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12个明天(刘慈欣黄金原野)

刘慈欣12个明天(刘慈欣黄金原野)(1)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2期“聚焦”栏目推出专题“刘慈欣宇宙”,选载刘慈欣新作《黄金原野》,配发龙一、王昕特约评论。


交换一个更广阔的明天(特约评论)

文│王昕

在刚刚过去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名十五岁的瑞典女孩代表环境正义向全球领导人发言,她告诉所有不成熟的大人,现在唯一的方法是立即“刹车”,中止高破坏的发展模式,不管愿意与否,变革都即将到来。女孩激进的环保主张,无疑和刘慈欣对人类发展的看法大相径庭,但女孩站在讲台上一字一句真诚严肃告诫全人类的场景却是“刘慈欣式”的。《黄金原野》的核心场景就是一场类似的“发言”,孤悬在地球数十亿公里外的年轻女孩向全人类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放弃肉身的全人类被上传到了一台超级电脑的内存中,凭借太阳能享受完美无瑕的数字化生存,然而一只大老鼠却开始啃咬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电脑的线缆,无论是梦中的女孩还是存储在电脑里的一百亿人类,没有人能够走上前去赶走老鼠……

刘氏科幻最惊人的情节和技术构想一般由两次非等价交换构成,第一次是以大换小,第二次则是以小换取从未有过的“大”。作为《三体》系列后的新作,《黄金原野》延续了这一模式,并在较短的篇幅内为第一次的“以大换小”设置了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这个三重的以大换小可以描述为:全人类以多个耗费庞大的工程(大)换取营救一个“走失”女孩的渺茫希望(小);宅男麦克们对爱丽丝投注的超越日常生活的关注(大)换取女孩早已死去、在场的只是智能模拟的真相(小);女孩及其父亲用智慧和生命(大)换取人类重新探索太空的微小机会(小)。而前两个层次的以大换小,是依靠第三个层次里女孩的主动牺牲才得以启动的。

刘慈欣在这里构筑了一个最后才加以揭示的“骗局”。年轻的爱丽丝因为仓促绕月飞行发生意外而飞离太阳系,现有的人类技术无法救援,但冬眠药物让她能够存活二十年,VR技术则让全世界随时可以同她一道感受孤寂的太空。一个从人类大家庭中走失却可以随时被宅男宅女们拜访的鲜活生命,这个时刻在场的缺席,既是关于星辰大海的持续广告,也提醒着一份不容回避的责任。这里刘慈欣结合并放大了《带上她的眼睛》与《中国太阳》中的点子,让一个人的感受和安危始终在场于全体地球人的视界,被这一情境唤起的民众走上街头改变了政客们功利主义的计算,科学家也突破了原先无法突破的障碍。而让这个“一个人创造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意味深长的,还是最后揭露的真相,飞船发射时的被动意外其实是女孩的主动牺牲,也并不存在有效的冬眠药物。换言之,《黄金原野》中的科技水平和我们当下没有任何区别,整个故事并不依赖任何假想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技术(就连国际政治也未发生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完全当下的故事,这是一个完全当下的抉择。

这或许也是刘慈欣要用“黄金原野”这个农业社会的典故命名这篇小说和小说中的飞船的原因。老人遗嘱中虚构的黄金,赋予了孩子们疯狂挖掘荒地的动力,而这注定失败的寻宝行动换得了被开垦的良田。在这个典故里,孩子们最终获得的其实是他们本该追寻的。而小说中注定失败的救援爱丽丝的行动所换得的人类掌握了航向太空的能力,在刘慈欣看来,也是人类此刻就应当去追寻的。

刘慈欣12个明天(刘慈欣黄金原野)(2)

但《黄金原野》完成的并不只是让刘慈欣再次申发有关太空航天的理念,将看似未来的时刻引入当下,也打开了因为丧失大叙事而日趋原子化的当代生活。让我们回到小说结尾处的第二次非等价交换,聆听了爱丽丝最后遗言的麦克们——宅男宅女们,走出公寓、走出彼此的封闭隔绝,“等待着黎明,等待着重新开始的、更加广阔的生活”。也就是说这次失败的救援不但换得了航天科技的跃升,更换得了人类社群的自我更生,一种由爱丽丝点明的更广阔的视野让人们走出“宅生活”重新团结凝聚。假想的黄金不但翻动了沃土,更让耕作其上的人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这大概是科幻所能提供的最美好的愿景,不管是循着爱丽丝或瑞典女孩的方向,我们总需要寻找更广阔的明天。

——《中华文学选刊》特约评论

刘慈欣12个明天(刘慈欣黄金原野)(3)

王昕,1988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博士生。研究方向包括中外电影史论、大众文化和科幻文学。曾在《读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艺术评论》等刊发表评论。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2期目录

聚焦│Focus

刘慈欣宇宙:与更广大的世界遭遇

刘慈欣  黄金原野

选自《十二个明天》

龙 一  此夜曲中闻折柳(特约评论)

王 昕  交换一个更广阔的明天(特约评论)

黄德海  《三体》:大荒山寓言

选自《鲤 · 时间胶囊》

实力│Main Current

莫 言  一斗阁笔记(短篇小说)

选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1期

李佩甫  杏的眼(中篇小说)

选自《小说月报 · 原创版》2019年第1期

肖克凡  吉祥如意(短篇小说)

选自《山花》2019年第1期

孙 频  天体之诗(中篇小说)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期

阿 袁  鸱(短篇小说)

选自《湘江文艺》2018年第4期

周李立  六号线(中篇小说)

选自《芒种》2019年第1期

锋锐│New Wave

马伯庸  卜马尾(短篇小说)

选自《鲤 · 写作课》

双雪涛  预感(短篇小说)

选自《作家》2019年第1期

澳大利亚│慢先生  魔王 · 跳河(短篇小说)

选自《花城》2018年第6期

张漫青  回形针(短篇小说)

选自《上海文学》2018年第12期

非虚构│Non-fiction

冯骥才  走进漩涡里

选自《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读大家│Reading Classics

加拿大│张 翎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有一种力量叫罹病

选自《长江文艺》2018年第10、11期

书架│Book Shelf

中国台湾│龙应台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选自《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肖像│Portraits

胡 亮  窥豹录九则

选自《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

艺见│On Arts

张怡微  谁若年轻一岁,那他就不会明白

选自《新腔》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改版扩容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