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关于处世不争(道德经天时地利人和)

道德经关于处世不争(道德经天时地利人和)(1)

  • 道德经: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意思是说: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

善于行走的人,走的路多了,各种路况都熟悉,那么完全可以不留痕迹的通过;善于言谈的人,那么各种言论,思想都了然于心,与人对话之时因其丰富知识和阅历,使得不会发生错误;善于计数的人,用不着竹签帮助计数,就好像一年级的学生数数,掰指头算,大了熟练了,心算即可,不需借助外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

道德经关于处世不争(道德经天时地利人和)(2)

  • 道德经: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意思是说: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无论是善于关闭的,还是善于捆缚的,均是因势利导,借助天时地利,闭人于其中,缚人于无形,比如赤壁之战,借助天时——风起,地利——上风向,故而烧之。所以善于关闭不用门栓对方也打不开,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对方也解不开。这两种都是借助天时,依靠地面有利之势困住对方。这是以势困人。 由于圣人经常解救他人,他人被解救当然感激涕零,圣人不抛弃人,那么人也不会抛弃圣人,会归顺;圣人又会物尽其用,天下之物为我所用,也不缺要用的东西。这就是智慧。而这种拯救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得到的是民心,让他走也不会走,这不比任何绳索管用吗?

道德经关于处世不争(道德经天时地利人和)(3)

  • 道德经: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善人做恶人的老师,劝其从善如流,而不善人自由其生存之道,在行为处事之时有其所长,也有其所弊,不善之人有时所用的方法不见得都是坏的,高效的也有,那么要借鉴,当然,违法违德也有,要引以为戒,避免自己走错路或不必要的弯路。有的人不尊重自己的老师,觉得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老师不仅是知识上可为师,阅历,人脉关系,处事方式等都可为师;有的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不用借鉴他人的经验,不用吸取他人的教训,觉得别人会犯错,自己不会,就好像社会上一些人总觉得自己自制力很强,对别人嗤之以鼻,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东西,结果如坠深渊,就此前途尽毁。 这些都是不智之举,这些道理应该知道。

道德经关于处世不争(道德经天时地利人和)(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