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等级排行(为什么古代屠户容易出将才)

慷慨赴义、刺杀吴王僚的专诸;

信陵君窃符救赵,锤杀大将晋鄙的勇士朱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高渐离;

鸿门宴上持剑盾闯项羽营帐的西汉开国大将樊哙;

当阳桥头鬼神据,一声断喝万人敌的蜀国猛将张飞……

历史上,古代有很多勇士、将军都是屠户出身,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些名人。那么为什么古代屠户容易出将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屠户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古代武将等级排行(为什么古代屠户容易出将才)(1)

特殊性一:屠户可以经常吃得上肉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里,吃肉一直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孟子说过: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意思是家禽家畜养得好,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经常吃得上肉了,这也就是说一般人家平时是根本吃不上肉的,只能在过年过节等重大日子里才能吃的上肉。

古代能长期稳定吃的上肉的,一般也只有达官贵人可以,《左转》中把这些人称为“肉食者”。《左传·庄公十年》中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句子,意思是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俗语云:穷文富武,就是如果没有过硬的经济基础,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从而高大有力的体魄也无从谈起,就难以在习武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毕竟“一力降十会”,再花哨的技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屠户虽然不是达官贵人,却由于本身从事着杀猪宰狗的职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不见得有多赚钱,但经常吃上肉食的难度还是不高的。再不济也会像《范进中举》故事里范进的老丈人的胡屠户那样,吃个猪下水的问题也不大。

屠户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基本都是膀大腰圆的形象,如果不经常吃肉,这样的“丰满”的形象是支撑不起来的。

古代武将等级排行(为什么古代屠户容易出将才)(2)

特殊性二:屠户见惯了杀生和血腥

孟子还说过:君子远庖厨。人们不忍心看到牛羊等被宰杀时的惨状,一般都要远离厨房,“眼不见为净”。古代大多数老百姓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很少有机会动手宰杀牲畜,对杀生和血腥的场面见的也都比较少。

比如笔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也只有在过年、红白喜事等少数时期才能见到杀猪等“大场面”,由于不太常见,因此印象非常深刻,当年村民们围观的壮观场面至今似乎仍在眼前、猪被宰杀时的凄厉的叫声也似乎就在耳旁。

而屠户由于职业需要,早已见惯那些令其他老百姓目瞪口呆的宰杀场面,杀生和血腥在他们眼里跟老农民拿着锄头敲土坷垃是差不多的。因此屠户的胆量一般要比普通老百姓大得多。一些民间传说甚至说神鬼都怕屠夫,因为他们身上的杀气很重。

古代武将等级排行(为什么古代屠户容易出将才)(3)

总体来看,屠户出身的人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心理素质,都会比一般人高出不少,会更容易快速适应刀光剑影,从而会有更大几率成为勇士、将军。

(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屠户出身的人上了战场都能成为优秀的将领,最终能否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还要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学习和成长的速度、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相当的运气等。)

反过来再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面前经常显得不堪一击,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体现上述区别,更何况游牧民族还有骑马、射箭等更多优势。

当然,屠户的这种优势只有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是比较明显的,随着近现代远距离和大威力武器科技的发展,这种个人优势就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