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语说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要还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必须先解读这个“人”字。

这个“人”字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个怎么样的“不知”法?

明白了,你就知道,遇到这样的人“不知”你,你也会“愠”的。


《论语》中的“人”经常用来表示士大夫阶层的人,这样的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这句话里的“人”就包括在了这类人中。

这是第一个要明确的。

第二个要明确的是。既然是知识分子,那么,在知识分子中,为什么会有“君子”“人”之分呢?

这是因为二者产生“见识”的模式不同,或者说,二者的学习模式不同。

一般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这句话中的“人”“见识”的产生过程,一般都是基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的观点……

而像孔子这样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君子,他们产生“见识”的过程,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论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在《论语·卫灵公》中写得很清楚。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学生问孔子,老师您懂的这么多,一定是您书看得多,见多识广。孔子说不是的,很多事情我之前并没有接触,只是我能洞察()其中()的道理()。

这个与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同一回事。

这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者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有些东西他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但是一上手就能非常精通。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君子这样的表现,对于依靠传统学习模式获得“见识”“人”来说,会极大的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嫉妒心!

凭什么你说的,会比我认认真真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有道理呢?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人的“不知”就是嘲笑、诋毁、诽谤、抹黑……

……你丫一定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你遇到这样的“不知”会怎么样?一定会很生气!

但是,孔子却要求“不愠”“不愠”才是君子。

这是,孔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孔子的气度是不是很大呢?

更多还原中华源头文化的内容,欢迎大家来我的头条号看看、交流……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还原中华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