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

幼 小

衔 接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

昌乐县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省市相关要求,充分利用省市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辐射作用,以办学质量提升为主线,以“规范 特色”为基本工作思路,重点把握制度、队伍、课程和园校四个要素,全力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工作,形成幼小衔接“昌乐范式”。

搭建制度链条

为幼小科学衔接“保驾护航”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4)

(一)率先启动,顶格推进

昌乐县教育和体育局专题研究制定全县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印发《昌乐县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清单》,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顶格协调的领导机制,为幼小科学衔接“保驾护航”。

(二)规范办园行为,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制定出台《昌乐县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专项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将2021年确定为“学前教育规范年”,坚持“目标引领 底线控制”相结合,持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和违规办园行为清理整治,建立完善年检制度,开展网格化管理,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建立完善幼儿园、镇(街、区)教管办、县教育和体育局三级投诉平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实行“一票否决”,从严追究违规办园责任,全面杜绝“小学化”倾向。

二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监管。县教育和体育局会同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对接收学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实行无缝隙动态监管。今年以来,昌乐县开展民办园规范管理大检查,对全县68处民办园管理体制、办园条件、招生编班、师资配备、保育教育、收费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全覆盖检查,逐园建立整改台账,全面规范幼儿园的保教行为。

形成队伍链条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5)

(一)创新培训机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思路,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培训工作,通过“讲座 研讨”的方式对幼儿园业务园长、骨干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加强校(园)长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将幼儿园毕业之际的教学和新一年级开学之初的育人目标融为一体。

(二)宣传引导,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昌乐县创新家园校共育新模式,成立幼小衔接宣讲团,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亲子活动、面对面约谈等方式,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去小学化”和“零起点教学”,面向家长剖析片面强调知识准备的危害,扭转家长的认识偏差;每月调度学校、幼儿园工作推进情况,指导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形成家园校合力“共育圈”。

开发课程链条

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6)

(一)幼儿园设置入学准备课程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一日活动有机渗透和主题活动针对性提升两方面进行幼小衔接课程建构,做到全程准备,重点突出,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教工作全过程,研究制定小班、中班、大班的入学准备教育课程设置,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到课程中,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二)小学设置入学适应课程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提前介入参与幼儿园教育,将一年级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设置入学适应课程,课程内容注重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按照认识新环境、适应新模式、融入新天地三个方面,合理安排和科学实施各项活动,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拧紧联合链条

建立科学衔接长效机制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7)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

将昌乐县37处小学和135处幼儿园按照学区划分为37处学习共同体,开展1(小学) N(幼儿园)共同学习,互相了解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个体特点等差异,共同研讨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双向学习中确定衔接平衡点。

(二)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由县级教研部门牵头,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将幼小衔接纳入年度教研计划,确保全县幼小衔接推进工作一盘棋。以问题为驱动,以园校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开展学习特点解析式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式研讨和教学活动展示性研讨,从问题分层处理、内容持续跟进、过程逐步细化三方面强化教研活动的指向性,做到每次教研活动过程有记录,资源可共享,教师有成长。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8)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9)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0)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1)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2)

四化”教育搭支架,幼小衔接促成长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3)

昌乐县实验小学

近几年,昌乐县实验小学在对新生入学教育、实现幼小衔接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逐渐形成了四个“化”,即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初级阶段进行的常规教育中,落实生活化、课程化、游戏化、综合化,保障了幼小衔接的有序、规范。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4)

一、育人环境生活化

为了让刚从幼儿园毕业、初入小学的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学校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供师生阅读;在学校操场边开辟种植区,带领学生共同种植大蒜、豆苗、花草等绿植;教室内设立物品摆放区,对学生的水杯、衣服、书包等物品分类存放,努力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育人环境,让初入学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5)

二、习惯教育课程化

学校把九月份定为“新生习惯养成教育月”,开发课堂常规训练课程,形成物品摆放课、上课礼仪课、课堂常规课、读书写字教育课、课间路队课五种不同课型,纳入课堂教学中实施。构建“三段七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训练学生的倾听、朗读、写字、表达等学习习惯,保证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6)

三、课堂学习游戏化

为了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课文创作韵律操,将学习内容编成儿歌,通过拍手、跺脚、拍桌子、推箱子、送动物回家等多种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突破重难点,让知识游戏化、学习兴趣持续化、习惯养成及时化。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7)

四、家校共育综合化

建立学校和家庭体验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草药种植、学厨艺、叠衣服等劳动体验活动,构建“一体两翼三评”劳动育人模式,以体验式教育为主线,开发实施“青葵农场”“中草药长廊”劳动课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共育机制,与社区建立“零起点”教学的监督评价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做好家长培训教育,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综合化发展。

学校注重“四化”教育,让新入学的蒙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对接,搭建了成长支架。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8)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19)

“三个构建”科学推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0)

昌乐县西湖小学

昌乐县西湖小学是山东省2021年小学和幼儿园科学衔接试验校。为促进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使小学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无缝对接,试验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从课程建设、联合教研、家校协同等方面多措并举,科学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1)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搭实衔接的连接桥

精心构建并实施幼小衔接特色课程,制定《西湖小学新生上学期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纲要》。学期初组织项目组教师及一年级部分教师开发了幼小衔接课程。包括新生入学常规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礼仪课程、体验课程、绘本课程等,丰富儿童的有效衔接教育内容,帮助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体验式学习。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2)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3)

二、构建联合教研机制,搭建互相体验平台

合力建立幼小互通共同体,完善联合教研机制,解决教育生态链断层的问题。西湖幼儿园和西湖小学携手合作,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2周开展一次课程教学教研活动、儿童发展研讨会等,深度探讨交流,及时解决一年级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阶梯式地一步步引导儿童从游戏活动转向课堂教学活动,让儿童真正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上适应小学教学,最终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4)

例如,项目组互进课堂,进一步做好教师教学行为的衔接工作。学校项目组成员先后与幼儿老师互入课堂观摩教学活动,亲身体验各学段的不同教学模式。活动后,两个学段间,互相诊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衔接的现象。最后,两个学段的老师,互换身份,通过小学老师组织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园老师讲一年级语文课,互相体验对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这样,学校的教师将幼儿教师好的经验、做法运用于一年级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身言语的完美来影响和带动孩子们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也给幼儿教师提出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的建议,使两个学段真正找到衔接的平衡点。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5)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6)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畅通家校交流渠道

通过“三个坚持”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机制,引导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一是坚持举办新生家长学校。为了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举办新生家长学校,校领导及一年级所有任课教师与各位家长面对面交流,对入学准备工作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是坚持开展每月教学开放日活动。各班家长代表在开放日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观摩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增进对学校的了解。

三是坚持多种形式交流,取得家长配合。西湖小学利用暑期针对本辖区的适龄儿童开展了幼小衔接主题家访活动。发放了一年级新生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们进行了更全面地了解。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建立成长记录手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家校共育管理体制,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这些举措密切了家校联系,促进了协同育人。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7)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8)

精心规划,携手共育,幼小衔接重实效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29)

昌乐北大公学学校

昌乐北大公学学校与昌乐县北大公学臻德霖幼儿园协同合作,建立合作机制,面对面研究并制定方案,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家校共育五个方面,将幼小衔接活动有机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0)

一、身心准备

一是向往小学。组织幼儿参观校园、教室、多功能室、餐厅、宿舍等场地,帮助幼儿熟悉小学学习生活环境。走进小学课堂,体验小学学习与生活,并与一年级学生交流谈心,疏松幼儿进入一年级的焦虑心理。

二是情绪良好。幼儿能够愉快的入园,能够学会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学校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结合班级内区域活动,规划幼儿情绪管理,将幼儿情绪管理渗透到区域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比赛等形式进行实施,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求。

三是喜欢运动。在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游戏,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每天上下午各开展半小时的体育游戏,以拍球、跳绳为主进行体能训练。为保证户外活动游戏多样化、有趣性,学校体育教师和幼儿教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深耕,通过不断地研讨与学习,让幼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不断增强幼儿体质。通过体育游戏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体健康地步入小学。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1)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2)

二、生活准备

一是生活习惯。调整大班幼儿上课时间为40分钟,并设置相应的铃声,帮助学生明确铃声所代表的的意思,保持规律作息,大班可适当减少午休时间,同时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作息安排,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小任务,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鼓励幼儿独立分床入睡,睡前自己洗漱、叠放衣服、早睡早起,按时入园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设置一些一日生活的比赛,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家园同频,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整理自己的房间、按时入睡等,帮助幼儿克服动作拖拉、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养成动作敏捷、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3)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4)

二是生活自理。幼儿在园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物等,到了中、大班,幼儿能够学会分类整理物品,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拉。

三是安全防护。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幼儿园工作中安排不同的安全演练,例如防震演练、防踩踏、防爆演练、防溺水演练等,通过演练,让幼儿学会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学会求救,学会保护自我。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5)

三、社会准备

一是人际交往。每周固定时间,开设专门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评判每个学生做法的对错,教师借机教育学生解决同学之间矛盾的正确方式。同时教师注重在解决学生实际矛盾时对学生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二是诚实守规。在幼儿一日流程游戏中,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规则提醒,幼儿之间商讨制定班级区域活动规则。到了大班下学期,指导幼儿进行规则,做到举手发言。通过故事表演、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发现幼儿说谎,积极引导,耐心给予引导。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6)

三是任务意识。有意识的安排幼儿一些家园互动的任务,例如整理小书包、带玩具材料等,家长给予幼儿机会,不包办、不代替,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以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四是热爱集体。营造班级集体氛围,学期活动中组织班级早操评比,大班组织幼儿篮球操比赛,让幼儿体会集体荣誉感;在建党100周年活动中,幼儿园组织“喜迎国庆 礼赞祖国”为做过妈妈庆生活动,通过歌唱祖国、手工自作、绘画百米画卷等形式来歌颂伟大的祖国,从中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7)

四、学习准备

一是好奇好问。保护幼儿好奇心及主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在生态种植区通过不同节令的植物播种、发芽、开花、照料、收获等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此同时,教师将实践搬回教室进行课程的渗透,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果实的营养价值及不同的美食制作,渗透到美厨课程中,潜移默化将各个领域贯穿起来。

二是学习习惯及兴趣培养。重点培养幼儿专注力及兴趣,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陈述,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班级内设置小值日生,负责分餐具、餐后桌面卫生清理、扫地等小任务;每周设立班级小班长,课前、课后协助教师督促幼儿进行一日活动。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8)

三是学习能力。幼儿园设置一间配有35套桌椅、白板、多媒体的教室,每周由小学部派出教师对幼儿进行学习力培训。对幼儿课堂常规进行十分钟训练等,让幼儿养成一定的纪律意识;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知识经验的积累,注重绘本阅读、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增加幼儿识字量;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增加经典古诗、儿歌、国学等内容的记忆,增强幼儿的记忆;认识钟表,初步认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四是开展小幼衔接实践活动。对于大班幼儿,组织幼儿参观校园,参观教室、多功能室、餐厅、宿舍等场地,帮助幼儿熟悉小学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环境;带领幼儿进行小学课堂体验课,观看小学生的上课、做作业和下课十分钟等活动,让幼儿在小学教室里坐一坐,请一年级老师来讲讲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加深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如:走进小学教室,体验一年级半日活动等。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39)

五、家校共育

教师在和家长的日常交流中,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并能委婉地指出幼儿还需要家校共同努力的方面。同时,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各方面的事情。

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对家长方面如何做好小幼衔接,正确认识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同时进行疏导家长的心理焦虑讲座。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科学幼小衔接,助力健康成长

昌乐县利民街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昌乐县利民街幼儿园将幼小衔接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围绕阅读习惯、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现就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40)

一、自理能力

利民街幼儿园始终本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做的帮忙做,坚决不包办”原则,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换鞋子、自主取餐;玩完的玩具要分类整理、收纳;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小小值日生活动等。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41)

二、阅读习惯

为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让好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本着“阅读绘本、分享快乐”的读书理念,利民街幼儿园自开园后持续开展“绘本漂流”“快乐读书吧”“亲子阅读”“幼儿播报”等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引发幼儿从小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42)

三、规则意识

重视规则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利民街幼儿园以一日生活为载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盥洗、就餐、午睡等生活礼仪和公众场所乘坐电梯、排队、有序过马路、文明就餐、文明交往等“文明小达人”活动,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遵守规则意识、能够自我调控、学会文明交往、展现自我礼仪。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成效(幼小衔接昌乐县)(43)

四、家园共育

定期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和家长课程,积极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念,共同寻找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训练策略。使家长与幼儿园步调一致,形成家园合力,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利民街幼儿园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共育等,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顺利进入小学,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