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诸侯国是怎么壮大(周朝的治国理念)

周朝,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有将近八百年的国运周朝也是最被儒家所推崇的一个朝代,周朝的治国理念也成了整个封建王朝的治国典范,每个朝代都会效仿周朝的治国方式治理国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周朝的诸侯国是怎么壮大?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周朝的诸侯国是怎么壮大(周朝的治国理念)

周朝的诸侯国是怎么壮大

周朝,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有将近八百年的国运。周朝也是最被儒家所推崇的一个朝代,周朝的治国理念也成了整个封建王朝的治国典范,每个朝代都会效仿周朝的治国方式治理国家。

那具体来说 ,周朝的治国理念都有哪些?又为什么历代王朝都会效仿周朝治国?

关于农业:立国之本

“周”字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像四方的田地里长着植物,这也就反映了周朝的立国之本:农业。

周朝和夏朝商朝一样,都是黄帝的后裔。周朝的祖先号后稷(名弃),是黄帝的四世孙是帝喾的儿子,有着贵族血统。弃在儿时,就已经表现得跟常人不一样。别的小朋友都在玩游戏的时候,弃玩的游戏已经是种植棉麻、豆类等农作物,并且还养得挺好。等到长大成人,更是喜好农耕,根据不同土地环境种植适宜的庄稼,因为收成特别好就引得大家纷纷效仿学习。尧听说了就举用其为农师,在舜时直接掌管了天下农业,把农业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因为有功被封为诸侯,封地就在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还获得了后稷这个封号。

从此,周朝就走上了诸侯之路,也深深打上了农业的标签。

后来,经过不窋、公刘、古公亶父这些历代祖先的经营,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周朝农业已十分成熟,带来了国力的强盛,成为了西方诸侯之长,周朝实现以农业立国。

周朝农本思想的一个直接证据就是,《史记》中记载周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这里修籍就是帝王亲耕。修籍是周朝帝王的保留任务,以示重视农业不忘根本。

所以,以农为本的农本思想,是周朝治国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立国之本,后代历朝历代无不以农业为根本治国。农治则国安、农废则国乱。

关于用兵:一在威慑、二在打仗

周穆王将要攻打西边的犬戎国,大臣就劝谏说:“先王燿德不观兵,夫兵及时而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能以德服人就不要轻易动兵,动兵是很严肃的事情,有威慑和打仗两个作用。能以德服人就不要用兵威慑,能用兵威慑就不要打仗。因为保持神秘才会让自己更有威严,让别人不敢轻易攻击自己,如果动不动就出兵就会让别人不再害怕自己。

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兵呢?“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也就是该做的都做了,好话说尽你还是不听,我就派兵攻打你,这样名正言顺、水到渠成、出师有名,自然就更容易取得胜利还能得到天下认同。

所以,用兵也要讲究礼仪,先劝说、再威慑、最后用兵,这也成为了后边历朝历代的用兵顺序。

关于治民:德财兼顾

大臣还对周穆王说:“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所以,对于民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理:正德、厚性、富财、利器、避害、畏刑。

正德、厚性是属于精神道德领域,就是提高素养、培养品质,保证听统治者的话安分守己不造反、不违法,邻里和睦,国泰民安。

富财、利器是属于物质生活领域,就是使大家都吃好穿好生活好,饭够吃、钱够花、东西够用,这样谁也不会想着天天制造不稳定因素了,就为国泰民安创造了经济基础。

避害、畏刑是属于刑罚惩治领域,就是使大家不要触犯法律,要遵纪守法,如果谁胆敢违法,就给予处罚,这是国泰民安的保障措施。

所以,世界各国治民都是这三部曲,一是丰富精神教化,学会顺从国家统治;二是丰富物质钱财,满足生活需求;三是制定刑罚,保证安分守己。

关于治国:为民除害

“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说的正是治国的策略。治国就要学会为民除害,消除对社会的不良因素,为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比如有外敌入侵,当权者要抵御外敌,保卫国土完整和子民不受侵害。国家有天灾人祸,要及时拨付钱粮救灾,减少人员伤亡。要开设私塾,宣传教化,让更多人读书识字。

这些都是历代贤明君主想做和要做的事。

关于财富:为民所用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对于财富,周朝人认为财富是天地万物生产的,不能专有。有人想专有财富是盗贼,国君想专有财富则会民心离散国家灭亡。

对于财富,正确的做法是取之天地,用之于民。将天下的财富都广泛地给予天下百姓,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追随帝王。

古人一直说“士农工商”,农是在工和商的前边。我们知道,工和商是赚钱最多的,却排在最后,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彰显了对于聚集钱财行为的不耻,钱财是应该百姓所有所用而不是商人专有。

关于言论:疏好于堵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是周朝就有的名言。

周天子通过杀害诽谤自己的人来威慑国民,使得国民都不敢说话,在道路上相见只能用眼神交流。就有大臣劝告,说出了一番“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千古名论。

百姓有嘴,就像土地有山川、平原有沃土一样,国家治理成败都是从人民嘴里说的话反映出来的。百姓把心中所思所想说出来,说的好的自然好,说的不好就改正,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如果怕百姓说,就要堵住百姓的嘴,比用堤坝堵住洪水更危险,因为百姓不能发表自己真实想法,一旦憋久了就会怨恨周天子,不会再支持周天子,天下都反对周朝的时候周朝就离灭亡不远了。

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关于言论的疏好于堵的一个例证,事实证明单纯的不让百姓说话只会有反作用。

所以,周朝的治国思想是极其先进和完备的,立国、治国、治民、用兵、法律等各方面都有了成熟、系统的体系。但是到了实操层面,因为个人能力、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又不是每个帝王都能落实好的,这也是古代一直在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