后定都燕京,并在金中都东北郊营建了新的都城,名“大都”,又称“汗八里”。

元大都于1267年动工,历时18年才全部落成。

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4)

金宫殿遗址纪念阙

建成后的元大都规模宏伟,有大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也称“外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皇城建在大城内南部中央地区中心台的中轴线上。宫城就是后来的紫禁城,位于皇城内南部偏东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元大都在当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它的建造为明清北京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建都南京,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永乐元年(1403),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平,改称“北京”,北京城由此定名。

明朝对北京城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规划,永乐四年(1406)动工,永乐十五年(1417)兴建宫殿,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明北京城呈“凸”字形,基本形成了现在北京城的轮廓。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中央为皇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历史上北京几次定都(北京历史上的辽)(5)

故宫太和殿

1644年,清朝自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迁都北京,沿用明北京城并进行了修建和增建。明清北京城在规划思想、布局结构和建筑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在中国城市建设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在北京城西郊陆续修建了皇家宫苑“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这些宫苑各具特色,形成环境优美、规模空前的皇家园林风景区。

清朝灭亡后,北京一度为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归国民党中央政府统治,改名“北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此后,北京再次经过大规模兴建,新建的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成为北京城新的地标和象征。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让这座古都名城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您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您关注一下@唯心史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