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1)

  文/姜子说书

  图/《红楼梦》相关电视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全文史笔,字字血泪!天书问世,何人能解?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

  作者大大的肠子十八弯,林妹妹喊我们来解九连环!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前言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2)

  题: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你看看黛玉和小红怎么说?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林黛玉却是一个小心眼、坏脾气,行动爱恼人的大小姐。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不但作,而且嘴皮子十分了得,说话非常刻薄,又喜欢冷这个脸,不爱笑,反而爱哭,非常难伺候。

  甚至,林黛玉对诸事都不太关心,一颗心只在贾宝玉身上,当看到林黛玉称呼刘姥姥为“母蝗虫”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她生性凉薄,没有怜悯之心。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3)

  比林黛玉更不招人待见的是妙玉,妙玉对刘姥姥的嫌弃,直接可以透过文字,传到你身上来。很多人觉得妙玉是一个生性凉薄、假清高的人。

  比起贾府下帖子去请才肯进贾府的妙玉来说,刘姥姥打秋风的行为确实有些厚脸皮,但是,黛玉和妙玉乃至于宝玉嫌弃刘姥姥的原因,自然不只是因为她又脏又不体面。

  《红楼梦》是一部“以诗传史”的“清风明月史”,字字皆是血,正确打开方式是“反照《风月宝鉴》”!

  如果世人只看到刘姥姥为生计不顾颜面的穷苦人家形象,那叫“以假为真”,又何苦去怨黛玉和妙玉乃至于宝玉缺乏怜悯心呢?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4)

  言归正传,林黛玉与贾宝玉不同,在贾宝玉眼里,“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他的心态,是乐观的。

  所以,贾宝玉总惦记着“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象有几百年的熬煎”。他只愿常聚,一旦散了,不热闹了,他就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原文中写道:

  那宝玉的情性因此,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红楼梦》故事里,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原文中写道: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5)

  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红楼梦》故事里,红玉身在怡红不能遂志,一腔委屈,佳蕙为她抱不平,她却说: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红楼梦》故事里,司棋和潘又安的事情被鸳鸯撞破,鸳鸯见她害怕生病,特地来劝慰,司棋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又道: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6)

  “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

  其实,人的心很小很小,真正能容纳的人并不多,若是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人人兼顾,必是多情之人,反而难免滥情。

  “来自情天,去自情海”,真正至情之人,生为情人,死为情鬼,反而如尤三姐和柳湘莲,以绝情演绎正情,以无情解释至情。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杨朱子却主张“贵我”,大胆直言“拔一毛以利天下人,不为也!”

生性凉薄之人(生性凉薄的人最深情)(7)

  杨朱子自然是一个生性凉薄的人,但是,孟子却说,杨近墨远!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乾坤有私,才是真正的大道!生性凉薄的人,才是至情至性的人!

  没有人能够陪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林黛玉和林红玉乃至于贾惜春,是《红楼梦》里最清醒的人,所以,贾宝玉听戏悟禅机,却被林黛玉唤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