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地理抄本大全(文史记忆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

《周礼》即郑玄所注群经之一,又称《周官》《周官经》西汉末,刘歆为王莽托古改制立言,始将《周官》立于学官,名为《周礼》,授与杜子春后郑兴又从杜氏受业,并传其子郑众再经马融作《周官传》以传郑玄郑玄重注《周官》,博采众家,文字精炼,去取谨慎,为历代所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清地理抄本大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明清地理抄本大全(文史记忆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周礼)

明清地理抄本大全

《周礼》即郑玄所注群经之一,又称《周官》《周官经》。西汉末,刘歆为王莽托古改制立言,始将《周官》立于学官,名为《周礼》,授与杜子春。后郑兴又从杜氏受业,并传其子郑众。再经马融作《周官传》以传郑玄。郑玄重注《周官》,博采众家,文字精炼,去取谨慎,为历代所重。

《周礼》历代刻本颇多。此本为单注本,卷三后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牌记;卷四、卷十二末镌“婺州唐奉议宅”牌记。唐奉议即唐仲友,以校刻《荀子》等书遭朱熹弹劾得名。此本小题在上,大题在下,与唐石经相合,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典籍旧貌。《中国版刻图录·周礼注》云:此本宋讳缺笔至桓、完字。刻工沈亭、余竑又刻《广韵》,《广韵》缺笔至构字、眘字,因推知此书当是南宋初期刻本。

此为海源阁旧藏,疑即岳氏《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中所言婺州旧本,《九经三传沿革例》云:“开元所书《五经》,往往以俗字易旧文,五季而后镂版传印。经籍之传虽广,而点画义训讹舛自若”。清代杨绍和《楹书隅录》认为“盖宋时刊书多出坊贾,俗文破体,大抵类然。此本字学独极精审,几于倦翁所谓偏旁点画不使分毫差误。故宋讳之缺避较他本颇详,可知此本非特今世为罕见之珍,即宋椠各本亦莫与之京矣”,堪称“宝中之宝”。书中劳健跋亦赞云“此则郑氏单注,完帙仅传,且为黄顾诸老所未见,真希世秘笈矣”,更可见此本之弥足珍贵。

国家图书馆另藏有此书经注合璧本。其前六卷即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卷三后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牌记;后六卷为郑注附释文,目前尚未见于著录,刊刻精美,其与婺州本前六卷早经合璧,可谓书林秘籍。

杨氏海源阁旧藏与经注合璧本前六卷虽同为婺州唐宅刻本,然尚有细微差别。杨氏旧藏本卷三后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牌记;卷四、卷十二末亦有“婺州唐奉议宅”牌记。然经注合璧本卷四后无此牌记,且此页别处版刻相同。抑杨氏旧藏全本后印加刻牌记,或其它原因,暂阙疑待考。

此本曾经明代周良金插架,书中钤有“周印良金”“毘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二印。清代又经何绍基、英和收藏,钤有“何印绍基”“恩福堂印”“英和私印”等印。之后入藏汪氏问礼堂,钤有“汪大喜孙孟慈”“江都汪氏问礼堂收藏印”“汪印喜孙”“周玉齐金汉石之馆”“喜孙秘籍”“汪”“汪印延熙”“汪印介徽”诸印。

后入聊城杨氏海源阁,为其所藏宋本“四经四史”之一,位列“四经”之首,其珍贵可见一斑。书中钤海源阁藏印甚多,如“以增之印”“臣绍和印”“海源阁”“四经四史之斋”“聊城杨氏所藏”“东郡杨二”“东郡杨氏宋存书室珍藏”“绍和筑岩”“彦和”“杨绍和读过”“杨印保彝”“秘书外监”“东郡杨氏鉴藏金石书画印”诸印记。杨氏海源阁书散,1934年,周叔弢收得此书,入藏自庄严堪,书中钤有“周暹”小印。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捐献入藏国家图书馆。

文章来自“善本古籍”微信公众号

【后记】“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